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即将在贵州启幕,这不仅是一次全国出版业展示交易的平台,播撒书香的盛会,也是展示当地新闻出版业发展成绩的一次盛会。《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近日就贵州近年来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情况,采访了本届书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党组书记徐圻。 
  后发赶超有气势 产业形成新格局 
  目前,贵州省新闻出版业已初步形成涵盖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版权贸易等产业体系和国有、民营、外资共同发展的新闻出版产业格局。
  “近年来,贵州新闻出版业面对体量小、底子薄的实际,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勇于改革,新闻出版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呈现后发赶超的态势。”徐圻介绍说,2013年全年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1.09亿元,比上年增加7.3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33亿元,比上年增加1.14亿元。 
  其中,图书、音像制品出版特色突出。陆续出版了《符号与仪式——贵州山地文明图典》《“中国水书”系列》《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等图书、音像制品,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符号与仪式——贵州山地文明图典》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装帧设计奖,《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装帧设计奖提名奖。《民族民间艺术瑰宝》系列画册、《中国侗族》和《中国面具史》被列为“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 
  报刊品牌打造已见成效。《中国地球化学学报》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地学刊物,在全球业界具有一定知名度。《酿酒科技》被誉为中国酿酒工业科技进步的向导。《贵州社会科学》《贵州民族研究》等社科期刊多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目录。《文史天地》期发数突破10万册,还入选“全国百佳期刊进连队”优秀期刊。《当代贵州》入选全国“百强报刊”。《博鳌观察》已成为全球富有思想光泽的高端经济评论类杂志。 
  国有民营发行企业齐头并进。国有新华书店继续发挥出版物发行主渠道的作用,在贵阳开设的“贵州书城”,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经营图书品种16万个,是贵州营业面积最大、图书品种最多的大型图书文化中心。民营发行企业面对网购等市场冲击,细化销售策略,保持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西西弗、西南风、行知等民营发行企业还实现了连锁经营,销售收入大幅上升,成为民营发行的龙头企业。 
  另外,2013年全省印刷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3.31亿元,全行业资产总额40.51亿元。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和出版产业园、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上的步伐也正在提速。 
  改革频打攻坚战 夯实融合基础 
  通过转企改制,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资源实现重新配置和整合,对全媒体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全省新闻出版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谈及深化改革的话题,徐圻告诉记者,贵州省新闻出版领域的改革在全省文化系统中起步较早。2005年9月,贵州出版集团公司挂牌成立,通过全面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实现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2013年公司销售32.7亿元、实现利润约2.1亿元,比2005年增长近一倍。2008年12月,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挂牌成立,拉开了地市级媒体区域性集团化的帷幕。2010年8月,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为整合出版资源,做大做强党刊主业,向全媒体发展作了有益探索。贵州出版集团公司下属的出版、印刷、发行等事业单位2009年年底完成了注销事业编制、核销事业法人登记等工作,全部实现转企改制;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剥离经营实体,2010年组建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全省42家非时政类报刊成功转企改制。通过报刊体制改革,多数报刊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超过一半的报纸办有一级独立域名网站,10多种期刊出版了网络版多媒体数字期刊,2种期刊出版发行了手机杂志。 
  资源配置整合进一步提升。贵州日报报业集团“8报2刊2网站”的构建,壮大了实力;大众科学杂志社、晚晴杂志社、贵州文化音像出版社等单位整合进入当代贵州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丰富了业务范围,拓展了市场发展空间。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教育出版社利用自身人才等优势,分别创办了《新课程导学》《大市场》和《财富人生》,整合书、报、刊等出版资源,策划幼儿读物和儿童文学读物,力争书、报、刊甚至多媒体联动。贵州人民出版社借助外力,引进民营策划资源,在北京合资控股3家公司,逐步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童书品牌公司。2007年9月,贵州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实现了全省没有高校出版社的突破。贵阳日报传媒集团2012年6月创办了《博鳌观察》,以中英文版向全球发行,标志着贵州报刊业走出了迈向国际媒体的重要一步。2014年3月、4月,总局分别批准成立孔学堂书局,创办《孔学堂》杂志,填补了贵州学术类专业出版社的空白。 
  在整合资源的同时,还加大对行业的资金扶持力度。2012年8月,贵州省新闻出版局与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签订了《支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达成30亿元的融资意向,拓宽了出版产业融资、投资等平台。 
  管理营造“软环境” 公共服务更实际 
  新闻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需要行政管理保驾护航,既要简政放权,还要积极引导,打击违法违规和行业不良现象,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软环境”。 
  “省、市、县三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相继建成,明确了责任主体,强化了管理职能,依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徐圻谈道,在图书出版方面,以书号管理为杠杆,注重选题质量,突出“双效”性。报刊出版方面,重点加强审读管理,建成了覆盖全省的报刊审读体系,确保导向正确。同时,开展报刊出版单位质量评估考核。针对网络出版的新形势,加强出版监管,确保了网络出版健康发展。在印刷、发行管理上,始终坚持市场引导为主,促进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在行政审批方面,新闻出版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由95项精简至16项,将三大类13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或委托市(州)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实行了“集中受理、集中办理、一次告知”“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和开通“绿色通道”等便民服务措施,确保了行政审批工作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便民高效。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管理部门还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徐圻介绍说,贵州提前3年完成了“农家书屋村村有”的任务。全省共投入资金3.76亿元,共计配送图书3725万册、报刊39万份、音像制品160万盘(张)以及书架、桌椅等。为解决书屋图书的后续补充问题,2010年率先在全国进行了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试点,为具备通信条件的农家书屋配备一台计算机、一台打印机等设备。目前,联网阅读的数字图书量达100万册,已建成数字农家书屋932个,贵州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试点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国农家书屋领导小组的肯定。 
  “推动全民阅读也是新闻出版工作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次我们要利用好书博会这一契机,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营造浓郁读书氛围,激发民众读书热情。”徐圻谈道,书博会前后将组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读中华图书·爱多彩贵州”全民阅读活动、“书博大篷车·多彩贵州行”大型宣传活动等已经启动。书博会期间,还将举办学生假期系列活动、读者大会、精品图书展、“阅读·态——最佳阅读状态与场景”摄影展、“十大读书人物”评选等大型活动和展览。此外,书博会还将邀请包括陈忠实、贾平凹、王蒙等国内知名作家与文化名人举行讲座、签售会等活动,为书博会宣传造势,鼓励更多的市民热爱读书。 
  “今年3月28日,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挂牌成立,机构的改革和职能的转变,为我省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立足贵州实际,抢抓机遇、改革创新,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徐圻对贵州新闻出版广电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