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中国超级畅销书大解密·2013》,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一部关于如何运作畅销书、掌握畅销书命运的解密之作。
这些案例,无一不是从做好销售定位开始。为《查理九世》的定位,出版社开了很多次会议,最终决定以“团队冒险”再出发。为《于康:吃好每天3顿饭》,确定要把“吃好3顿饭”健康理念传递给读者。而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来帮助读者对养生书重建信心的定位,算得上是《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一次逆流而上定位的成功。
这些案例,无一不是精心谋划、合理设计的营销方案运作上的成功。而《数学之美》和《看见》则让我们看到,社会明星人物促销图书,这是屡试不爽的法宝。《数学之美》这样一部专业性图书,之所以能够在大众人群中流行,正是以李开复为代表的社会名人充当了“内行”的角色。而《看见》,则有白岩松、崔永元提前点赞柴静和她的文字……
这些案例,还让我们看到,它们的成功,无一不是编辑出版、营销团队高效工作的结果。当哈佛大学须发花白的老教授傅高义28天奔走在十个大城市之间的时候,当于丹、柴静优雅的倩影不断出现在银屏内外提醒人们阅读的时候,当写纯爱文学的台湾知名作家九把刀被现代出版社总编辑热情陪同出现在卖场的时候,当所有这些成功畅销书的营销团队都在竭诚善待读者,所有人员的目光都不敢须臾离开读者的时候,我们要说,做书和做其他产品一样,正在从选题开始到销售后期,各个环节在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创造劳动,这些劳动高浓度凝结出版人的想象力、智慧和热情,无时无处不在引导着读者的品位和品味、思想和阅读。
畅销书真正的成功必须回到它的文本上来,而不能仅仅是一个促销的成功,否则,我们出版人非常可能在图书畅销的同时灵魂会感到蒙羞。经济界有人说,中国不缺少暴利的产品,缺少的是伟大的产品。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在的出版界。
这些案例,还让我看到了我们书业进一步的成熟。书业成熟的标志不仅仅来自于畅销书运作机制的实施,还来自于这些案例的写作和出版。撰写这部《中国超级畅销书大解密·2013》的团队,是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案例的作者均为公司的业务人员。开卷公司在做好数据调查统计工作之后,还能深入到出版机构去做案例调查分析,把文章写得如此扎实、生动、深入、专业,能有如此出色而精彩的表现,这是我不曾想到的,这说明,他们也在努力掌握自己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运。他们并不满足于统计图书销售那些缺乏温度的数字,他们更想触摸那些畅销书里面内容的温度,握住编辑出版和营销团队热情的双手,把准书业发展与变化的脉搏,体悟到书籍出版艺术中的灵性,从而为我们共同热爱的书业作出了一份十分难能可贵的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