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6日至6月1日是我国第26个图书馆服务宣传周,这项全国性的读书活动自1988年发起以来,在促进全民阅读、提升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围绕这一主题,各地图书馆结合实际,在宣传周期间,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掀起了全民阅读热潮。
  上海:试点运行学生证借阅功能
  今年宣传周期间,上海图书馆组织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力求让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让阅读成为实现梦想的重要载体。
  6月1日,上图将与上海市教委联手,试点运行电子学生证在全市“一卡通”借阅平台上通借通还的功能。至今年底,上海市130余万中小学生凭电子学生证,即可在全市270多个公共图书馆和基层服务点借阅书刊。
  宣传周期间,《点石斋画报》创刊130周年文献展也在上图开幕。1884年,《点石斋画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时事画报之一,由英商点石斋石印局发行,随《申报》附送,也单独发售。《点石斋画报》虽然出自上海,但涉及面广泛,它依靠《申报》的新闻资源,但凡国内外发生的能吸引读者眼球的事件皆一一尽述。在此次展览中,主办方精选了体育娱乐、民俗节庆、民生百态等10余个主题的近百幅画报插画进行展示。
  深圳:阅读,请到图书馆
  深圳图书馆今年组织了以“阅读,请到图书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一周的时间内,该馆将举办“深图艺苑”读书剧场、“悦读·分享”图书交换等一系列活动,旨在激发市民阅读兴趣,推广深圳本土文学与文化。
  “悦读·分享”图书交换活动颇受市民关注。该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宣传周期间,读者可带书到现场交换阅读,交换图书要求以“七成新”以上图书为主,报纸、杂志不在此列。通过此次活动,主办方还将为援建山区学校图书馆的“春草行动”募集图书。
  5月28日,2014深圳残障读者“图书馆之旅”也将开启,该馆诚邀50名残障读者参观深圳图书馆和宝安图书馆,切身感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温暖与关爱。
  山东:亲子共读小人书
  在持续一周的时间内,山东省图书馆将举办馆藏特色主题展示、读者互动、公益培训和电影放映等多项活动。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李西宁说,图书馆在提高公民素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等方面肩负重要职责。宣传周期间,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功能,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和海量资源。
  由于宣传周恰逢六一儿童节,山东省图书馆还针对少年儿童推出了“亲子共读小人书”“家风家训专题推荐书架”等活动,并将赴济南市历城区希望小学和安安康复中心,为孩子们配送书刊。宣传周期间的电影放映也充分满足了小读者的观影需求,选择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宝莲灯》等影片。
  河南:三大展览同日启幕
  在服务宣传周首日,由河南省图书馆主办的家谱编纂与修订知识展、馆藏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图书展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书画展同时开幕,然而这只是宣传周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3个展览,河南省图书馆还将举行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部分省辖市图书馆举办“文化剪影 幸福共享”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巡展;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家庭亲子阅读的策略和技巧”新父母沙龙活动;结合端午节开展“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建设民族精神家园——编彩绳”活动。河南省图书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广大读者走进图书馆,享受读书的乐趣。
  浙江:让市民广泛参与阅读活动
  浙江图书馆围绕今年宣传周主题,开展体验、诵读、讲座和馆外服务等活动共计18项,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鼓励市民广泛参与阅读活动。
  在诵读类活动中,浙江图书馆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联合举办的盲文摸读活动,邀请80名视障读者通过摸读书籍比赛的形式,引导视障读者走进阅读世界。该馆还向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捐赠了一批盲文书。
  多项展览也为浙江图书馆的宣传周增色添彩:古籍修复展通过展板介绍古籍修复流程,展示古籍装帧形式、修复工具及修复成果等;“美的传承——黄幻吾薛宇才双百书画遗珍合展”,将画家黄幻吾结集出版的100幅山水册页与其夫人薛宇才的《百花鸟谱》依序相配、适度放大,模拟绫绢装裱,再和若干珍贵的历史性图片综合在一起,供观众鉴赏。宣传周期间,浙图还将走进一些中小学校和部队驻地开展多项馆外活动,广泛宣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重庆:关注数字图书馆
  宣传周期间,重庆图书馆开展了“网络书香·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数字服务展示及体验、“国学大讲堂”系列讲座等12项活动,并在重图读者大厅设立了多媒体专区,配备了互动触屏、互联网电视等设备,宣传数字图书馆的便利性和趣味性。
  此外,重庆大足区图书馆围绕宣传周主题,开展了优秀出版物巡展、公共图书馆成果展、“放飞梦想”读书活动等8项系列活动,并正式开通了移动数字图书馆。巴南区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新设“老年·视障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及电子助视器等设备,邀请重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特殊读者到馆体验。

(来源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