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类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图书的市场、社会二重价值。通过严密的市场调研、开发优秀的选题和作者是实现这二重价值的根本途径。而甄选优秀的选题,实现选题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并最终实现图书的出版和形成其二重价值,则是编辑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选题意向的实现在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选题规划、甄选作者、书稿完成。其中,选题规划是先决条件,因为只有有了优秀的选题,才能有优秀的书稿;甄选作者是核心,作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书稿的质量和销售情况;作者完成书稿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版的周期。
而从编辑需要完成的工作上来划分,选题意向的实现包括市场调研、选题构思、寻找作者、与作者就书稿进行沟通、协助作者完成书稿五个主要的内容。这些工作与以上三个阶段相互对应,贯穿实现于这三个阶段之中。
选题策划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出版社制定发展战略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制定优秀的、有重大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选题,对出版社领导的选题战略领晤能力、信息和资源获取能力、重大选题判断能力、内容判断能力、市场把握能力等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选题规划是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编辑的中心工作之一。在进行选题规划之前,编辑要认清形势与需要,掌握学术界、出版界、著译力量的动态和情况。通常,科技类图书的销售情况,与学术领域的发展、出版界的重视程度、市场的成熟度有密切的关联,同时,国内科技类图书的销售也和同领域外文图书的销售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出版社越来越强调编辑人员对市场的调研能力,以及编辑人员和销售人员之间的互动。出版社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促使编辑更加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图书的销售情况,进而明确自己的出书计划,而不是盲目地进行选题规划。
决定选题意向,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甄选作者。作者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本书的质量以及销售的成功与否,因此对于作者的筛选,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在确定作者之后,便进入了选题意向完成的最后也是最重要阶段——写稿。在选择作者的时候,编辑需要与作者联系沟通,在作者写稿阶段更需要与作者密切联系交流,实现互动,并对作者进行适当引导,这是顺利完成书稿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时,作者和编辑紧密地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信任与开诚布公是必需品,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富于创造力和生产力的长远关系。
(来源:科技新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