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的生命历程中,赵国强获得过天津市学雷锋标兵、天津市劳动模范等14种荣誉称号。
电工、木工、水暖、机器维修,赵国强样样都是行家里手,甚至能扎一手好风筝。
2月11日,59岁的天津市学雷锋标兵、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赵国强病逝了,和他朝夕相处的出版界同仁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天津人民出版社的青年编辑刘梦琦说:“国强书记是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的事迹像一部‘大书’,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
累病在教育实践活动会场
3月初,《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来到天津人民出版社,在赵国强生前的办公室里看到了13本、总计5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翻开一看,里面有他代表该社党委起草的各种文件草稿,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有给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的提纲,还有他自己创作的诗歌……这摞“大书”全部是他本人用钢笔工工整整撰写的,装订得整整齐齐。看着这些记录赵国强工作点滴的遗物,天津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刘锦泉说:“国强书记生前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为了把天津人民出版社建成一个学习型企业,他率先垂范,刻苦自学,在党员中倡导发展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出版社的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氛围。”
天津人民出版社社长黄沛告诉记者:“国强书记从在空军部队服役,到在天津新华印刷二厂当工人、当车间主任、党委副书记,再到在天津人民出版社任党委书记,先后获得过天津市学雷锋标兵,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新闻出版系统、天津市宣传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14种荣誉称号。40余年间调动了多种工作,无论干什么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行都能干出让人喝彩的‘状元活儿’。”
赵国强是2003年从天津新华印刷二厂调到天津人民出版社任党委书记的。他对党委一班人说,作为担负政治读物出版任务的出版社党组织,一定要吸收新鲜血液,发展新党员,否则党的战斗力就会削弱,出版事业就会后继乏人。为此,天津人民出版社党委一直把培养新党员作为重中之重。记者在赵国强的工作笔记中看到,仅2010年9月25日一天,他就与6名入党积极分子谈话,勉励他们要正确对待党组织的培养,端正入党动机,淡泊名利,关键时刻能经受住党的考验……他给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都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还定期为大家讲党课,在他担任党委书记的10年里,天津人民出版社党委发展了30名新党员。
近年来,天津人民出版社党委获得了天津市宣传系统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天津人民出版社还相继获得了天津市“十五”立功集体和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殊荣。
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职工都知道,赵国强是社里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他的心都扑在出版事业上。2013年11月5日上午,在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主生活会的会场,黄沛发现,每次参加集团会议都是精神抖擞、谈笑风生的赵国强,有一阵儿几乎像要窒息似的趴在桌子上。他知道赵国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劳累,就劝他离场休息一会儿,赵国强说啥也不肯,强忍着剧烈的咳嗽一直坚持下来。会后,在集团党委书记肖占鹏的“命令”下,他才不情愿地歇了几天。
12月6日,妻子姚淑兰发现,赵国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了,一定要陪他到医院检查。赵国强虽然同意了,却跟妻子说,看病不能用单位的公车,咱们自己骑电动车去医院。路上,妻子发现他满头大汗,骑一会儿歇一会儿,平常只有个把小时的路,整整走了3个钟头。
下午两点半,诊断结果出来了,竟然是癌细胞骨转移晚期。
两个装满“小五金”的纸盒
赵国强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办公室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盛满合页、地漏、钉子等“小五金”的纸盒,在他办公室门后,又发现了另一个纸盒,装满了替换下来的旧部件。原来,电工、木工、水暖、机器维修,赵国强样样都是行家里手,甚至能扎一手好风筝。这两个纸盒里的“小五金”材料是他义务为单位修旧利废的材料,职工亲切地送了他一个雅号“五大员”。
天津人民出版社20多间办公室,哪个房间的锁坏了,赵国强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灯不亮了,他带着灯管过来亲自给安上;门条掉了,他拿着小锤子亲自钉上小钉子;凳子坏了,他找人给重新焊好;桌子开始晃动,他用平时积累的材料加固好;为了让大家掌握空调的吹风走向,他在出版社的每一个空调出风口都系上了一根小红条;考虑到出版社员工长期从事的是文字工作,担心大家工作照明条件不好会影响视力,他把原先卧在天花板里面的灯改造为悬挂式……
在赵国强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一张他生前用铅笔写的“算账清单”,那是前几年他为出版社内部装修绞尽脑汁、精打细算尽量省点钱的明细账,其中写着门档等20多种装修材料的市场价格,粗算投资6500元,经过他的仔细盘算,又压缩了500元。10年来,赵国强就是这样勤俭节约,不断地为出版社省下这些“小钱”。
天津人民出版社青年编辑林雨说:“我们的国强书记既要做电工、木匠,还得做心理医生。年轻人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倾诉,他就像亲人一样关心着大家的工作、生活,像春雨一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他就像螺丝钉一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又像是润滑剂,保证了社内工作的良性运转。”
儿子一直自谋职业
一米八二的个头,一身白衣白裤和一双白色皮鞋;腰杆挺直,精神抖擞,仪表堂堂,这是赵国强生前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风清气正,严以律己,是人们对赵国强一生廉洁奉公高尚品德公正的评价。
记者在赵国强的家里看到,他和妻子姚淑兰一直住在天津市郊一套60平方米的小产权房里,家中四壁空空。他的儿子住的是一套36平方米的房子,一直自谋职业,儿媳则一直待业。
沉浸在悲痛中的姚淑兰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赵国强最后一次住院前,已经疼痛难忍,他依然惦记着老父亲,每到星期五就把父亲接来,亲手给老人洗澡,每次洗完出来,他都得坐在板凳上喘半天。”
赵国强住院治疗后,天津人民出版社社长黄沛特地对姚淑兰说:“嫂子,书记治病需要钱您就直接找我们,别跟书记说。”姚淑兰回答道:“那可不行,赵国强知道了跟我没完!”赵国强对前来探视的黄沛特别交代:“家人为我治病的事儿向单位提要求必须跟我打招呼。”
除夕,赵国强预感自己已经来日不多,趁着妻子和儿媳在厨房包饺子的时候,他对儿子赵磊说:“你去外间屋把我的裤子拿来,口袋里边有我办公室的一串钥匙。我一旦走了,你去办公室把我的东西取回来,尽快把房间腾出来,出版社的办公用房很紧张。”
赵磊含着眼泪告诉记者,在父亲临终的前两天,领导们来看望他时说:“国强同志,家里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尽管说,我们一定帮你解决。”赵国强依然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事后他问儿子:“爸爸这样说,你有什么想法?”“爸爸,您克己奉公、光明磊落做人一辈子,我当儿子的不能给您丢脸!”听了儿子的回答,躺在病床上的赵国强用尽全身力气从嘴角蹦出一个字:“好!”
赵国强书记走了,天津出版界的同仁不会忘记他。他们还记得,一年前,在天津人民出版社举办的“三八”妇女节纪念会上,赵国强朗诵了这样一首诗:“心静者阔,阔能俯瞰世界;心和者仁,仁者包容万物;心慈者深,深者淡定人生;心恕者爱,爱者笑对明天。”他喜欢这首诗,写在了几个笔记本中。一次,他还把这首诗用笔画了一个对角线,在对角线的顶端又用粗笔加上这样一句话:做人要厚道,要厚道做人。
(作者:樊国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