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监管有破有立
一方面,基于对我国新闻行业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判断,管理部门应需而变。如首次将开展试点核发新闻记者证的6家中央媒体新闻网站正式纳入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的范围,并提出将分批分期把网站新闻采编队伍依法纳入管理。
另一方面,针对行业监管的重点工作,总局严把入门关和管理关。如利用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的契机,首次组织记者“国考”,严格职业准入资质;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推动学术期刊建立发展长效机制;对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同时,总局还通过严厉查处并公开曝光严重违规案件,大力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集中治理规范少儿报刊市场等专项治理行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行业良性发展的突出问题。
行业发展“合”字为先
2014年,“融合”和“整合”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两大关键词。
融合热。这一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成为业界顺应行业大势、应对生存挑战、壮大自身实力的现实选择。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层面的媒体纷纷结合自身优势探索符合其发展的特色。
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央媒体充分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应用,积极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以新媒体业务激发传统主流媒体的创新力;以上海报业集团为代表的地方报业集团,则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优势资源,开辟新品牌、新服务,在新媒体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
整合热。这一年,传媒产业既有基于内部更深层次的整合,也有面向外部更广范围的跨界整合。
12月1日,湖南大手笔推进传媒产业整合,将在平媒、出版和广电3个领域各打造一家有强大实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湖南广电网络控股集团等省属国有骨干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步伐也将加快。
传媒企业今年在资本市场上也异常活跃,不仅有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经营类资产借壳上市获批,还有山东舜网、湖北荆楚网先后登陆“新三板”,以期借助资本平台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长期发展。与此同时,不少传媒企业试图通过跨界整合进入其他产业,以壮大整体实力,更好地实现品牌价值变现。
理念之变、机制之变、管理之变,促使2014年的传媒业在挑战中迎来变革、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年度监管 行业规范频出重拳
“打击新闻敲诈”“换发新版记者证”“学术期刊资质认定”……2014年,这些词汇与新闻报刊监管工作紧密相连,让我们看到了管理部门重拳出击、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的力度和决心。岁末年终,回望2014年的行业监管,有5项重点工作引起了业内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足以对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记者首次“国考”
严格职业准入资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今年1月~3月对全国25万新闻采编人员进行的统一考试,被媒体和业内称为“全国记者首次国考”。此次统一考试以及考前对30万余名新闻采编人员的全员轮训,全面提高了新闻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全面提升新闻采编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此次岗位培训的内容以总局组织编写的《新闻记者培训教材2013》和配套制作的6集电视教学片为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伦理、新闻法规、新闻采编规范、防止虚假新闻等6个专题和我国主要新闻法规规章以及新闻单位管理规范。3月,总局完成对全国新闻采编人员的全员轮训和统一考核。
换证全面启动
结合形势加强监管
继全员岗位培训以及统一考试之后,2014全国新闻记者证换发工作全面启动。6月30日,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同时,与中宣部、中国记协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的通知》,要求新闻单位与全体采编人员在2014年年底前签订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据统计,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国近20万名采编人员与新闻单位签订了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及保密承诺书。同时,不断完善《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记录登记办法》的相关制度,2014年全国共有40多名新闻从业人员列入不良记录,限制和禁止违规违法人员继续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此外,今年首次开展试点核发新闻记者证的6家中央媒体新闻网站正式纳入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的范围。同时,在总结6家重点新闻网站试点核发新闻记者证成功经验和对23家中央及省级新闻网站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批分期将全部新闻网站采编人员纳入记者管理体系的建议。10月29日,总局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将新闻网站新闻采编队伍依法纳入管理。
曝光违规案件
形成震慑效应
2014年,总局严厉查处并公开曝光了一批严重违规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据统计,2014年总局共受理群众举报424件,对《中国特产报》《商务时报》等两家报社予以吊销出版许可证,对《西部时报》《电子世界》等9种报刊予以停业整顿。同时,总局继续发挥好报刊年度核验的抓手作用,建立重点核验监管报刊名单,对167家报刊进行重点核验,并组织对8个重点省份年检工作进行了督查,全年共缓验报刊195种、记者站210家,注销记者站75家。
