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你有多久没有捧起一本纸书细细品读了?你最近一次读书读的是什么内容?
  你上一次拿起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阅读是什么时间?又读了些什么内容?
  也许回答前两个问题要比后两个问题更费脑筋一些,于是你不经意地发现,数字阅读已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如空气一般的存在。
  如果说过去的数字阅读只有电脑一块屏,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手持终端的兴起,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甚至电视都成为能够进行阅读的屏,单从屏幕的数量变化来看,数字阅读正在向更加丰富、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中国新闻出版报》的《数字时代周刊》对当下数字阅读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在刚刚过去的几年中,数字阅读逐渐在大众中普及。用户不会再觉得购买电子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从业者不再认定做数字出版是“赔钱”的事情,读纸书的人也不会再认为数字阅读是一件没有文化的事情……更值得欣喜的变化是,目前可阅读的数字内容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优质,设备越来越齐全,当然,进行数字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数字阅读,已经从星星之火渐渐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内容越来越多
  随着运营商主导的3G、4G网络的普及和进一步发展,在线阅读开始脱离PC端,向移动终端转移。目前许多网站也采用了能够自动适配不同终端、不同尺寸大小屏幕的网页设计,方便用户随时随地登录查看。
  数字阅读类APP(应用软件)数量更是可观,以四大门户网站搜狐、网易、新浪、腾讯为代表,均推出了各自的新闻客户端,并主打不同的特色,如搜狐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直播间功能,网易新闻客户端的个性化订阅功能等都满足了不同用户在获取新闻上的不同需求。数据显示,手机新闻客户端在中国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60.4%。
  在电子书内容平台也成长起来一批新生力量,亚马逊、多看、掌阅以及豆瓣等数字内容平台都取得了快速成长。多看阅读总编喻娟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多看阅读目前拥有精品电子书将近2万本,去年这一数字仅为1000本。谈及量变的原因,喻娟表示,目前,数字出版平台的选书、制作到上线、发布的流程已经比较成熟,出版社看到了电子书带来的积极收益,也愿意选择阅读平台进行电子书推广。
  网络文学方面,起点中文网、17K小说网、小说阅读网、红袖添香、纵横中文网等网站内容也通过签约作家、吸引原创作者等方式不断更新完善内容,吸引更多数字读者。电子书电商平台上,随着许多新版纸质书电子版在电商平台上的同步销售,以及支付方式愈发人性化,用户获取电子书内容的来源无疑会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便捷。
  读者群不断壮大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
  目前,数字阅读不仅覆盖了中青年人群,也开始出现向青少年人群、老年人群扩散的趋势。与此同时,一些少儿类图书出版社也纷纷向数字化转型,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优质的数字内容。国内技术厂商也针对青少年特点,研发出适合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的,带有教育性质的阅读类APP,利用技术化手段处理,将文字与音视频结合,寓教于乐,帮助青少年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数字阅读。也有家长认为,在不伤害儿童视力的前提下,适当的数字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
  老龄读者的数字阅读也不再是新鲜事儿,电子书阅读器根据需要设定字体大小,有的还提供人声朗读功能,加上这些阅读终端一般大小都比较合适,因此也成为一些“赶时髦”的老年人的重要阅读工具。不过,目前老龄读者数字阅读市场尚未形成气候,未来或大有可为。
  此外,数字阅读群体的不断壮大与内容的日益丰富也不无关系,“目前,许多新书选择同期出版电子书版本,出版社发现同期发布的电子书不但不会影响纸书,还会对纸书销量起到拉动作用。”喻娟说。
  设备日渐多样
  最早期,数字阅读的读者放下纸书,转向电脑屏,他们或为门户网站的新闻欢呼,或在论坛里、贴吧里追看某位写手更新的小说。无论看的是什么,电脑成为最早的数字阅读终端,电脑屏是数字阅读兴起的第一块屏。
  随后,人们开始不满足于“正襟危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阅读,开始想着把电脑屏像一本书一样随身携带。电子书阅读器应运而生,汉王、盛大,国内电子书阅读器厂商抓住先机,电子书阅读器彼时风光无量。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们意识到,其实手里那块小小的手机屏也可以完成阅读的任务,手机阅读一路高歌猛进式发展,借力运营商的移动阅读服务,手机阅读也成为数字阅读赢利大户。无线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覆盖,手机、平板电脑这样显示效果更炫丽、功能更完善的可联网终端又成为数字阅读的“新宠”。各类为它们研发的阅读APP与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阅读开始成为这些移动终端的标准配备。
  正在阅读屏由大到小发生变化的时候,用电视阅读数字读物的方式又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它以电视机屏作为阅读显示器,整合各类阅读内容,满足用户的又一种阅读需求。据悉,这一功能在农家书屋的建设发展中得到了有效利用。
  “随着手机屏幕的尺寸日渐增大,以及具备更佳视觉效果的电视设备杀入智能终端领域,平板电脑最先感受到来自两极的挤压。”VIVA无线新媒体发布的《2013中国数字杂志阅读报告》如是分析,而如何应对当前硬件市场的发展特点,也成为数字阅读新的讨论命题。
  形式绚丽多彩
  目前,静止的图片已经成为数字出版物的标配,在电子书阅读器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呈现。随后,视频开始被嵌入在数字读物之中。幻灯片、视频、选项卡、弹出效果等各种方式交替组合使用,增加了用户的阅读新鲜感。
  北京奥博科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出版顾问史鹏举认为,电子书的创作和阅读方式已经有了质的变化,互动电子书改变了阅读方式,为读者带来独特的、纸质图书和传统电子书所无法给予的阅读体验。
  丰富的内容呈现形式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一些时尚类、侧重视觉冲击力的杂志在这些技术呈现方式上找到了“用武之地”,把原本静态的内容以动态方式呈现,更好地完成了内容资讯传播的使命。此外,丰富的内容呈现形式也吸引了数字时代的广告主,他们发现通过这种形式呈现的广告本身,通过加入一些互动元素后,也开始拥有更多观众,品牌推广效果相较以前更加明显。
  “内容要动静结合。缺乏互动,不容易调动起读者的兴趣,交互炫酷效果运用得当的话,不但可以与内容融合在一起,不影响阅读,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神奇体验。”史鹏举说。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内容的呈现形式需要取决于读物的受众群体。并不是所有的数字内容都适合用绚丽的特效表现出来,当阅读严肃的政治类、历史类题材时,电子书阅读器的类纸化体验能让你更快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但如果是看一本时尚类、旅游类、家居类的杂志,动态化的互动与绚丽的感官体验,无疑能让阅读本身变得更加美好。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