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图书板块,如果一个作家能够给出版机构带来5部以上的畅销佳作,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已经是这家出版机构的座上宾——不仅对企业的口碑品牌大有裨益,更是丰厚利润的象征。但连续畅销品做到什么时候是边际效应的节点?追捧热门作家是否一定有好的收益?怎么测定作家是否有连绵不绝好作品产出?后续作品如何接续前者风潮?转换东家是否意味着全盘否定前者?诸如此类种种操作细节,都关乎一个畅销书作家的后续作品是否能够持续热卖以及品牌效应最大化。
  版权更迭是大忌
  要让一位作家“从一而终”地待在一家出版机构,在国内出版圈相当不易。不管是袁腾飞的“说历史”系列、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系列都换过几轮东家。毋庸置疑,版权更迭太过频繁,是打造连续作品的大忌。有部分作品版权问题盘根错节,作者甚至不惜与老东家翻脸。袁腾飞的第一部作品是200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宋风云》,该书沿用了当时非常火爆的“百家讲坛”系列书风格,以头像为封面主打,设计中规中矩。此后,北京磨铁图书公司将其相中,推出了无论是装帧设计还是定位都独领市场风气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系列,自此,这位“历史比相声说得还好听”的大学教师开始了在通俗历史领域的“腾飞”之旅。2010年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的“欠版税”事件后,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顺利接仓,开始了对袁腾飞的新一轮包装,将此前“戏说历史”的定位彻底颠覆,更新了旧版推出“这个历史挺靠谱:袁腾飞讲历史”系列以及打造新方向——“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系列。今年9月,袁腾飞在博集天卷又出品了“世界历史很有趣”系列第一集——袁腾飞讲日本史(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据该公司第二编辑中心马占国介绍,袁腾飞在博集天卷销得最好的还是“这个历史挺靠谱”书系。但尽管操作了袁腾飞的3个套系,从眼下看,博集天卷也并没有“通吃”袁腾飞的所有作品。2013年8月,电子工业出版社从中国史线索切入,为其量身打造了“腾飞五千年”丛书,迄今已推出“袁腾飞讲述塞北三朝”系列和“袁腾飞讲汉末三国”系列。电子工业社营销编辑张乃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书系还将陆续推出先秦和大秦等产品。此外,在2011年前后热销的“货币战争”系列于今年年初推出第五部,该书的第一、二部均由中信出版社推出,此后的几部由现任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编辑郎世溟签下,但他近日坦言,他对于“货币战争”后续几部的操作和盈利状况并不完全满意。
  专业沟通全程服务是关键
  特例少见,但仍然存在。比如,时寒冰从2008年推出第一本书《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到2011年推出《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再到今年年中,新近出版潜心3年撰写的《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和未来篇两个大部头作品,都是与策划人张庆丽在合作。此间,即使张庆丽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跳槽到磨铁图书公司,时寒冰将此前应许过的一部《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留在机工社,他们之间的合作也没有间断。东方出版社的“郎咸平书系”则更为传奇。从出书以来,郎咸平几乎没有换过东家,一直与东方社密切合作。他的书以紧跟社会热点,聚焦民生话题,观念犀利,颠覆常规著称,近年更是借助民生议题反思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大受欢迎。除了不断更新推出的“郎咸平说系列”,“财经郎眼”系列合集也凭借广东卫视财经类高收视访谈节目《财经郎眼》的超高人气销量不菲。