与此同时,总局今年还大力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影响行业秩序的突出问题。一是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3月27日,中宣部、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在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中,总局始终坚持“五抓”,即抓检查、抓举报、抓查处、抓通报、抓曝光,目前已查办并公开通报了《经济日报》驻河南记者站等4批27家报刊单位和新闻从业人员违法违规典型案件。二是集中治理规范少儿报刊市场,依法查处了《中华少年》等11种少儿报刊违法违规案件,给予《中华少年》《动动画世界》《时代漫游》停业整顿处罚,给予《奥秘》《漫画世界》等7种报刊警告处罚、《科海故事博览》通报批评并缓验。三是加大期刊刊发质量低劣论文专项治理,一年来共查办、转办案件112件,加大对167种报刊重点监管力度,依法处罚并通报了《电子世界》《网友世界》《中国连锁》等一批期刊。四是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教辅市场治理、虚假违法广告治理等专项行动,完善与报刊主管主办单位及各省局沟通协作机制,对违规报刊出版单位依法惩处并公开曝光。五是开展了规范报刊发行秩序专项治理,加大对报刊违规发行治理力度,认真受理举报尤其是对克扣教师工资强行订阅问题,共查办、转办相关举报60余件并及时曝光了山东、河南、湖北等地10余种报刊的查处情况。
认定学术期刊
净化优化出版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学术期刊出版环境,解决期刊刊发质量低劣论文等问题,今年4月,总局下发了《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 促进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开展学术期刊资质认定和清理工作。之后,又印发《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组织专家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工作。在本次提交审核的6060种期刊中,最终认定为学术期刊的共5737种,占送审期刊总数的95%;需整改后再认定的期刊共146种,不予认定为学术期刊的177种,两者占送审期刊总数的5%。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项工作的开展为实施期刊分类管理和开展学术期刊质量评估奠定了基础,为规范期刊出版秩序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推动学术期刊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
清理分支机构
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10月30日,中宣部、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清理整顿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的通知》,组织开展对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严格规范管理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12月3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深入开展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清理整顿工作做出安排部署。会议要求,对各级各类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设立、人员使用、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清理,不符合要求的驻地方机构一律撤销合并,违规聘用人员一律辞退。此外,会议还提出要“把网站地方频道纳入清理整顿范围,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设地方频道必须经事前审批,其他各类网站不得开办地方频道和驻地方机构从事新闻采编业务,已开办的一律撤销”。目前,清理整顿工作已在各地各单位全面启动,以确保在明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
年度产经 产业升级在“合”中前行
2014年,对中国传媒产业最大的影响因素无疑是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深深嵌入中国传媒产业,并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和变革力,打造了升级版的中国传媒产业。
市场格局大变迁
互联网媒体成为第一大广告媒体。2014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广告实收额出现大幅度下滑,报纸广告实收额甚至下滑25%以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媒体的广告收入则增长40%以上,预计全年会超过1500亿元,进而超过电视而成为第一大广告媒体。
与此同时,移动广告快速分割PC互联网广告市场。得益于规模巨大的移动网民数,移动广告高速增长,2014年第三季度,腾讯约45%的效果广告收入来自移动端;百度的移动广告收入所占比例达到了36%。
整合成为重要选择
去年整合解放报业集团与文新报业集团而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今年大力实施关停并转,除了休刊《新闻晚报》之外,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整合。
湖南省重启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传媒产业整合。根据湖南省出台的《深化省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潇湘晨报社、长株潭报社、法制周报社、金鹰报社、当代商报社等报刊社,划归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湖南教育报刊社、湖南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湖南地图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划归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整合湖南广播电视台相关可剥离经营性资产和芒果传媒有限公司,组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传媒企业接连上市
今年,传媒业的上市公司不仅数量多、范围广,覆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既有IPO又有借壳上市。
在借壳上市方面,既有报业的杭报集团借壳华智控股上市,又有影视业的印纪传媒借壳高金食品上市、海润影视借壳申科股份上市、完美影视借壳金磊股份上市。
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方面,既有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舜网科技,又有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荆楚网。
