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博洛尼亚童书展为代表,在这个国际顶级少儿出版秀场上,当“中少效应”走向“中国少儿出版效应”,转变的不仅是各种数量指标的攀升——转变的深处,关乎产业生态和产业走向,也是少儿出版在国际市场新转变的注脚。 
  2013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花开第50届博洛尼亚童书展,96平方米的中国红独立展台绚烂于欧美强社林立的26号馆。57项版权一次性成功输出,成为这家出版社从单一图书经营走向品牌和知识产权经营的爆破强音。一年之后,第51届博洛尼亚童书展上,中国少儿出版展团集体盛放。这一次,在266平方米的展位上,25家出版社现场签订153种图书版权输出合同,拟定228种图书版权输出意向,成为中国少儿出版向世界出版产业释放的强烈信号——引进版唱主角的“中国加工”正在转向以国际化输出为驱动方向的“中国创造”。 
  专业抱团参展推动国际影响力 
  中少总社在第50届博洛尼亚童书展上的荣光绽放,挑动了国内业者的神经。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笑称,他先后多次参加该书展,2013年中少总社的表现让他比较受刺激。他对“刺激”的解释是:中少总社开了个好头,中国少儿出版正当乘势而为。 
  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少读工委”)组织、少读工委主任单位中少总社组团带队的90人展团强势亮相第51届博洛尼亚童书展。在组团过程中,出版社参与的踊跃度超出了主办者的预期。参展的25家出版社中,有中少总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新蕾出版社、晨光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等23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也有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这样的非少儿出版社;从规模看,大中小社一应俱全。少读工委在展位设置、统一制作英文重点书、现场活动安排、版权输出等方面提供了细化的支援。在浙少社副社长孙建江印象中,这是少读工委首次规范协调组织出版社参加博洛尼亚童书展。表明我国国力大幅增强的背景下,中国童书业特别是童书原创能力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初步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和诉求。这种从松散走向整合的参展,在中国童书业国际化运作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颇具意义。 
  事实上,“专业抱团”的意义很快就在书展上得到了初步印证,改变了不少少儿出版机构和业者之前的松散状态,推动我国少儿出版的产业影响力。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赖泽·卡鲁丁表示,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代表团为各国同行搭建了一个开放、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中国平台,也为IBBY各国分会树立了新的更加务实的合作典范。 
  书展期间,各社活动集中“抱团”举办,营造国际童书界大腕云集、国际合作活跃推进的氛围,活动效能得到了突破和提升:在“中国种子世界花——曹文轩图画书全球合作项目意大利站”活动上,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现场展示曹文轩新作《烟》,英籍插画家郁蓉和博洛尼亚插画奖评委会主席马丁·索斯伯里就剪纸与素描的艺术表现进行深入探讨。  
  现场还发布了天天社征集国际插画家的三颗图画书故事“种子”,意大利知名插画家马瑞吉欧、伊娃、多纳介绍自己对曹文轩新作的构思。接力社邀请法、加、德、韩、意及中国台湾的版权代理公司参加“秦文君小鸟公主版权推介会”,不少机构在活动现场即钟意版权购买。中少总社此次仍延续2013年“好故事,一起讲”的主题,意求打造书展品牌活动,建立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共融的平台——在今年活动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赖泽·卡鲁丁、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玛利亚·耶稣·基尔、IBBY基金会主席、出版家帕奇·亚当那、布拉迪斯拉发插图展执行委员会主席苏珊娜·嘉洛索瓦等多位在国际童书界具有影响力的人士到场参与“儿童文学共融”的探讨,三位中国作家和不同国别的插画家宣布针对《吃黑夜的大象》、《河对岸》、《外婆住在香水村》进行合作。中少总社还应励展集团之邀,为上海国际童书展进行招商。参展最后一天,中国展团向博洛尼亚市立图书馆、当地华文学校赠书2000多册。 
  从版权贸易实效来看,参展成员实现了“输出”加速度。如中少总社今年输出版权62种,比去年多输出版权5种,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也更加广泛。接力社、浙少社、中国美术社也都实现了版权输出的新突破。 
  从中少总社的火车头作用,到少读工委的轨道连接作用,博洛尼亚书展中国展团这趟国际专列尝试为少儿出版挺进国际市场探索一条专业集约的新通路,在缩减资源成本、摸索成本分散消耗的同时,也在引导行业生态平衡发展。晨光社总编辑李云华坦言,对于缺少国际交往条件、机会和经验的中小社而言,这样的“顺风车”具备很强的优势和吸引力。在大的资源平台上,小社可以更主动地接触和挑选优质资源,而不是被动地“拣剩”。专业书展和专业参展团队也从多角度为出版社发展思路提供多重启示和借鉴。通过此次参展,晨光社与一家致力于推广中国图书的西班牙版代公司建立了联系,并将通过参展调研调整产品开发方向,同时对版权输出进行全新考虑。 
  “走出去”推高产业发展冲动 
  “借助少儿出版目前的发展冲动,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少儿出版‘走出去’,实现品牌和知识产权经营,实现出版内容和价值最大化,实现产业发展的重大扩容。”中少总社社长、少读工委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李学谦对“走出去”、企业乃至少儿出版产业发展给出了这样一个逻辑性描述。 
