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引领大众出版风潮的板块看,功能性阅读、碎片化轻阅读、与新媒体结合的产品成为新的趋势。聚焦心灵成长的励志书有些过于泛滥,畅销书只能接续前几年的热度,不断推出续集,比如刘同书系。市面上能看到的关于“迷茫”、“长大”、“坚强”等元素的作品仍然是当下都市年轻人消解职场和人生压力的必需读物,未来仍是卖点。此外,年轻族群对于电视媒体的热度向网络视频蔓延,由此诞生的一批畅销书与节目有效互动,销量不断攀升,成为新的趋势。与民国题材图书出版趋于冷静理性相比,碎片化的短篇故集成为2014年的新亮点,不仅从作品数量上看有丰富呈现,高品质的作品也获得了市场的肯定。除了功能性阅读需求,大众出版领域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也日渐明朗,而由此带来的“腔调”美食书出版潮即是最好的证据。近年,大众出版所囊括的小说、非小说等各类大众读物譬如心理读物、生活读物、艺术读物等细分领域,都赶不上少儿读物的热度和增量,2014年也不例外。少儿出版,除了儿童文学、绘本等热门板块,图书向更具体验性以及更富文化内涵的角度探测。比如出版商对少儿人文图书以及阅读指导类图书的关注在逐步增强,对实验动手书以及嵌入了AR技术的开发也证明了相关领域的潜力巨大。
当然,我们梳理的部分2014年出版风潮仅仅是大众出版领域的一个切面,不足以概括全貌,更多值得挖掘的细分市场,甚至微细分市场需要出版商更加潜心和敏锐地捕捉,而我们也在文末列出若干2014年初露端倪的细分板块,为2015年的阅读产品打造提供些许参考。
1 励志书成就畅销书最大黑马
励志书板块的超级畅销书在2010年前后集中爆发,当时涌现一批诸如《秘密》、《遇见未知的自己》(湖南文艺出版社),《当下的力量》、《幸福的方法》(中信出版社),《少有人走的路》(吉林文史出版社)等产品。此后,畅销书的数量逐步减少,但每年都会有几家出版机构幸运“中奖”,比如中信社的《我的青春不迷茫》系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系列,印刷工业出版社的《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等。2014年,这一主题图书也不仅局限于励志故事、散文等成人类别,儿童文学、绘本等作品也层出不穷,这个市场也越来越细分,并且在产品上出现了更为有趣、更为贴近民众生活的品种,虽然没有超级畅销书,但也有不少产品销售业绩不俗。
从2014年的心灵励志类图书市场看,主流产品有三类,一是偏灵修类,二是励志类(内容相对较通俗,包括心理自助类),三是偏哲学类。第一类心灵类图书最具代表性的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当下的力量》,该书从2009年出版到2013年已累计销售近45万册。此后,该社又推出了《当下的力量(珍藏版)》加《当下的力量实践手册》套装,到目前《珍藏版》销量也已超过4万册,此外,还有中国商业出版社的《淡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第二类励志类主题图书,包括天津人民社的《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古吴轩出版社的《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给自己点个赞》,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总有一次哭泣,让人瞬间长大》等等。由于目前市场上此类同质书较多,表现特别突出的品种并不多。第三类哲学类心灵励志书,包括《世界在你心中》、《生命笔记》、《最好的教育是爱》。这类作品内容较深,相对小众,所以销量不大,但有固定的读者群,在中国读者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虽然新的畅销书在明显减少,但从出版品种看,出版商对选题的挖掘更为细致,仅从书名上即可看出,不少都亮点十足。但这类书,大多为引进版(欧美地区、包括我国台湾的身心灵文化和实践的普及度都要远远高于我国大陆)。而在本土方面,这两年网络红人(如豆瓣红人)出了不少励志书,多为情感杂文、心灵鸡汤类,但这类作者大多凭借个人知名度,有粉丝买账,出现超级畅销书的机会不多。在心灵励志类细分市场中,仍有广泛的选题思路可以挖掘。
2 热门视频出书潜力大
2014年,视频出书的风潮格外强劲,由火爆网络视频延伸出来的图书产品已经成为一大亮点。典型的例子包括《侣行》(江苏文艺出版社)、“晓说”系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等。《侣行》(ONTHEROAD)是由中国第一视频网站优酷网联手“300天环球婚礼”主角张昕宇、梁红打造的首档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节目,节目深度迎合了当下年轻人对于格调旅行的需求。其同名图书《侣行》(江苏文艺出版社)由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推出。该书上市后销量迅速攀升。加之视频不断持续更新,也促成了热销。