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4·23世界读书日”来临,这个日子有点儿像文化闹钟,每年都会认真地“问”一次:你还在读书吗?事实上,面对以网络为主的多种娱乐方式的冲击,“不读书”正逐渐成为世界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95年起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便有“全球阅读总动员”的意味,强调“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除了中国,让我们也去看看其他国家关于阅读的努力。
  中国:如今读书皆“从娃娃抓起”
  去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调查覆盖了大陆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2011年,这一数据为4.35本。而据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韩国近年人均阅读纸质图书11本,法国人均阅读8.4本,日本人均阅读介于8.4本至8.5本之间。
  中国人不爱读书吗?事实上,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读书从娃娃抓起”已成为他们的共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的调查显示,2012年,在0-8岁儿童的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7.5%,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6.67分钟陪孩子读书,比2011年的陪读时长有所增加。
  此外,2012年中国0-8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75次,比2011年的3.12次略有增加。购书频率这一指标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且增幅明显。
  此外,根据各个电商网站和实体书店的2013年畅销书榜,记者发现:大陆的读者偏爱“文艺”范儿的书籍;职场沟通类和科普类图书则摘得台湾2013年畅销书桂冠;而香港的实体书店中,旅游类书籍最受年轻人的追捧。
  美国: 总统大力提倡阅读
  不管是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还是小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美国每位总统上任后,几乎都大力提倡阅读。2009年,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也决定增加联邦政府用于儿童早期教育的财政拨款。
  除了每年4月23日公认的世界阅读日外,美国还有“全美读书日”、“免费漫画日”、“好奇日”等多个与图书相关的纪念日,时时提醒人们关注阅读。最为著名的“全美读书日”,自1997年为纪念美国著名儿童作家苏斯博士设立。对许多美国人而言,他们所能记起自己所读过的第一本书,基本上都是出自苏斯博士之手。每年的3月2日,人们互相诵读作品,并将之作为一项有趣的公民义务。
  英国:休闲首选还是读书
  调查显示,20年来,英国人每天读书的时间在不断增加,无论乘飞机还是等火车,英国人打发时间的首选还是读书。据英国读书公益机构的数据,英国66%的民众有业余时间读书的习惯,比做园艺、看电影、看戏剧或听音乐会等业余爱好的比例都要高。
  英国父母从孩子童年时期起,就注意提升他们对阅读关注与兴趣,培养读书的“童子功”。另一重要社会力量当属公共图书馆,英国公共图书馆之多,令人印象深刻。走在英国各地的小城市,每城必备的设施,除了教堂,一定就是图书馆了。而具体到世界读书日的庆祝活动,英国搞得非常全面,更是把阅读日提早到3月6日举行,彰显阅读的魅力。
  日本:小书店成“文化街灯”
  日本的阅读生态与出版业、书店业密切相关。日本的出版业历来分工特别细,面向的对象也特别明确。比如“轻小说”,就是特别给男中学生看的,而一些少女小说也会从装帧、内容等方面特别为女性读者所设,上班族男性则较多阅读有关经济、商务的书。在日本,一般的书能卖出2万册就让人觉得不错了。甚至有评论家说,日本要想文学发展就得消灭畅销书,这样才会拓展国民阅读的视野。
  知日学者李长声曾介绍,日本的书店特别多,几乎到处都是书店。比如他住的那个小城,大小只相当于中国一个小镇,但住所周围就有六七家书店。日本有一个说法:书店是永不倒闭的。与中国人的观念不一样,日本人办书店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维持生活。所以日本小书店特别多,基本都是老人在经营。日本把书店叫做“文化的街灯”,只可惜,现在也有些开始零落熄灭了。
  法国:“读书沙龙”让读者受益
  尽管电视、广播、互联网和电子读物的普及对法国的阅读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但法国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阅读习惯,读书的热情不减。大多数法国人把读书视为最具文化价值的活动,甚至在香榭丽舍大道、蒙帕纳斯大街都不可思议地能见到摆满图书的地摊。
  法国出版机构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推出了便于携带的口袋书,比一份报纸略贵一点,面世不久就在法国图书市场上争得1/4的份额。书店每星期都对新书的销售进行排名,报刊、电视、广播定期对新书做评论推介,对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法国各地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沙龙”,仅巴黎“读书沙龙”每年就吸引了17万读者。
  韩国:阅读是国民教育的一环
  韩国,阅读被视为是国民教育的一环,亦被视为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核心。爆发于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使韩国牺牲了超过100万的人口,产业设施几乎皆被破坏。为了突破当时的窘境,战后的韩国政府在开展重建事业的同时,更致力于通过国民教育及阅读来提高国民素质。
  9月在韩国被称为“读书的时节”,每年9月,韩国都要举行一系列读书活动。比如去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各地方政府、图书馆、学校等,在全国举行了6700多场活动,推广读书文化和营造阅读氛围。
  印度:请吃饭,不如送本书
  “请我吃饭,不如送我本书”是印度人交朋友的原则。尽管印度的手机用户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崭露头角,但印度人仍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传统。曾有一项调查显示,世界上读书时间最多的是印度人。很多外国人都抱怨说,在印度买东西很难,市场上稍上点档次的商品少得可怜,而且价格高得出奇,但说起买书,大家都承认,印度是个不错的地方。
  政府的倡导和支持是印度人爱读书的一大原因。此外,2005年起创办的斋普尔文学节,有“最大的免费文学节”之美称,每年1月举办,已成亚洲最重要的文学盛事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出版商、媒体、文学爱好者和普通读者等聚集于此,特别是在各场沙龙之间转场时,人流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文学节对所有人免费开放,读者可近距离地与心仪作家自由交谈甚至是同一桌用餐。

(来源 :南国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