传媒业跨界融合其他产业
在当前传媒业与其他产业高度融合的背景下,传媒业开始通过跨界大举进入其他产业,以更好地实现自身品牌的价值变现。
首先,大力进军养老产业。浙报传媒与修正集团及浙江新联控股共同出资1亿元倾力打造专业居家养老平台——养安享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首批致力于覆盖1万个社区。
其次,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大众报业集团都进军旅游业,致力于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
互联网巨头“倒整合”传统媒体
首先,在阿里巴巴并购方面:一是阿里12.2亿美元入股优酷土豆。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以12.2亿美元入股优酷土豆,其中阿里巴巴持股比例为16.5%,云锋基金持股比例为2%;二是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份;三是阿里巴巴以65.36亿元入股华数传媒;四是阿里巴巴以62亿港元控股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
其次,在百度投资方面:一是百度以22.40亿元收购PPS视频100%的股权;二是百度以1.915亿元收购纵横中文网100%的股权。
在小米投资方面,前不久,小米以3亿美元入股爱奇艺,大力打造自己的传媒产业生态系统。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
年度气象 传媒界的阴晴圆缺
晴
中央推动媒体融合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
气象指数:
点评:这是在国家层面就传媒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对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高层定调。在政策利好之下,更多的传统媒体开始在新兴媒体领域全面布局,微博、微信、APP客户端多点发力,全媒体矩阵遍地开花。
关键时刻,媒体一直都在
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MH370失联、云南鲁甸地震、埃博拉病毒——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社交媒体快速反应,传统媒体快速跟进,两个舆论场合力传递信息、平息谣言,为公众及政府应急决策助力;两会、南京青奥会、世界杯、APEC峰会——在重大新闻来临时,媒体以翔实丰富的报道留下宝贵的时代记录。
气象指数:
点评:当令人窒息的消息悬而未决时,媒体理性克制,不言放弃,用新闻的力量一起守候生命;当大众关注的新闻事件正在进行时,媒体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地报道,为受众呈上丰盛的信息盛宴,抒写精彩。
做好记者,讲好故事
自7月29日中宣部和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办公室发出开展“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通知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积极响应,先后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演讲活动。
气象指数:
点评:伴随活动的进行,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在整个新闻界传递。这项活动仅仅是个开始,记者不但要讲好自己的好故事,更要讲好中国的好故事,把中国的好故事讲给全世界。
暴风
媒体反腐风
今年以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经理、原《楚天都市报》总编辑张勤耘,石家庄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王贵海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分别被免职和接受组织调查。下半年,这场媒体反腐的暴风吹得更加猛烈,以“新闻圣徒”享誉业内的21世纪报系总裁沈颢,与其近30人的团队共同涉嫌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罪名,相继被上海检方批捕。
气象指数:风力7级
点评: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一些媒体人背弃了新闻理想与职业道德。生存压力不应成为媒体及媒体人堕落的理由,以此为戒,更多媒体在认真思索如何建立采编与经营的“防火墙”,以保持新闻的中立与客观,恪守职业底线。
行业整肃风
继2013年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湖北率先建立了省级新闻道德委员会之后,2014年以来,全国共有16个省市设立了这一机构。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重点是接受群众举报、查处新闻失德失范行为。
气象指数:风力5级
点评:这种行业内部的监督自律机制,是新形势下加强新闻队伍建设、解决新闻界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这种机制有助于重塑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敲诈、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等不良之风也将得到有效遏制。
雪
媒体休刊
《新闻晚报》《竞报》《天天新报》在今年相继休刊,将纸媒生存的话题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最近,在《文汇读书周报》《杂文报》决定休刊后,《程序员》杂志也宣布将自2015年1月起停止纸刊发行。
气象指数:-20℃
点评:今年以来,报纸停刊的“坏消息”不断传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广告下滑、经营状况堪忧成为行业之困。然而,作为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这些“坏消息”并非都是负能量,通过淘汰和整合,整个行业将进入到优化结构的阶段。
媒体人离去
今年年初,新华社安徽分社总编辑宋斌、《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原深圳报业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张敬武等因抑郁症在10天内先后自杀离世,随后,又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掌门人汤应武,《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王钧、记者过国亮等一批媒体人因病去世。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有近20名媒体人离世。
气象指数:-10℃
点评:熬夜编版、加班写稿,经营效益等指标之累,令这个行业的“疲劳指数”一直居于高位。在为媒体寻找出路的同时,媒体人也应敲响自己的身体警钟。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