此外,2014年的热门视频书由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图书策划品牌——铁葫芦策划的“晓说”系列,以高晓松讲稿文字为基础,针对不同的热点话题,加入接地气的网络红人与专家点评,并由超高人气漫画作者变态辣椒配图,图文并茂,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可读性极高,具有“正史的里子,野史的范儿”的特点。《晓说》视频点击率超过了3.5亿次,每期节目话题都深受网友追捧热议,形成了其独特的粉丝群体,这也是其同名图书成为超级畅销书的一大主因。此外,诸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老梁故事汇”套系同样也是取材于火爆脱口秀节目《老梁故事汇》。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的《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由酷六创始人李善友写就。该书将演讲视频、PPT和文字相整合。读者可通过书中的二维码,用手机链接视频频道。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推出的《暗黑者:死亡通知单》则来自于腾讯视频年度最火电视剧《暗黑者》。
热门视频改编图书,与同名视频相生相长,但绝不是视频的简单拷贝。图书应该有书的独立价值,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存在向网络借势的“嫌疑”。视频衍生书最抢眼的特点就是它不是视频的简单拷贝,它是经过大量视频外的挖掘与深访,从视频外资料中采撷最精华的部分,重新结构而成。在动画视频领域,出版商的动作也相当敏捷并且积极运用视频进行推广的反向操作。比如长江文艺出版社与著名原创动漫网站“有妖气”达成合作,主打动画《十万个冷笑话》推出全彩漫画图书。有数据显示,其改编为动画在视频网站连载播放后,累计播放10亿次以上,单集点击约1亿次,单集观看人数超过3500万。此外,“有妖气”还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天闻角川公司、连环画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合作推出《拜见女皇陛下》、《暴走的食法师》、《互换我和你》、《逆川神之瞳》等知名动漫、动画的纸质图书项目。
3 科学动手实验书品种、质量双升
2014年,科普书中的一个分支——动手实验书趋热走势明显。青少科普动手书或取材生活详细指导实验过程或配备了完备的工具包,让平面的知识立刻活起来。青少产品大热外,成人版的动手书诸如磨铁图书公司出品的“大人的科学”系列等,也相当受市场欢迎。除了最具代表性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玩科学!我的科学实验宝盒”套系,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百种10分钟小实验”系列,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玩转科学”系列、“孩子最爱玩的科学实验”系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科学泡泡堂”系列,科学普及出版社的“科学·DIY(套装10册)”,光明日报出版社的《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的“美国小学生科学实验课套装”等新品也在不断问世。也有不少出版商选择了将以往的作品翻新推出。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2009年出品的《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上市时间较早,销量一直颇为理想,今年该书又推出新版。
值得注意的是,关注动手书市场的出版商,具备科技背景的不在少数。近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借旗下《无线电》杂志优势,发展科普图书品牌——“爱上科学”,并选择发展动手实验书领域。目前,该社已出版《科学玩得转:百种10分钟小实验》、《自然大探索:百种10分钟小实践》、《海边大智慧:百种10分钟小活动》、《玩具有学问:百种10分钟小游戏》、《妙趣家庭实验》等品种,主打“动手实验”概念。该社今年还推出后续产品,将“科学实践”的概念与时下流行的“亲教育互动、青少年动手能力培养”的概念相结合。
成人动手实验书是近年的一个新鲜板块,其新品的出炉伴随新消费群体的崛起。该类图书并不完全主打科普知识,多为小清新以及喜欢DIY的族群设计。磨铁图书公司出品的“大人的科学——DIY手作模型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在日本已刊行十多年,共有40多个品种。该公司首批引进5种,其中“浪漫四季星空灯”是2014年的畅销品。
动手书中的实验包配备也极有学问。大部分科学动手实验书涉及的材料和工具可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但有一些需单独配置,比如长江少儿社的“玩科学”系列,所有套系都单独配备材料。材料配备则需首要考虑安全性以及材料的完整性。此外,由于科普实验书一旦涉及材料包则会封闭包装,无法满足读者翻阅需求,有出版商正在尝试将实验的过程录成视频在实体店播放,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产品内容。
