■受访人:姜汉忠(新世界出版社版权部主任)
□采访人:张攀(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目前,国内是否有较为成熟的图书版权输出渠道?
   ■版权代理人代表卖方的利益。现在国内大的版权代理商基本都是国外的公司,代表的是国外的出版商和作者的利益。从这点来讲,能充分代表国内出版商、作者 和作品的利益走出去的版权代理商、代理人基本没有。而从国外出版流程来讲,以美国为例,他们出书主要依靠代理人推荐,或是以前出过书的老作者这两种方式, 直接把作品拿去给美国的出版商,基本出不了书。由此,版权代理商、代理人的缺位就造成国内的图书很难顺畅地被推荐到国外。而在与代表国外出版商利益的代理 商、代理人沟通时,又会感觉对方怎么要价这么高、条件这么苛刻,但这实在难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在于我国的经济水平和文化影响力没有达到相应高度,别人不需要来膜拜你。中文又是一门很难的语言,外国人读懂就很困难,更遑论理解内涵。由此,往 外推中国的图书便尤为吃力,尤其需花大价钱来聘请专业译者,这让有意做输出的版权代理商、代理人望而却步。同时,国内目前有世界眼光的作家较少,且作品质 量参差不齐。只有当每年有一定数量、质量的作品被代理出去,版代商、代理人才有事情可做,市场的需求才能被激发出来。还有一点是国内版权代理商、代理人或 者出版社的版权代理部门没有与国际版代圈有效融合,很难建立合作关系。
   □好的内容就一定走得出去吗?■现在我们把内容看得很重,这当然没错,但也有一定问题。“四书五经”虽是中国文化,可弄出去别人看不懂。反观什么叫美国 文化?美国人拍电影拍我们的熊猫、花木兰,是中国的内容经他们加工后再给我们。这说明制作、包装十分重要,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过于重视内容,忽视了 标签的作用。这是价值观的问题。我们不能把自己圈起来,画地为牢,要学习美国吸收、容纳并改造符合它的价值观的做法。
  □该怎么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是培养相关的人才,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多去参加书展,跟国际接轨。国家也可在经济上破格给予一定资助,既然鼓励“走出去”,就应用经济杠杆来鼓励人们打成功率。
  □现在哪些地区更容易实现版权输出?
   ■主要还是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跟我们有文化渊源的地区。韩国对经济图书、以中国先哲思想写成的励志、心灵图书的需求较高;日本更关注时事热点的图 书,譬如讲中日关系的;新加坡更欢迎有文化深度的图书;越南等国家由于经济文化水平低于中国,对中国的文学、医药、教育图书需求较大。
  至于西方国家,去掉东西方文化接触障碍的图书可能更容易走出去。中国的故事若想走出去,那必须精彩,且要有神奇背景和易懂的社会背景。可以看看荷兰人高罗佩写的《大唐狄公案》,看看西方人怎么写中国的故事和传统文化。不可否认,我们内容很好,但要注意讲述方式。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