  一直以来,以畅销书作家连续作品为专项和长项的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图书品类并不多,作者多从草根培育而起,合作时间却普遍较长。读客图书小说、财经编辑总监程峰向记者透露,读客的“藏地密码”是连续作品中销量最多的。该系列总销量达800万册。“侯卫东官场笔记”系列350万册,“老偏方系列”320万册,“曹操系列”200万册。文艺青年偶像安妮宝贝的小说、散文无数,其主要作品从《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到《莲花》、《素年锦时》、《春宴》、《眠空》等基本都由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策划出品,出版形态既有单行本,也有作品全集、限量精装套装等。今年安妮宝贝更换笔名“庆山”推出新的散文集《得未曾有》,该公司策划编辑林妮娜表示,更换笔名是作家本人的意思,可能对一些老读者来说,情感上一时无法接受,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同时也赢得了一批新读者。
  事实上,在连续品操作过程中,最大困难往往是第一本书。如果第一本不成功,后面就会变成一个灾难,无法操作。在第一本成功之后,后续作品最大的困难是超越前者。尤其是系列书第一本或前几本成功了,如果出版机构签下的是后续作品。读者对后续作品的预期会更高,但系列书的正常销售一般会递减。另外,渠道铺陈的好坏,对续集的操作也有重大影响,比如前几本若陈列不当,会直接影响后续产品的热度。因此,系列畅销大忌是中途换人和节奏未控制好。换人,毋庸置疑,前面的积累多半会被丢掉;出版节奏没把握好,跟风书会大量出现,占据市场和货架,混淆消费者的选择;营销也得跟上,在文本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营销跟不上销量下滑会非常厉害。
操作实务
  密钥一 如何让作者“从一而终”
  很多畅销书作家在一本书成名后,会辗转多处。一直被业界津津乐道的读客图书公司在畅销书连续品打造上有明确的意识和一整套的操作流程和系统。据程峰介绍,公司从签约阶段就考虑是否可以成为系列,在编辑层面如何去打造,封面制作上如何有系列感又有区别,每本是否有单独购买的理由,推广上每本如何操作,等等。但他也表示,作者很难“从一而终”,在国外知名出版机构,作者和出版机构关系也比较敏感。读客跟作者基本都是以朋友相处,抱着长久合作的心态,加上读客的数据透明、诚信,所以在其他出版商出几十万上百万元版税时,作者还会选择跟其继续合作。读客对作者也很重视,“比如小说作者,公司会寄关于写作的书之类帮助其创作,包括很多作者也是之前作者推荐而来,大家都在共同成长和发展”。
  而在“时寒冰说”系列策划人张庆丽看来,非虚构类图书,编辑和作者之间专业性的沟通是维系合作关系很重要的一环。据了解,《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销量分别已经达到30万册和50万册。“这个量级毫无疑问,很多出版机构都会拿重金去砸,当然,作为作者方也有生活的压力。”张庆丽表示,除了作者,比如时寒冰本身的义信,编辑在与作者知识层面互动的顺达,在具体操作层面,比如文本逻辑上的梳理、整体的策划等,能做到让作者放心,决定了合作是否长久。
  密钥二 连续作品的出版节奏如何把控?
  连续作品出版节奏上,首先是时间间隔,间隔太长读者会没有耐心,很容易流失,销量会递减,所以一般有一定存稿出连续作品会比较保险。在系列书刚开始出版时,需要维持热度,尤其是陈列位,保持一定频率很有必要,后面陈列位稳住了,节奏可适当放慢,拉长整个出版周期。读客公司的“盗墓笔记”系列销量及影响上超过“鬼吹灯”系列与其出版周期拉长有很大关系,这样热度会一直会保持。
  密钥三 文本内容如何接续并推陈出新?
  文本内容如果是有存稿,实际上基本已经固定,很难有大改动。如果没有存稿,可根据市场反馈需求来做调整,社科类畅销书尤为明显,因为有实效性,但对小说基本影响不大。比如,“藏地密码”出到中间某集时,公司要设计单集购买理由,通过数据,读客发现香格里拉在当时很热,于是那期主题就定位香格里拉。又如,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系列中,不断参考市面上需求旺盛的主题,通过续集充分体现出来。很多情况下,连续畅销书作家都是本人自主创作,出版方只提供建议和协助,但创作过程中的非写作环节,策划方则需要付出很多。比如安妮宝贝的《未得曾有》,因作者去往了好几个地方,需要解决比如联络、交通等问题。现在看起来只是一本书,但从产生创作思路到正式出版,历时8个多月,包括内容的选取、文本的写作、编排设计等,相当费时费力。
  密钥四 采取哪些不同于单本书的推广方式?
  续集畅销书在推广中,跟单本书不同之处在于,单本书只是一本书,系列书要想做好,得把系列书中的每本当新书推,一个系列有多少本,就得从头做几次。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