4 AR图书激活市场新需求
2014年,童书出版机构在新技术上的探索动作频频,AR技术是一项特别显著的出版新风潮。除了接力出版社一口气推出“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系列10(AR技术首次在图书上的规模化应用),近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孩子的科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植物大战僵尸2武器秘密故事”等少数出版机构都尝试在图书中嵌入AR技术(以单本图书为主)。
AR(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一般来说,按照图书上的实用说明,下载相关AR应用程序,用软件的摄像框对准图书上的AR标识,即可看到3D立体演示影像。实际上,这种技术最早在20年前就提出,运用的范围却很窄。随着随身电子产品运算能力的提升,增强现实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涉及军事、医学、制造与维修、娱乐等众多领域。谷歌眼镜是AR技术的典型代表,宜家家具,淘宝网的服装真人秀等都应用了此项技术。但AR在出版上的运用即使在国外也仍处于探索阶段。加上程序开发和制作花费昂贵,图书领域几乎还没能大范围使用AR技术。
从国内使用AR技术的出版商来看,除了矿业大学出版社是全方位原创策划开发,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技术开发成本占图书总成本的80%以上,约30万元),多数是引进技术方的技术,并不涉足自主开发环节。但倘若是引进版图书,除了纸书的版权费,还需单独支付AR技术的使用费。事实上,AR图书未能大规模应用的难点还在于推广和陈列方式完全与传统图书不同。单就AR图书本身看,未来的潜力空间仍然在科普和知识性读物领域。
5 历史元素融入造就新派武侠小说
2014年,不少武侠作品均采用历史纪实的手法来表达情节,引发业界关注。近年来颇受欢迎的武侠作家、影视编剧徐皓峰,其硬派武侠小说《道士下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自出版以来即长期位于卓越网武侠类图书销量排行榜第一位,超过了《沧海》、《九州》等图书销量。据了解,徐浩峰作品《逝去的武林》(人民文学出版社)披露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记录了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李仲轩口述的真实的武林。该书在未出版前已轰动国内外武术界,初版即成为畅销书,起印1万册,3个月就销售了3万册。其后作品《道士下山》、《武士会》也均采用这种纪实的写作手法,并不是凭空利用创造力,而是在写现实。例如小说中的武功,一般也都可以在现实中实现。据了解,《道士下山》出版后,不仅销量上佳,一些章节还曾被直接挂到全国性的武术网站上,作为专业资料流传。
曾于2008年在天涯论坛连载并引发关注的《剑桥倚天屠龙史》后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喜爱武侠的人群中引起了不小反响。历史性是该书最大的特色。凤凰社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书征引《元史》、《明史》、《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等各种文献,不但勾勒出从南宋后期到明朝创立这一时期武林的历史,而且颠覆了近200年间的中国历史。《剑桥倚天屠龙史》的热销,也带来了新垣平新作《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出版,该书同样是关于中国武侠世界的一部虚拟历史研究。可以说,用历史的宏大身架来包装武侠小说,跟以小说的形式来解读历史,在手法方面有很大不同。用小说来叙说历史,更重要的是故事的讲法和故事本身,叙述时不宜过多地引经据典,这好似用剑,讲究轻灵。
6 民国书形成常销态势
2014年,民国图书热度渐渐平息,相较于几年前各种关于民国读物蜂拥而至,从人物传记到口述历史应有尽有的境况,产品明显趋于冷静,正在形成常销趋势。从选题角度看已经产生明显分化,但深度还不够。一方面真正对民国历史进行反思重建,另一方面,诸如民国日记、书信等原始材料挖掘还不够细致,仍然在简单迎合读者娱乐化和商业化的阅读需求。
