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今,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已连续5年开展书业人情与福利调查,成为商报的品牌之一。2014年的调查包括薪酬福利调查、人力资源招聘与就业分析、培训考核等内容,涉及出版发行集团、出版社、国有民营书店等各方面书业人才,涵盖从高层领导、中层负责人到普通员工,还有“老”员工新业务的拓展经验和新入职者的声音,全面客观反映书业现状,为出版企业的用人制度与人才机制改革举措提供必要的依据与参考。此次报告反映出虽然一些书企和个人还存在无奈,但在文化产业利好的大环境下,随着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深化,书业呈现出良好发展空间,信心备增。
        薪酬福利与每个从业者息息相关。整体来看,综合社、大学社、部委社等不少出版社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后,近年来努力扩张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业绩,当中的从业人员待遇也水涨船高。此次调查显示,从业者对福利满意度有所提高。有55.71%的受访者表示薪水上涨,尽管当中有的表示只是略有增长,有的也抱怨工资增长赶不上CPI或者GDP的增长,至少还有28.85%的受访者是直接涨了工资。平均月薪排在前列的分别是综合社、大学社、少儿社、部委社、社科社、文艺社。
        书企提供培训历来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随着出版机构转型发展的要求,对培训的呼声越来越高,2014年培训呈现出一些新动向。比如对培训的定位更具企业发展思维,正在逐步将其上升到“培训管理”的层面,而不再随机松散地进行。传统的培训,往往关注一般员工而忽视管理者,但现在提供给管理层面“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的培训更受欢迎。为此,培训的内容凸显了国际化特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各个层面的视野。
        出版传媒集团实施数字化转型,人才建设是关键。现有人才大多来自于原有员工的转岗或大学招聘。而要留住人才,尤其是尖端技术人才及比较紧俏的复合型人才,改善薪酬体系是必然。
        转型中的新华发行集团人才建设中出现的四个问题——总量不够用、结构不优化、高端不引领、机制不完善,可谓目前书企在人才招聘中面临的普遍问题。而民营书企对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电子商务、新媒体、版权运营等领域新人才需求更为强烈,但在提供待遇和发展空间上却优势不足。破解方式各有高招,比如对于优秀人才采取优先引进,特殊人才可采取市场化取薪的方式,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营造高新人才的创业环境,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民营书企以自身的品牌实力作为吸引新人“诱饵”。
        对于出版单位而言,如何做到人力资源的输入与配置的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版单位的招聘一般还是以全方位招聘为主,但数字出版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比例日趋增长。一些出版单位还固定或新设了诸多岗位,也有一些出版社进行专项招聘,部署急需人才介入管理,青睐市场化、年轻化以及综合型的人才。
       时下,有的80后、90后的新世代员工,往往会令传统企业管理层难以驾驭。其实他们如果入职后对图书、出版日益热爱,确立了对企业的忠诚,自然就会稳定下来。而这些需要单位的引导,比如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发展平台,信任他们,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在快乐中工作,消除浮躁。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