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本版特邀请3位作家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畅谈个人认识及创作体会,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作家、出版人、读者的共鸣。
  真情自有市场
  □李春雷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代表作有《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朋友》等。
  文学是人类高尚的精神活动,代表着社会良心,引导着文明方向。
  而现在,我们的文学市场,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诞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有的作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以低俗代替通俗,单纯追求感官娱乐;有的甚至故意歪曲历史,丑化英雄,涂黑现实。客观地说,以上这些现象,有的已经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虽然无害,却也无益,在白白浪费着社会资源。总之,其负面作用不可低估。
  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
  俗话说,从善如登。人类精神文明的成长是缓慢的,需要正确引领。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是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文学艺术界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只有积极创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佳作,对社会大众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感染、感动和感悟,才能逐渐战胜低俗、庸俗和媚俗,引领最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从而鼓舞和增强炎黄子孙的骨气和底气。
  所以,如何尽早地、更多地创造出真正的文学精品,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和现实课题。
  道理和道路,就在面前,最关键的是如何去实践、去实现。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抵达现场,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确实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虽然我们都置身生活中,但我们自己的生活天地还是太有限了。当下的社会,处于特殊的转型期,世界一体化,信息全覆盖。多元的影响,使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处于一个全新生态。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走出自己已经熟悉、舒适、习惯的生活,走进更广阔、更基层、更陌生的领域,去学习、去热爱、去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并进行美的创造。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具备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吃苦精神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牺牲精神。
  雨果说:“富人凭借客厅里的寒暑表去判断冷热,穷人却只能依靠自己的皮肤去感受。”作家是永远的穷人,我们要用自己的皮肤,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去体验。体验到了美好,就诚诚实实地歌颂美好;感觉到了丑恶,就实实诚诚地鞭挞丑恶。
  走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我是一位基层作家,多年来,为了真正接地气、打深井,我曾多次扎根生活,深层体验。
  众所周知,工业题材在当代文学创作中比较难以驾驭。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文学青年,我更是感觉陌生。为了真正走进大工业生活,我决心到最艰苦、最危险的炼钢炉前体验生活。
  有一年除夕,我在火红的炼钢炉旁和工人们一起值班。当外面的鞭炮声响起来的时候,我猛地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现在是大工业时代,早已远离了我所熟悉的农业文明。农村里所有的农活此时都停歇了,可这里不行,大工业生产就这样连续化、周密化,今夜的产品就是别人昨天的订单,就是他人明天的需求。整个国家的工业系统就像一个无形的须叟不可停顿的巨大链条,环环相扣,隆隆运行。于是,市场上的商品更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便捷了,我们的社会也更文明了,这就是经济时代的主脉搏。突然,我的心底第一次产生了一种热辣辣的感应。
  更主要的是,那天晚上还发生了一次事故:钢水大喷。满天钢花飞舞,在我们外人看来是一个漂亮的诗意画面,但对于钢铁工人来说却是一次最危险的战争。每一朵钢花都是一滴最炙热的钢液,飞到脖子里,溅进眼睛里,钻入耳朵里。不幸,这一次我也赶上了,我急忙往远处跑,可一滴美丽的钢花还是追上了我,落在了我的左手中指上。我本能地用另一只手去抓,顿时血肉模糊,火辣辣地疼痛。可这时,我的工人兄弟们并没有像我一样拔腿就跑,而是迎着稠密的钢花,去排除事故。这一次事故中,重伤两人,轻伤五六人。也正是这一次疼痛和疼痛留下的白花花的伤疤,把我与工人之间的情感一下子彻底打通了。从此以后,我再看到他们,便感到格外亲切。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嘱咐千真万确。
  我们文艺工作者,只有走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用双脚走进大地,用胸膛贴紧大地,才能发掘更多的真善美,才能心底有深情,笔下开鲜花,才能创作出让人动心的真正的艺术精品,才能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从而实现文学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才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通天大道。
  写得慢一些精致一些
  □徐鲁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为了地久天长》《罗布泊的孩子》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像吹过祖国大江南北的金色秋风,温煦而浩荡,让文艺工作者顿感一种秋空爽朗的气息,看到了美好的文学艺术所应该拥有的像秋天的大地一样高远、宽广的前景。
  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文学艺术是“美”的事业,一切美好的作品,都能给人们的灵魂带来洗礼,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因此,作家、艺术家应该到广阔的天地间、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习近平总书记还以大量他所热爱的苏俄文学作品为例,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善美和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学。例如,他喜欢普希金的爱情诗和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喜欢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喜欢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他通过仔细的阅读,真切地感受到普希金写得美,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得深,托尔斯泰写得广,肖洛霍夫则对大时代的变革、对人性的反映和刻画非常深刻。
  我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在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具体例子,启发我们的作家和艺术家,应该志存高远,努力去写得更美一些、更深一些、更广一些。不然我们就会永远处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尴尬状态。
  儿童文学很重要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尤其使我激动和自豪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和与会的文艺家们交谈的时候,真诚地对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儿童文学很重要。”是的,儿童文学很重要!我体会到,总书记这是站在祖国、民族和人类的明天与未来的高度上,来看待儿童文学的价值和意义的。
  这也使我联想到不久前我去瑞典访问时,所获得的一个强烈的感受:瑞典文化委员会的一位朋友告诉我,瑞典政府十分重视儿童文学,乃至一切与儿童成长有关的文化项目。政府每年用于扶持文学项目的津贴,总会对两个方面的申请予以“优先考虑”,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和文化权利的项目;然后是关于国家各个地区整体的文化发展,尤其是有利于边缘和落后地区文化平衡发展的项目。
  我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句“儿童文学很重要”,也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文学艺术界的重视,应该改变过去那种总是把儿童文学视为“小儿科”的偏见。其实,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明白,“小儿科”的地位一点也不比其他各科要低、要弱,在任何一家医院里,“小儿科”往往会受到更加足够的重视,因为它是直接关乎孩子安全、健康成长的大事情。儿童文学也是如此,它是直接关乎孩子们心灵、精神成长的大事情,是直接关乎我们的明天与未来的大事情。既明于此,能不察之,敢不慎乎?
