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求职简历,阅读是我必加的一项爱好。在与朋友或同事的交流中,阅读亦是经常提起的话题。
       与阅读结缘,主要得益于少年时家里不甚丰富的“藏书”,多是父母工作及进修所买,林林总总装满一书柜。这对于当时正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高峰期的我,无异于一座宝藏。父亲的文学、时事类杂志,母亲的作文教学参考书都是我的最爱,翻阅数次,时隔多年犹记得里面的内容,这些品种并不丰富的图书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我而言,是新奇而刺激的,它们为我推开大千世界的窗,用文字向我展示世界的奇妙和宽广,让我对文字、对书籍产生了由衷的崇拜和热爱,并在日后的学习中带来诸多好处。而最直接的便是我的语文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路领先,当时写作文可谓是文思如泉涌。小学时,每学期之始发新书是我最期待的事。新书拿到手,尤其是语文书,我总是迫不及待先翻看一遍,而且特别期待老师能快点开讲书中内容。那时候,学习之于我是非常快乐的享受,依照现代教育理论,我应该属于内驱动型高学习动机的好学生,当然,这一点也要归功于我对阅读的热爱。
      阅读带给我最大的感悟便是找寻自我,实现自我。从小学的课外书、教科书到中学的文学名著,再到大学的专业理论内容、历史文化知识以及社会学、心理学读本,持续的阅读让我逐渐蜕变,慢慢开始关注、审视自我。此刻处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我,受益于阅读,能够淡然承受生活的种种压力和问题,也能很好地调节和平衡所想所得,情商、智商双及格,这些人生大道虽然空泛,但阅读让我对此有更为实际的领悟。
        回想大学时,波普诺的《社会学》为我打开社会观察的新视角,随后《社会学的想像力》《1984》《动物庄园》等让我开始有更为独立和清晰的价值判断,而3年的传播学研究生学习,更是塑造了我成熟的社会认知体系和相对客观的逻辑思维体系。在工作被肯定的背后,是那些优秀的阅读不断开阔我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在步入婚姻家庭之后,我曾经陷入迷茫和焦虑,是书带领我走出迷雾、彷徨。那一阶段的阅读让我充满“正能量”,早早远离了抑郁的威胁和侵害。
        从求学到工作,我尽力让阅读与我人生的每一阶段相适应,并为现实生活提供持续的前行动力,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阅读于我而言,就像“1”,有了这个数字的存在,后面的数字才有了意义。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未必看得更远,但阅读的确让我站在了巨人肩膀上。我虽无法行万里路,但可阅万卷书。阅读就像拐杖,支撑我去更远更多的地方,别人的经历和体验化为自身感悟,在别人的文字中寻找自己的生活缩影和人生指南。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明天,更不能预测未来,但对命运的好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全人类都共有的属性,阅读如同先知,前人或同路人的文字不断为我们揭示未来的种种征兆,我们借由这些美好而强大的文字了解今天的世界,窥探明日未来。至此,我对阅读的热爱更深一层,对那些认真坚持写作、有真知灼见的作者表示真心的感谢,因为他们,我才有更多的期待和快乐的坚持,让阅读这个好习惯成为一生挚友。
        关于阅读的感悟,很多可内化于心,却无法诉诸笔端。无论怎样,阅读都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亦是回报丰厚的投资,不过前提是要有所甄选。书海浩瀚,我们还是要多多“打捞”那些可以“掩卷沉思”的好书细细品味,莫让无谓的阅读荒废了大好时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