民国主题书由于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要素,同时又与深奥的古代作品区别开来,让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不产生距离感,所以仍然拥有可观的读者群。201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大众图书事业部策划了一批民国类图书,其中《民国的气质》和《民国的底气》在当当网历史类图书销售榜单均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均打入当当畅销排行榜。该社的后备产品还有《民国的韵味》、《民国大艺术》、《封面上的往事》、《舌尖上的民国》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科分社曾策划过《袁世凯全传》、《蔡锷大传》、《民国达人录》、《民国斯文》等一系列该类图书,这些书在出版后的2~3年内,均有1万册左右的销量,并保持了良好的常销势头。此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描写民国知识分子、名媛生活的两种书《薄命是红颜》、《无用是书生》获了第六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由于这套书的销量较好,接下来该社还有加印的打算。从图书分类上来看,由于民国是思想活跃的乱世,对于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具有相当的魅力空间。如今市场表现比较好的民国类图书,多是非虚构类,虚构类的图书并未有亮眼之作。在选题上,目前民国大师热仍是民国主题出版市场的主流,陈寅恪、王国维、冯友兰等总在人们的关注之中。2014年的典型作品——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爸爸丰子恺》目前销量不俗,有望成为常销品种。
现今民国学术书的读者,也不仅局限于专业读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连同该社其他两本《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影艺的政治——民国电影检查制度研究》有关民国时段主题的著作,在媒体和非专业的读者中引起了相当的关注。
7 短篇暖文故事集强烈契合碎片化阅读需求
2014年,碎片化短篇暖文故事集呈爆发性增长态势,不仅仅从产品数量,产品的销量也在文学类图书板块大放异彩。其中,微博红人大冰的《乖,摸摸头》(湖南文艺出版社)上市3周,发货20万册。此外,博集天卷近期出版的《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等都是这个系列的产品,销售数据颇为可观。上海浦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今年推出的《让我留在你身边》是继《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后,张嘉佳的又一部作品,销售势头迅猛。从今年当当网短篇小说人气排行榜看,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再美也美不过想象》,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我们就是世界》,江苏文艺出版社的《你若懂我,该有多好》,新世界出版社的《我存在你的所有角落》等,销售势头都不错。
短篇小说集的刚需一直都在,问题在于出版人能否敏锐地抓住不同时代规律性阅读背后的特殊性。近年,年轻读者已经“迭代”,传统读者已成长,更年轻的读者在产生。他们要求讲真话、讲实话、有干货,更有趣更好玩的文字。互联网导致消费行为发生变化,需要投入精力以及具备仪式感的长篇阅读很难在当下形成潮流。对应这样的群体,近年的短篇小说集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文字表述方式更为直白、大胆,兼具冷幽默和暖思想,故事可读性强,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强烈,与新一代年轻人——“80后”、“90后”人群的情感经历和诉求一致。作者身份背景丰富多元,在网络空间如微博、豆瓣等平台拥有超高人气。从产品的篇章布局看,此类作品多由数十篇小故事组成,多的可达60多篇,极其贴合当下阅读的碎片化需求。此外,自媒体时代,各色作者有机会在小平台打造自己的品牌,聚集“粉丝”。可以说,在出版之前,一个有品牌的内容就已经存在,出书无非是把需求具象化。当然,这类产品最大的弱点在于,畅销时效性短,即便短期内能冲上排行榜的前几位,但3个月左右就会迅速被其他热点所覆盖。一方面是有些品牌比较稚嫩,短期爆发相当于作者与“粉丝”一起做的定制产品正是被既定人群快速消费。另一方面,也与作品本身的品质有关。
8 少儿人文书原创、引进双发力
一直以来,少儿人文图书都是相当细小的门类。除了跟随前几年兴起的国学热,市场上出现了大批质量参差不齐的少儿国学书外,融合哲学、艺术、历史等人文元素的图书,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未能满足市场需求。2014年开始,市场情况开始有所变化。去年年底,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成立少儿人文图书编室,着力打造少儿人文板块,力图在这个领域树立旗帜地位。据该社社长助理王利介绍,关于少儿人文书的出版规划,一方面,社里准备对前期市场销售比较好的少儿国学经典类图书选题进行品种延伸,巩固既有优势。另一方面,发掘、培育少儿人文作者队伍,以重大精品工程为龙头,推动优秀原创少儿人文图书的出版。此外,精心选择符合人文方向、有市场潜力、高品位的引进版图书,前期准备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少儿人文领域有影响的出版社加强合作。