  写好教育儿童的文学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这是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的。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我体会到,总书记这是在要求我们自觉地去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创作出首先能经得起一代代读者的评价、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又能去接受市场检验的好作品。
  在儿童文学界,毋庸讳言,一些作家和作品也难逃“市场的奴隶”和“沾满了铜臭气”的诟病。但是作为作家,必须为自己设置最鲜明、最敏感的“道德底线”。作家不应该一味去迎合、俯就市场趣味和商业欲望,更不应该被市场“绑架”,变成拉低和弱化儿童文学品质的“合谋者”。
  真正的作家,永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引领、提升、牵引市场和社会趣味、大众阅读水准的使命。儿童文学作家,更是担负着对未成年人的心灵引领和精神滋育的圣洁使命,甚至可以说,儿童文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既是“天使”,又是“圣母”。儿童文学从它诞生之初,就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这是因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最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无论是对儿童的心灵成长、文学审美,还是对其生活趣味的感染、滋润和引导,它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因此,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人,应该比一般的作家更富有慈爱之心和善良之心,更富有神圣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瞄准星星,总比瞄准树梢要打得高远一些。”作家们要有自律意识,要让自己写得慢一些,写得少一点,写得再精致一些,或许可以为提升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水准和品质,带来一点空间与可能。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静下心来,精益求精地创作出更多有风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带给我的最深切、最美好的感受。
  为有源头活水来
  □傅宁军
  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生动体现,也是为了谁、服务谁的创作根本问题的深刻认知。我作为报告文学作家,深感创作来源于深厚的生活,只有走出书斋,才能倾听历史变革中人民群众的心声,捕捉鲜活灵动的时代脉搏,写出与时代同行的文学最强音。
  感人的故事
  在生活土壤里
  多年来,我撷取着改革开放大潮激起的浪花,采访过大桥建设者、救灾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军人,还有公安干警、高科技人才、乡村支部书记,在这些普通的人与普通的事当中,有着平凡中的不平凡,有着无限丰富的生活内涵,如果只停留于书斋的主观判断,很可能会忽略当下的社会现实,错过了就在身边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太多感人的故事就在生活土壤里。
  我在采写《大学生村官》时,揣着一大堆问题,奔向了苏北的一个又一个乡村。我在几乎被城市遗忘的“角落”,与大学生村官朝夕相处,到养鸡场,到蔬菜大棚,到五保户家……得到他们的信任,他们就愿意掏心里话,讲述“白领梦”是如何变成“乡村梦”的。他们的勇气与坚持,他们的困惑与挫折,点燃了我真实书写他们的满腔创作激情。
  当我的报告文学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时,我欣慰的是,我深入生活的体验得到了认可。在生活中打磨的主题,不是概念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带着鲜活的生命特质,带着现实的强烈冲击,也带着自己不吐不快的真实感受。
  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真正够格的报告文学,无一不是饱含着生活的气息,是在生活中打深井的井喷效应。不难想象,一旦脱离生活,或者与生活隔膜,你的文字与你身处的时代毫不相关,不去反映你所置身其中的真实感受,你笔下的报告文学,就不可能有充沛的生命力,不可能有它存在的文学价值与特殊意义。
  虽然时至深冬,但蓬勃兴起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却热气腾腾,给我打开了新的视野。从苏南经济活跃的张家港市,再到苏北欠发达的睢宁县,让我思考,如何认识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如何书写新时代的“乡土英雄”?
  到睢宁县乡村的走访,缘于我参加江苏省作协的小分队。黄河古道旁的睢宁,仍然属于苏北欠发达地区。表面上看,虽然修了路,多了楼,需要扶贫的县财政并不宽裕,但睢宁的民间藏龙卧虎,而且农民兄弟出手不凡,摸索了一条致富的路子。
  在沙集镇东风村,这个睢宁的小村电商云集,主力是“80后”“90后”大学生。他们到外面读了大学,又回到村里开网店。从卖家具到代理其他商品,一个小村年营销额竟达10多亿元。他们自己组团,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与世界互联网巨头交流。这是不愿意走父辈老路的新农民,这是与世界接轨的大学生。
  说来也是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却给人以新的解读。我会继续追踪新一代大学生群体,关注他们创业创新的脚步。我和身边的人都在网上买东西,如果不到实地采访,怎么会想到,贫困县有这样有知识、有本事的农民,能在网上做得风生水起。
  中国梦的蓝图是宏伟的,在苏南到苏北的采访中,我看到了中国梦在今天由梦想到现实的蜕变,一个又一个中国人的梦是具体的,正是他们汇成了中国梦进行时的伟大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作家,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就要求作家,坚持以人民为本位的艺术观念。接地气,有担当,讲述中国梦的中国故事,其历史使命不可推卸。只要我们带着文学的目光,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那么任何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寻见现实中的时代折射。还是那句话:感谢生活。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