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华闻传媒集团在华商传媒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2013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集团战略研究中心、新闻实践杂志社合并基础上成立浙江传媒研究院;更早之前,基于对创新及业务突破的需求,南都报系也组建了自己的南都传媒研究院。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看来,成立自己的创新研究院正成为传媒企业转型探索的一种新趋势。
      建院是一种战略选择
      事实上,设立企业级研究院是国内外高科技企业为保障科技创新能力经常采用的举措之一,通过预测未来技术和市场发展、制定技术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研究和开发核心技术等,企业研究院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谷歌、微软、IBM等科技巨头的企业研究院在创新和技术突破上硕果累累,成为其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媒体领域,关注用户体验的波士顿集团的WaPoLabs实验室与致力于传播渠道改革的《纽约时报》R&D实验室是设立研究机构的典型代表。
      随着传媒业转型升级步入深水区,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建立自己的研究院也成为国内不少传媒企业的战略选择。
      “怎样将资本优势转化为业务优势,怎样通过内部整合与外部跨界发展,真正成为综合性、大型现代传媒集团,整个华闻传媒集团从管理层到子公司都在积极寻找答案。在传统媒体转型创新的过程中有几条路,但最根本的一条路应该是加大研发力量,通过趋势预判、产品研发、项目孵化提升企业的持久竞争力。因此,传媒企业要保持领先,一定要有面向未来的机制配置。”华闻传媒投资集团总裁刘东明如是评价传媒企业建立研究院的重要性。
       在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冯玉明看来,随着整个传播环境的变化,创新一定是快速颠覆、快速更新的,一个市场主体,特别是一个行业里的领袖级企业,如果不在机制上进行长效的、服务于创新的安排,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失。
      有着10多年传媒市场研究经验的冯玉明对传媒业面临的压力及创新的紧迫性感触极深。“传统媒体最大的困境在于技术创新跟不上导致了话语权的丧失,如果能够持续地跟进最新的传播技术、研发传媒产品,对传媒业而言则一切皆有可能。”
       冯玉明认为,传媒企业建立研究院是“动真格”的,这是传媒企业为转型创新做的一种长效机制安排。“研究院应该是这个转型创新时代大企业的标配。”
       研究院成“一把手工程”
       建院不仅成为一种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传媒企业的重视。
       浙江传媒研究院就是由浙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高海浩亲自担任院长的“一把手工程”。按照集团的部署,浙江传媒研究院在集团中承担战略智库与创新源的角色。
      “在最理想化的情况下,一个好的传媒研究院应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过程中,起到改造和孵化新引擎的作用。”浙江传媒研究院执行院长庞承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研究院的根本目的在于支撑报业的转型实践。
      庞承认为,将研究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研究院的研究真正符合媒体集团需求,应具备真正的新媒体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或能直接切入媒体的市场开拓,做市场数据;二是,作为集团的一个创新源,研究院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动力,形成自下而上的创新驱动机制与氛围。
      据庞承介绍,去年浙江传媒研究院成立的民间研究会就曾在集团内部进行课题招标,并开展全员互联网培训。“这些对一个传统报业集团来讲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冯玉明看来,创新要贯穿到一个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企业级研究院要有4个“必须”:一是必须设立自己的有限目标;二是必须把创新项目和原有的业务联动起来;三是必须跟集团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四是必须选择内部积累和外部智慧相结合的途径。
      目前只是初级阶段
      客观上讲,传媒企业建立创新研究院的时间尚短,无论在投入上、机制上还是人才结构上,还难以与传媒企业的创新需求相匹配。
       据庞承介绍,浙江传媒研究院目前有16人,人员基本上是以行业战略研究人员与传统新闻业务研究人员为主,其中传媒评论杂志编辑部占了大头。“我觉得如果有年轻的、熟知新媒体、懂技术的人员或者来自咨询业的数据分析人员也许会更好。”
       冯玉明也表示,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的人员正在进行重新安排和招聘,未来行业分析师和产品经理将是研究院的主力军。
      在经费支持上,浙报集团对研究院的投入有几百万元,还有专项的课题经费与学术委员会经费;华闻传媒对研究院的年度经费是千万级别。“与互联网、IT企业的研发经费相比,传媒企业的创新投入仍然是杯水车薪。”新媒体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魏武挥对记者表示,创新是一项长线工程,仍需要传媒企业加大机制上的支持与大手笔的投入。
      在冯玉明看来,背靠华闻传媒这个以资本为纽带构建的传媒集团,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有了更纯粹的市场基因,加之强大的资源体系及齐全的媒体形态,具有发展优势。但是,在传媒产业遭遇转型困境的大势之下,很难靠一两家企业去撬动整个行业产业链的更新及生态变革。“浙报和南都作为先行者,以企业研究院的形态蹚出了一条路,在产业转型变革时期,未来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创新,通过跨界融合实现互联网时代传媒产品和服务的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