  他认为,中国少儿出版的“黄金十年”是全行业参与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粗放型发展,但仅靠增加出版资源投入的高速发展难以为继。少儿出版若想真正成为拉动中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就需要向集约型增长转型发展,不论是大社、小社还是专业少儿社、非专业少儿社都需要真正回归到加强出版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原创出版的轨道上来。当原创能力足够强大,品牌和知识产权的经营就水到渠成,后者的市场价值和产业发展价值都可用“超值”来形容。中少总社从2012年1月出版“植物大战僵尸”系列以来,版权方宝开公司得到的版权收益不少于1000万元。这种品牌和版权经营并不是大社强社才能做,拥有《丁丁历险记》、“林格伦系列”作品版权的出版社虽然不是比利时和瑞典最大的出版社,但都成为版权经营的赢家,后者已经不再出版实体书,只卖版权。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版社能进入品牌和知识产权经营的阶段,但是“走出去”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对于少儿出版而言,“走出去”机会难得:一方面国际同行对中国少儿出版的关注热情持续走高,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少儿出版在意识形态、翻译等方面壁垒较少,在原创精品增多的情况下,“走出去”可能性会超过其他类型的图书。 
  一些出版机构正逐渐从“走出去”中尝到甜头,从实体书,到图书版权,再到数字版权,甚至到多种版权。今年博洛尼亚童书展上,南非相关机构直接购买了长江少儿出版社《杨红樱纯美童话(英文版)》全20册,每册购买500本;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的“漫画中国历史”系列图书继版权输出泰国、韩国和出版全球繁体中文版后,此次意向签署了该系列24种图书的电子版权输出合同。中少总社也与美国OVERDRIVE公司就13册简体中文版电子图书(含《漫画三国》4册、《漫画西游》4册、《好玩的历史》4册、《十二生肖与动物故事》1册)签订海外销售合同。而据了解,法国达高动漫集团正在与中少总社就《小猪波波飞》的全球代理进行商谈,未来将针对纸质书、动画片、电影、衍生品等进行全方位开发。 
  对于如何进一步借力于博洛尼亚书展,李学谦表示,中国如果有机会成为书展主宾国,可能会对国内少儿出版形成倒逼之势,使其在国际化进程中整体迈出一大步,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熟悉游戏规则善于借助平台 
  从具有突破口效力的传统文化板块,到莫言获诺奖引发国际关注热度的文学板块,到以大学社为主体打响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学术板块,中国出版“走出去”一路铺展开来。如今,少儿出版终于小露锋芒。而作为目前业界普遍看好的市场生力军,该板块极可能在“走出去”中持续产生拉动效应。但正如业者所言,过程仍然任重道远。 
  从产品建设看,业者一致认为,国内少儿出版所开发的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尚不丰富。国际市场上的主打产品是图画书、故事书、玩具书。但图画书和玩具书在国内的开发量尤其不足。国内近两三年才出现原创图画书,但是真正会写图画书的作家还不多;作为后起力量,如何让产品输出到德、英、美等图画书出版强国,可以考虑把中国元素和国际需求进行很好嫁接,但这些都是很大的挑战。此外,中国童书在内容、绘画、版式、整体设计等各方面还不够“国际化”。 
  “我们还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从社长到编辑到版权贸易人员。”李学谦不无遗憾地说,如果社长能够直接用外语跟国外展商和客户沟通,那么出版社目前的“走出去”工作可能会远远超出现有的情况;从编辑角度看,少儿编辑对国际市场需求了解有限,缺乏像DK那样从产品开发之初就考虑销售多个国家市场的产品策划能力;从版贸从业者角度看,国内优秀版贸从业者往往长于引进,但输出上还有很多不足。大量人才缺口的补足需要一个“慢”而“长”的过程。 
  孙建江表示,整体上国内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与国际同业者可能还存在差距,但至少有一部分已经达到了“放在国际上也不会逊色”的水平,可是这部分原创产品也还没有“走出去”,原因就在于中国少儿出版对“很多游戏规则还不熟悉”,对从哪个方面着力、把哪个核心关节打通还很茫然。比如作家和插画家的优秀作品如何进入国际少儿出版圈中影响力人士的视野,或者如何为有“待价而沽”价值的精品找到可以对整个国际版权销售产生拉动效应的合适“婆家”?中国少儿出版需要利用博洛尼亚书展等各种平台与国外研究机构、出版机构、传播机构、权威人士建立交流和合作关系,把自己推出去。中少总社此届博洛尼亚童书展上国际合作和招商活动中的20家国外洽谈对象,均为该社聘请的国际出版顾问——IBBY基金会主席、出版家帕奇·亚当专门遴选,其中绝大部分之前都不曾和中少总社有联系。 
  高洪波、曹文轩、秦文君、金波等儿童文学作家以及画家唐云辉等正在借助博洛尼亚书展平台走进国际童书出版圈。白冰认为,作家推介应该提前“走出去”,但是目前针对作家宣传还不够。像德国法兰克福图书馆每周末在固定时间安排讲座,很多国外大学也会在固定时间组织作家、专家和学生的见面会,中国少儿出版界可以抓住这些平台尝试组织更多作家、专家进入国外校园、图书馆,接力社曾举办两次,反响很好。另外,国际报纸刊物对国内童书作家的宣传也非常少。 
  北京百路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舟认为,作为“无国界”的儿童文化代表力量,少儿出版在树立国家形象方面具有优势,也需得到政府有力支持。多个国家以基金资助及给予翻译家、作家等社会荣誉地位等做法助力少儿出版走向国际。在瑞典、法国、英国驻京大使馆组织翻译本国图书,提供条件。中国对外机构也可尝试相关工作,帮助解决少儿出版在翻译方面的瓶颈。 
  李学谦在书展上接受美国《出版商周刊》、英国《书商》、法国《书目》采访后发现,显然国外对中国童书感兴趣,但仍处于“不了解”状态,中国少儿出版要深入国际市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与努力,当中国少儿出版全面进入跨疆跨界的良性状态,可否意味着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