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图书版权是不久前通过竞标花落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这家出版社虽然拿到了版权,但是据内部工作人员说,图书出版在即,可是他们也只能等《舌尖2》播出一集才能拿到一集的文稿和图片,“我们也和广大观众一样尚不清楚每集内容。”编辑校对时间如此紧迫,不由让读者为《舌尖2》图书质量捏一把汗。
卖关子,有意制造神秘感,是《舌尖2》给观众留下的一个深刻的印象。上周五,《舌尖2》第二集《心传》播出后,片中提及的苏州得月楼工作人员透露,其实《舌尖2》剧组去年夏天已到该店拍摄,只是临别时扔下狠话,若得月楼向外透露半点风声,所拍内容将立刻被删。
但《舌尖2》也并非密不透风,在严控核心内容外泄的情况下,也会不时透露一两点皮毛,把观众的心挠得痒痒的。此次图书的信息披露便是例证之一。
其实,制造神秘和悬念以吸引眼球,是很多周播剧惯用的手段。但是艺术评论人金哲认为,《舌尖2》和其他周播剧有很大的不同——其他周播剧基本上是边拍边播,根据观众的反馈来决定电视剧的走向;而《舌尖2》是早已制作完毕了,只是每一周播出一集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舌尖2》卖关子有更多刻意的成分,纯粹营销手段罢了。”
这也就是《舌尖2》的姿态让人略感不适的原因。“一部纪录片,本来就是纪录社会现实的,有必要把自己弄得很神秘吗?这里面有太多商业利益的影子。失去了纪录片所应有的那种坦诚。”金哲说,从目前《舌尖2》所播出了两集来看,美食似乎没有拍好(镜头太多闪回,观众甚至都看不清楚一道美食的样子),故事也没有讲好(有太多刻意和摆拍的成分)。
“现在《舌尖2》剧组要做的,不是一味制造噱头,而是应该以周播剧的规律,根据观众的反馈,加紧改善之后的剧集,以使《舌尖》更合观众口味。”金哲说。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