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项已经连续开展了11年的活动,笔者深深地认可今年的新做法:今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在重印时,可在封面上标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字样。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缺乏必要的介绍、推荐,好书上榜容易,成为书架上、书桌上、读者手上的宠儿却颇有难度。而这对于整日忙于功课、判断力和信息广度还需不断提高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尤甚。正因为多数优秀书籍的相对“木讷”,一些“巧舌如簧”的劣书凭借着银元开路的“宣传优势”在校园里攻城掠寨。据报载,许多三、四线童书作家,拿着老套的读本,以进校公益讲座等形式兜售图书。童话作家郑渊洁就曾怒斥这类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伪讲座”行为。
以讲座之名行兜售之实,看似是作者、出版商、学校因利益或监管不严等原因造就的灰色销售模式,实则透露着青年学生一方面有读好书的需求、一方面又不知何为好书的困局,以至“讲座”上的鼓动轻易奏效。因此,对于上榜好书,应拿出应有的推广力度,切实发挥优秀书籍的文化熏陶、教育示范作用。笔者真切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再搜索2014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和60种优秀少儿报刊的名单时不再困难。同时,每一本书下都配有详尽的内容介绍、适读年龄、推荐理由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书名。
(来源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