通过常销经典作品、优秀原创作品、高端引进作品“三位一体、同步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广西师大社近年在少儿人文图书的出版上步子虽不大,但不乏精品。广西本部、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等分部都有涉足。其中北京贝贝特的几套产品《写给孩子的科学启蒙书》、“新童年启蒙书”等尤其值得关注,均有不错市场表现。中信出版社的“艺术眼”系列是少儿人文产品的代表作,2012年该社推出第一辑包括《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世界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凡尔赛宫原来可以这样看》;2013年相继推出第二辑包括《毕加索原来可以这样看》、《梵高原来可以这样看》、《拉斐尔原来可以这样看》和《弗里达原来可以这样看》;第三辑包括《蓬皮杜中心原来可以这样看》、《20世纪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德加原来可以这样看》和《达·芬奇原来可以这样看》。“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则是该社今年这类书的延续品。北京科技出版社近年着力引进国外优质的人文图书,希望能够发展成板块,尤其是音乐和艺术类的引进书籍。社里推出的《我的第一本古典音乐启蒙书》、《百年经典大师音乐绘本》、“我的第一本乐器书”(全7册)都有不错销量,第一种销量已超过4万册。今年还将推出“我的小小音乐家”系列(全9册)。
少儿人文书既要有深度、有质感,又要深入浅出、适合青少年阅读,对编辑是极大的考验。首先是选题的立意定位要准确,突出选题的人文性质,立足于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关注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其次要注重稿件中人文元素的梳理、整合,以文本主题与青少年心智发展需求为结合点来设定话题。在呈现方式方面也要有创新意识。比如,在内文设计上或可按活动板块编排,在选材上敢于跳跃,提供动态体验、自主探索的空间,设置“知识链接”打破定向、封闭的系统结构,体现更多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相比繁华的儿童文学板块,少儿人文板块目前所占市场份额不高。从市场来看,我们国家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家长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国学经典类图书仍将占主导地位。可以说,更广阔的少儿人文书市场的培育还需要过程,但潜力巨大。
9 阅读指导书渐成气候
2014年,亲子阅读书越发火爆,关于阅读指导的图书品种也随之增多。接力出版社先后推出了彭懿的童书阅读指南——《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以及“这样读”系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推出《阅读的力量》、《绘本有什么了不起?》等等。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子涵讲童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绘本阅读时代》、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王淑芬书坊——抢救阅读50招》、湖南少儿出版社《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和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绘本之力》等都是此类的代表产品。在引进版方面,这个板块的翘楚产品非“朗读手册系列”莫属。该套系被新经典文化旗下的爱心树品牌于2012年推出,迅速赢得市场好评。
此外,绘本阅读指导也是该类书中数量最大的门类,同样被引进版占据大头。相比青少阅读指导书被欧美国家抢得先机,绘本指导的日本产品更受国内欢迎,比如日本绘本研究集大成者松居直的书就被国内多家出版机构引进,包括二十一世纪版社的《幸福的种子》、《松居直喜欢的50本图画书》以及南海出版公司的《打开绘本之眼》等等。据记者了解,在绘本阅读指导类书获得市场关注之前,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书已经出了不少。它们大多由儿童文学研究者所写,例如梅子涵、韦苇、蒋风、阿甲等,他们的书对儿童文学,特别是经典童书的出版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目前这类书针对的图书门类也逐渐细分,例如有专门对科幻文学进行阅读指导的书。从文本呈现方式看,这类书最初多以文本为主,但渐渐趋向于图文并茂,在图文运用的契合度方面越来越成熟。阅读指导类图书目前主要针对的还是教育工作者,这群人也是最迫切需要阅读指导的人群。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