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发展日趋迅猛的今天,阅读显得愈发重要,“倡导全民阅读”,虽然只有六个字,却让人有理由对未来充满憧憬。对于实现“全民阅读”这个目标,笔者有四点期待。
第一,为全民阅读创造优良的基础条件,加大公共图书馆建设力度。免费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是阅读普及的一个重要桥梁。而公共图书馆平均覆盖人数,则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阅读的普及深度和广度。国际图联对公共图书馆设置的标准是这样的:“每5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而根据《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2》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平均每44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3201平方公里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我们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量与国际图联的要求相去甚远。所以,想要实现全民阅读的目标,首先必须加大公共图书馆建设力度。
第二,加速现有公共图书馆藏书更新速度,加大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我们现有公共图书馆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资金不足造成的图书更新速度缓慢,图书专业人才匮乏导致图书馆管理混乱。《人民日报》曾经报道:“在青海大多数图书馆,文献购置费进入当地财政预算的问题仍未解决,少数图书馆进入当地财政预算的也仅有5000元~3万元左右,大多数图书馆与评估标准中新增藏量购置费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县级图书馆的专业人员非常欠缺,曾经有位专家形象地描绘了一家县级图书馆的状况:“图书馆的馆长都不知道图书怎么编目,他按书籍的大小进行分类、置放,造成那里的书架像迷宫一样。”
第三,适应互联网社会发展,提倡电子阅读新方式,加大数字图书馆的推广普及力度。目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电子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纸质书的影响力,电子阅读影响面越来越广。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让电子阅读成为全民阅读的一个分支力量,让互联网成为全民阅读的一个有力武器。互联网图书馆,可以不受空间、地域、硬件等的约束,可以允许更多的用户同时阅读。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让各图书馆联网,共享图书馆网络资源,实现电子阅读影响最大化。
第四,为读者买书、读书创造好的环境。读者希望买到质量优良、价格实惠的好书,但目前的图书市场不断萎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买书、读书的热情。所以,政府应该扶持实体书店,让图书市场健康发展。甚至可以采取补贴优质图书的方式,一方面不让出版社吃亏,另一方面又让读者得到实惠。同时,目前图书质量良莠不齐,作者水平不一,这也在某种程度影响了读者读书、买书的情绪。政府部门应该多设立图书奖项、作者奖项,鼓励受读者欢迎的优秀作者,奖励受读者欢迎的优秀出版社。让作者有热情写出好作品,让出版社有热情出版好作品。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那么,全民阅读就是让血脉永葆青春的催化剂。全民阅读,利国利民。我们应该从长计议,想方设法让全民阅读从政府工作报告走向现实,然后成为一种全民习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