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砺文化强国梦
2004年,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如今,这一盛会已经走过了10年。
10年间,深圳文博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从4.3万平方米增加到去年的10.5万平方米,交易额从357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665亿元;
10年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铿锵,文化企业活力迸发,中国文化“走出去”风帆高扬,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10年间,中国文化产业从零起步、异军突起,正向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迈进,既彰显着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更开辟出一个流光溢彩的新时代。
在本届文博会上,有2263个政府组团、企业、机构参展,与16家境外专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吸引1.7万名海外采购商参会。
随着国际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博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对外贸易的加速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日益铿锵。
“文博会见证了我们的成长。”珠海天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泽明说,2006年,我们在第二届文博会上首次展出其民族动画《大闹天宫》中的卡通形象“悟空”,借助文博会的平台,“悟空”从纸上“变身”为各种衍生产品,跃至欧美、日本、中东等国际市场。
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很多公司和天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有着类似的探索。
2002年,四达时代集团总裁庞新星第一次走进非洲时发现,那里很多家庭没有电视。当时的中国,网络和电视已发展得很快。从此,四达集团开始了拓展非洲市场的征程。12年后,四达集团在非洲十多个国家投资运营了数字电视项目,建立起覆盖非洲、欧洲和中亚地区的信息传输平台。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文化贸易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一翼——
10年间,我国对美、加、英、法、德5个西方传统发达国家输出图书版权总量增长近122倍,达到2213项,逆差从1∶387缩小至1∶4;
10年间,我国的文化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对外文化贸易几乎涵盖所有的艺术门类,交流的领域和渠道已大为扩展,推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
10年间,我国逐步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品牌企业和产品,推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文化品牌群。
国家软实力竞争,往往以城市为载体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美国城市建筑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对一个城市来说,文博会很重要。
全球化时代,城市之间的直接对话日益频繁。而城市本身,已越来越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甚至是基本载体。如巴黎体现法国,伦敦体现英国,纽约体现美国……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竞争,往往是通过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竞争来实现的。再具体而言,像伦敦设计节、巴黎时装周、戛纳电影节、纽约音乐节、法兰克福书展等,就是通过城市的文化活动,在全世界弘扬与分享国家文化成果,文博会也是如此。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说过,“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中心城市的文化作为国家文化最有代表性、最有活力的载体,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对话全球主流文化、加强文化话语权方面发挥着领航作用。当我们把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更远大的眼光和抱负。这也许就是一种真正的文化自觉。
深圳十几年前提出文化立市的时候,就是着眼深圳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应当扮演的角色。近年来,深圳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原创大型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成功演出,被国际知识界评为“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
生机勃勃、充满个性、创新包容、多元平等的移民文化,造就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汇集了各种文化流动的资源和要素,给自觉研究和张扬国家文化主权,彰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提供了更多可能。
深圳文博会 十年再回首
作为我国内地第一个国际性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文博会开创了历史先河。十年再回首,看潮起潮落,深圳文博会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深圳文博会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文化,让一个城市获得尊重的理
对于正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深圳来说,国际文化博览会无疑是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和一幅富有魅力的城市广告。它的举办,向世界各地的文化生产商、参展商、贸易商以及研究人员和观展人员展示着深圳的经济发展实力、科技文化水平以及城市的形象和风采,进而扩大深圳的影响,提高深圳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绿洲”
连续举办文博会,不仅让深圳打造了文化产业的交易平台,还对深圳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文化产业理念和做法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对促进文化事业的整体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步伐越发有力
近些年来,文博会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打造贸易平台越发重视。第九届文博会更是把“贸易扬帆,文化远航”设为主题。文化产业项目依然是海外投融资热点。“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已经是文博会的两大核心任务之一。
文博会磁场引力为何如此强大
早在2007年,河南开封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来深圳参加文博会,没想到一举解决5800万元“万岁山主题公园项目”启动资金问题,使这一历史遗迹重展风采。河南省委宣传部负责人感慨:“我们正是从文博会上认识到,中原历史文化的优势资源如何变成‘真金白银’。”
第十届文博会将呈现五大亮点
第十届文博会将呈现出更多亮点:一是国际味更浓。本届文博会与16家境外专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着力强化海外代理商作用,提升文博会在海外的影响力,带动海外采购商的增加。目前俄罗斯艺术展团、智利展团、东南亚展团等多个境外展团都确定参展,海外展区占比达到15.1%。截至目前统计,已邀请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17081名海外采购商参会。
二是更加注重实效。交易是文博会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第十届文博会将提前收集展商的产品信息和采购商的采购需求,筛选配对后举办12场“一对一”“一对多”的采购对接洽谈会。
三是办展水平有进步。第十届文博会的举办时间由往届的4天延长至5天,并首次区别设置前2日为专业观众日,后3日为公众日。专业观众日将与国际成熟展会接轨,只允许参展商和专业采购商入场,配套举办展商配对、洽谈、推介、签约活动,力争在两天专业观众日内完成第十届文博会主展馆计划成交额的70%。
四是着力培育文化新业态。从具体展馆来看,第十届文博会综合馆将专题设立“文化+金融”展区;影视动漫游戏馆重点引入了业内的龙头企业,展示全国新媒体影视动漫节的获奖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超过70%;创意设计生活B馆将汇集国内顶尖的工业设计企业,带来多项曾获得国际专业奖项的内容参展。
五是进一步突出简约办会。第十届文博会将不搞晚会,不搞开幕式,不搞开幕宴会。此外,文博会期间对各展馆周边道路将不实施限行措施,不封路、不管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民交通出行的影响。
第十届文博会预计引进和签约项目金额达575亿元
第十届文博会将于5月15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目前,主展馆招展任务已100%完成,共计2263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比上一届增加145个。
本届文博会共设9个主展馆和54家分会场。展会配套活动、专项活动及分会场活动共620多项。国内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连续5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据介绍,本次文博会龙头企业参展比例达到68%,核心层参展率达96%。包括万达集团、中影、华侨城、中孚泰等国内文化企业“巨头”纷纷携核心业务参展。
本届文博会坚持“内容为王”,优化参展项目结构,加大了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力度。综合馆将设立“文化+金融”成果展区,非遗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超过70%。
历经10年发展,文博会成交额节节攀升。从首届357亿元到第九届的1665亿元,历届文博会总成交额已突破8000亿元。组委会表示,本次展会将举办30多场采购对接、项目洽谈会等活动。据统计,目前仅深圳市范围内,本届文博会预计可招揽的引进和签约项目金额就已达575亿元,其中超过1亿元的项目近10项。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