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8月28日,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现场签署文化领域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并酝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合作协调工作小组,保障文化协同发展落到实处。此次签约也意味着三地正式开启文化融合发展之门。
根据三地在第五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举办期间签署的协议,今后三地将依据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等原则,充分发挥三地在资源、市场、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共同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演艺、非遗保护、文化金融等领域加强具体项目的沟通与对接。
目前,三地正积极推动建立文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开展专题调研,系统研究三地文化协同发展整体规划;共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辐射毗邻三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联合对在三地具有广泛基础的非遗项目,拓宽交流渠道,促进活态传承。
而在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方面,三地有意向以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等活动为依托,组织举办三地群众文化的展演展示、研讨交流等活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作为中国(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主办方,滨海新区文化产业近几年保持较快发展。据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袁桐利介绍,仅上半年新区新增文化企业145家,这些企业注册资金达7.72亿元,其中不乏京冀企业来新区落户。
袁桐利认为,只有坚持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机制、开放的市场推进三地文化合作,打破区域限制,促进文化市场要素合理流动,才能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的现代文化市场,推动京津冀区域文化一体化。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