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友:从广州到巴黎
□本报记者 方圆
【亮点】
从作品走出去,到作者走出去,再到资本走出去,在开拓国际市场的道路上,漫友文化一步步实现了走出去的模式升级。
第34届巴黎国际书展上,来自中国的百余幅作品漂洋过海,通过“中国国际漫画节金龙奖优秀作品展”首次亮相凡尔赛门展览中心,引来各种肤色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在这次展会上,还有另一个新闻备受关注,那便是法国达高集团与我国重点动漫企业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共同出资在法国成立专业漫画出版社,将中国原创漫画推广到法语地区乃至整个欧洲。
这是漫友文化第一次成立海外分支机构,也是中国原创漫画进军海外的试水之旅。此举究竟会为中国文化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4月8日,漫友文化董事长金城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的采访。
从送作品到送作者
金城告诉记者,3月21日的签约仪式结束后,漫友文化与达高合作成立的新出版社便进入了紧张的筹备阶段,预计今年6月完成整体合作条款,下半年开始试运营。
事实上,漫友文化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早在6年前就已经迈出。2008年9月,漫友文化与日本最大的出版企业角川控股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漫友输送了自己的签约作家丁冰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半年的研修。经过悉心打造,丁冰在研修期间创作的作品在中国和日本的主流动漫杂志上同步连载,中国漫画人得以直接进入海外市场。除了丁冰,漫友向海外输送的漫画家还有杨笑汝、夏达、本杰明等。
稍加观察便可发现,漫友文化实施的走出去与传统意义上的略有不同——除了单纯的版权输出外,还试图让人才走出去。对此金城解释说,当前动漫走出去主要以产品输出为主,而他认为,动漫人的走出去更为重要,甚至可以这样说,“为了让更多的动漫作品走出去,必须要让动漫人才先走出去”。这应是中国动漫走出去的本质属性,也是漫友文化积极筹建海外出版社的一个现阶段目标。
这次与法国合作成立出版社,正是漫友文化试图通过摆脱以往“送作品”的低层次操作的一个尝试。金城表示,让中国原创动漫画直接投身到欧洲成熟的漫画市场上进行竞争,既让动漫人才得到锻炼,又让动漫作品得到市场验证,从而使作者未来的创作方向得到改善。
从被拒绝到两情相悦
时光倒回到2008年,金城曾装了满满一拉杆箱的中国漫画作品前往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我一本一本书向那些世界出版商、采购商推销,但是一次次遭到拒绝,那真是一种万般无奈的感觉,沮丧得几乎要放弃”。而现如今,中国动漫走出去经历艰难的破冰之旅后,逐渐打开了国际动漫市场大门。
“漫画是世界通用的无国界语言,它没有架子,从不板起面孔,也容易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据金城介绍,达高集团是大型动画、漫画文化集团,每年售卖图书3200万本,其中2000万本是漫画,漫友之所以选择与达高合作,就是看中了它全欧洲第一的市场占有率。
达高集团此前一直渴望拓展中国市场,同时也需要选择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过去几年在中国内地接洽了多家国有的出版集团和民营的策划机构,最终选择了漫友文化,漫友正好也有开拓海外市场的愿景,故此双方经过几次接触后达成合作。
法国编、中国画专治“水土不服”
据介绍,即将成立的新出版社为独立注册,运营总部设在巴黎,双方股权均等。在策划、创作、出品、营销方面都是双方共同参与,金城出任联席出版人,利用达高集团自身完善的销售网络进行市场销售,实现中国原创漫画抢占国际市场的长远战略布局。新出版社将优先在法国推出电子漫画、纸质漫画业务,积累足够的阅读人气之后,作品的影视、电子音像等产品会同期研发,并推向市场。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漫友文化积累了大量的原创漫画版权,因此双方初步计划由漫友文化选择中国最有市场价值的漫画版权输出到欧洲市场,以供海外出版。此外采用法国出编剧、中国出漫画家的共同创作思路,避免有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漫画故事的创作主题以与中法两国都有关的题材为主,还会推出法国人最感兴趣的“功夫”题材漫画。
利用“桥头堡”建国际资源库
透过这次海外合作,漫友文化也在试图摸索出一个相对成熟的动漫产品走出去商业模式。金城认为这个模式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制定一个生产国际化动漫产品战略,分析既有资源的核心、优势出版资源的盘查,然后选择适合的国际化动漫产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化运作规律的国际化动漫产品资源库;培养一支融合编辑、出版、经营、管理的外向型人才队伍;打造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创动漫画海外延伸开发与拓展的商业模式。
谈及未来的海外拓展计划,金城透露,将抓紧法语和英语地区的市场布局,利用合资出版社作为“桥头堡”,吸纳我国更多动漫创作者及机构通过此平台拓展国际市场。
豫版图书直供非洲
□本报记者 韩为卿
【亮点】
河南科技出版社与其他文化走出去推广活动嫁接,携手国外文化传媒机构开展国际出版合作,是在单纯的版权贸易基础上的创新升级。
4月2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科技出版社协办的中国-尼日利亚汉语教材出版合作签约仪式暨河南省汉语国际教育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科技出版社与非洲的尼日利亚瑞哈布·一有限公司签订了包括“感知中国系列读物”和“神奇中国系列读物”在内的出版合作协议。这是作为第八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内容之一,也是河南出版成功走出去的一个亮点。
300多种出版物将远赴重洋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了解到,双方将在3年内向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非洲国家推出图书、光盘、电子书的视频教学软件等300多种出版物,推动中华文化在非洲的传播。其中,汉语国际教育出版物占三分之二。
在对外出版合作方面,河南科技出版社与日本和台湾地区长期保持合作关系,每年都翻译出版一批境外优秀出版物。
为落实国家文化出版走出去战略,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感知一个全新的中国,河南科技出版社与尼日利亚的出版合作内容很丰富,既有快速学习汉语、中国日常用语手册、怎样与中国人交往等基本常识,又有包括汉字、神话、太极、少林、杂技、中医、瓷器等外国人最感兴趣的内容。
此次合作中涉及的“利用中国传统手工工艺学习汉语”项目,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也是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汉语教辅材料研发项目。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养基地与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主任、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马玉汴说:“我们将尝试通过中国传统的剪纸手艺,让汉语学习者克服学习汉语的呆板和无趣,在轻松的环境中学汉语,生动直观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出版教材满足非洲汉语迷需求
