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数据分析商Wind资讯统计,截至10月23日,A股公司中共有39家传媒企业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或第三季度财报业绩预告。其中,有30家公司业绩实现增长,占比达到76.9%。天舟文化业绩增幅达到680%,吉视传媒、奥飞动漫、拓维信息、当代东方等公司业绩增幅都超过100%。
  在资本市场上,前三季度文化产业投融资热度仍然不减,并购市场火爆。据不完全统计,仅9月文化产业并购事件达14起,涉及金额约200亿元。但同时,文化产业并购风险初显,尤其是业外资本跨界并购文化传媒企业显现出的风险问题值得注意。
  近八成上市文化企业业绩增长
  在39家披露或预告第三季度财报的文化传媒类公司中,实现业绩增长的共有30家,占比达到76.9%;业绩下降或亏损的有9家。其中,净利润增长超过100%的公司有7家。
  其中,位居第一的天舟文化公告显示,2014 年1月至9月,天舟文化实现营业总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 58.4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146万元,同比增长668.43%。天舟文化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5月开始合并了子公司神奇时代,新增了移动网络游戏业务,新增移动网络游戏《忘仙》、《三国时代》及《足球大逆袭》等收入来源。
  备受关注的五大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乐视网、华录百纳也均公布了业绩报告或第三季度财报预告。其中,华谊兄弟独占鳌头,前三季度净利润高达4.5亿元,同比去年上升10.42%;华策影视的利润增幅最高,预计较上年同期增长35%至65%;乐视网业绩同样表现良好,同比上年增幅预计为15%至25%;光线传媒则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17.6%。
  华谊兄弟业绩增长原因除电影、电视剧方面的收入外,通过对银汉科技实现合并财务报表,以及出售掌趣科技部分股权也取得了投资收益。而从主营业务看,华谊今年前三季度在电影上表现并不突出。艺恩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华谊兄弟前三季度票房在五大电影公司排序中位列第五。事实上,华谊兄弟正在推进“去电影化”战略,其董事长王中军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并不回避传统影视业务的不稳定性。
  而光线传媒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1.91亿元至2.0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至20%。光线传媒业绩下滑主要因为来自栏目制作和广告的收入大幅减少。虽然光线传媒前三季度电影成绩表现抢眼,先后出品发行了《爸爸去哪儿》、《同桌的你》、《分手大师》等10部电影,累计电影票房近23亿元。但这依然无法弥补其在栏目制作与广告收入上的利润缩减。不过光线传媒的最新栏目《我爱妈妈》、《Rising Star》正处于启动阶段,计划在第四季度播出并实现收入。
  此外,在演艺市场上,宋城演艺表现良好,前三季度净利润达3.16亿元,同比增长28%。公告称,宋城演艺杭州大本营项目的游客团散比例得到了持续优化,客流逐渐由团客主导转型向旅行社、组团和散客三分天下的格局,宋城景区截至第三季度末接待游客和观演人次及营收均有增长,其中散客人次增幅达20%。
  文化传媒并购势头仍猛风险问题初显
  前三季度,文化产业并购市场势头仍然强劲,受到新一轮政策利好,尤其是8月18日、19日两天接连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刺激让资本感到信心。9月文化产业并购领域大事件频现:百事通与东方明珠合并,千亿元市值传媒航母诞生;阿里巴巴上市后将第一笔资金投入了旅游业等。
  跨界进入文化产业的企业依然不断,尤其青睐影视行业。“热钱来了”,成为今年影视行业最大的话题。与2013年更多是同业并购不同,今年的影视并购热潮有大约一半属于跨界并购,各类业外上市公司纷纷跨入“影视圈”。比如,8月13日松辽汽车宣布将收购耀莱影城100%股权和上海都玩网络100%股权;而8月19日中技控股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也显示,将募集资金收购点点互动控股、点点互动(北京)、儒意影业3家公司的100%股权。8月23日,停牌4个多月的万好万家发布重组预案,拟以30.65亿元的总价收购青雨影视、兆讯传媒、翔通动漫3家文化传媒公司100%股权,预估值分别为7.13亿元、11.01亿元、12.3亿元。
  在并购热潮不退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风险正在显现。近日,数家公司宣布并购事项终止或暂停,如中南重工10月18日公告公司并购重组申请被暂停审核、禾盛新材10月9日宣布董事会决定终止与金英马的重组事项。泰亚股份收购欢瑞世纪、熊猫烟花收购华海时代两起跨界并购交易也相继搁浅,两家公司涉及并购规模达到了5.33亿美元。
  究其原因,既有因为价格谈不拢、并购对象问题暴露而主动终止,也有因为相关方涉嫌违法等行为被证监会暂停审核。
  随着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影视类尤其是电视剧制作类公司的经营风险应得到重视。自2015年开始实施“一剧两星”政策,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电视剧制作公司的销售压力持续增大。大型电视剧制作公司将推出更多精品去抢占市场,而中小制作公司可能会在竞争中萎缩。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影视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目前影视行业集中度较低,经过几轮并购热潮之后,市场集中度将有所提高,促进行业稳健发展。但需要重视的是,跨界收购影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不强,风险较大,投资者不宜草率追捧。
  不少专家表示,对于文化产业如火如荼的并购而言,参与其中的企业应当懂得做模式、懂得跨行业的资源整合,谨防繁荣背后的“虚火”。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在2014年及之后的3年内,文化企业应当特别重视新媒体平台型大企业带来的垄断、模仿和竞争的各种压力。同时掌握并购的策略,部分文化科技企业可以寻求被并购,以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