据了解,河南省每年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很多,很多外国人想学习汉语、感知中国,但学汉语不易,又没有好的途径和方法。这次河南出版单位与尼日利亚文化传媒机构签订包括汉语国际推广教材在内的出版合作协议,不仅满足了国外汉语爱好者的实际需求,而且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对此,河南省汉办主任徐恒振说:“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教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此次河南科技出版社与尼日利亚有关方面携手汉语教材出版,满足了非洲汉语爱好者的需求,有助于汉语国际推广。”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耿相新等表示,大地传媒对汉语推广有责任和义务,下一步将立体开发有关汉字文明的书籍、动漫和游戏,让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尼日利亚瑞哈布·一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本杰明·威斯李告诉记者,尼日利亚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中国的汉语教育,希望能在技术上、文化上、学术出版上与河南有更多交流合作,让非洲人民通过教育、书籍更好地了解中国。他还建议中国比照美国、土耳其和印度等国的做法,在尼日利亚的大学设立办事处,开办各类中文学校,培养更多的尼日利亚学生学习汉语。
新疆两社布点亚欧三地
□本报记者 诸葛瑞金
【亮点】
近一年间,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陆续在美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建立了3家分支机构,成为边疆出版社走出去的典型。
“《天上人间——神秘中国丝绸之路》和《图说新疆历史文明》真好看,我喜欢,能不能多出版类似适合我们的精品图书。”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欧洲区大清真寺旁的伊市最大的步行街上,在开张不久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书局里,一位读者如此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场景是4月10日中午,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总编辑亚森·吾布力哈斯木从土耳其用国际长途电话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的。
在土耳其建分支机构
3月初,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在土耳其设立了丝绸之路广告旅游文化出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包含丝绸之路出版社、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书局、丝绸之路文化进出口公司。据这两家出版社社长于文胜介绍,3个分支机构的业务内容分别是,丝绸之路出版社以将新疆优秀的出版物译制成土耳其文,在当地出版为主;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书局以销售新疆版各文种图书为主;丝绸之路文化进出口公司以进口国内优秀民族文化产品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为主,这3个分支机构都是出版社自己投资。当初出版社的计划是,在初期组建和运作时由我方聘请当地人开展业务,在运作过程中考察合作伙伴。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是目前新疆唯一有出版物“进出口”资质并被国家商务部连续三届评为“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的出版社,从2010年开始,两家出版社就与土耳其有图书出版交流的业务。今后,除了版权贸易外,还可以进行实物出口。2014年,两家出版社将在海外出版60种图书、20种音像制品和20种电子书,并将通过在土耳其设立的进出口公司和文化交流书局,将新疆优秀文化产品向亚洲和欧洲出版发行,将更多的中国出版物介绍到海外。
已在海外设立3家机构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是一套班子、两个牌子,为更好地实施出版走出去和新疆东风工程“睦邻固边”工程,在新疆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两家出版社近年来加快了走出去步伐。
2013年3月,两家出版社在美国洛杉矶组建克鲁格出版社(《世界华人作家》杂志社)。2013年10月,两家出版社在哈萨克斯坦齐木肯特市组建“达斯坦出版社”。
“走出去靠什么?靠的是国家和自治区新闻出版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靠的是出版社自我研发选题、精耕细作,用精品佳作和贴近走出去所在国家当地城市读者文化需求的图书来支撑,赢得国外读者的欢心。”4月10日,于文胜欣喜地告诉记者。“文化企业走出去,可能会遇到文化差异、语言交流、人才培养、宣传理念、选题审读等各方面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依靠当地人解决在当地出现的问题。”他最后说。
■议论风生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觉
□范占英
近期,借中国经济在世界领域不断走强的春风,借新闻出版管理政策倾斜的雨露,中国出版人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
可以说,经过多年摸索,中国出版人在走出去方面真的找到感觉了。首先是文化自信。从十几年前很少参加国际书展,到如今的做主宾国在世界上展示自己的出版实力;从十年前在国际书展上被动地看、听、学习,到如今主动和国际书商做朋友;从十年来在国际书展上以引进版权为主要目标,到如今在引进版权的同时有意输出好产品;从近年来在国际书展上版权输出,到如今有意开展国际出版合作,将人才输出到国外,到开始在国外开办文化公司。这每一步,都是可喜的进展,都是出版人文化自信的体现,这每一步的成功,也都让出版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为自信。
古老和现代交融的文明古国,志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绽放,要靠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更要靠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具体到中国出版人,文化自觉就是要深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具体内涵和外延,我们根植于五千年华夏文明,我们有自己的个性,与其他文化不同。对本民族了解的越清楚,对本民族与众不同之处展现得越充分,就越能在交流碰撞的多样化世界中走得稳、走得久。
或者,在走出去之前,出版人最着重要做的还是了解我们的民族——民族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乃至我们的人民……有了更深刻的文化自觉,才有更深刻的文化自信,这是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文化之花风采的前提。
(来源:中国新闻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