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出版社
四大事业部共驾齐驱
2014年度,对于接力出版社来说是一个丰收年,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31日,接力出版社图书发货码洋达到了6.06亿,其中,一般图书发货码洋达到了3.47亿,同比增长23%。接力社婴幼读物事业部、少儿读物事业部、青年读物事业部、产品创意开发事业部四大事业部,更是充分发挥自主策划能力、创新营销能力、组织整合能力,编辑出版了1547万册精品图书。这四支舰队齐头并进,奋勇拼搏,坚守着“创新进取”的职业信念,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相互依存、相互激励。
2014年,创新成了接力社婴幼读物事业部总监李明淑的主要任务。她说,近几年来该部门出版了大量全球孩子都喜欢的经典卡通形象童书,如“蓝精灵”、“巴巴爸爸”、“鼹鼠”等系列童书,但她一直在思索如何带领部门进行创新和新技术的运用。在一次国际书展上,发现韩国出版运用了AR(现实增强)技术的“香蕉火箭图画书”系列科普书,涉及人体、动植物、自然、海洋、地理、太空、建筑和交通工具等主题,神奇之处在于用手机或者IPAD扫一扫书本,就能立刻体验鲜活的立体影像和音像效果,感受从平面到立体动画的神奇效果,拥有全新的“一纸多屏”阅读体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图书出版后,该社在全国重要卖场举办了20场“香蕉火箭·让科普活起来读者互动阅读体验”活动,受到了孩子和媒体的广泛好评。
青年读物事业部是接力出版社人丁兴旺的部门,从总监王津到编辑,今年有喜得贵子的有三、四位,走进青年读物事业部,给人以温馨和睦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这里的年轻爸爸妈妈太多了,对于青年读物事业部这个小家庭来说,育儿的话题最为频繁,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培养更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该部门经调研发现,中国青少年的生存安全教育类图书品种比重较少,为此,他们2014年开拓了全新的青少年求生小说板块,出版了“荒野求生少年生存小说系列”,并在全国举办了30多场“荒野求生少年生命安全”讲座,因内容切中社会关于“生存”话题的痛点,上市3个月发行量达到120万册。
少儿读物事业部总监李炜带领着少儿读物事业部7名女将,在2014年赢得的最大胜仗就是“抢”到了最应景的好选题。通过多方调研,该部门把选题目标聚焦央视首档文化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出版了唯一合法授权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①②。在创新营销方面,他们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搬到了书店和校园,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展了30余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阅读体验活动,让更多的读者提升了汉字书写水平。该书上市3个月,发行量达到16万册,入选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的“大众好书榜”,繁体中文版的版权输出至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在少儿国学板块,少儿读物事业部2015年还将出版《中国成语大会》同名图书,并与《百家讲坛》合作出版《解码汉字:王朝名称有讲究》。
创新进取的精神是接力人代代相传的精神,感染着在这里拼搏了多年的员工,同时也激励着新来的员工和部门,接力出版社产品创意开发部是2014年新组建的部门,虽然编辑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接力社产品创意开发部策划出版的“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系列,旨在对青少年进行“中国梦”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提升少年儿童的朗诵水平,编辑团队还特别邀请作家高洪波、朗诵家瞿弦和、学者鲁景超、专家陈醇等专为该系列撰写了关于诗歌朗诵的指导文章,并于2014年6月举办了“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校园朗诵大赛”,在1个月的时间里,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所小学的50万师生参加了活动。其部门负责人戴迪玲提到,2015年该部门将专攻创意选题,主要包括创意玩具书和极致创意图画书。目前通过论证的玩具书选题有5个套系39种。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LP项目部
创新理念抢市场,脚踏实地做好书
LP项目部是一个新生部门,是2013年1月中国地图出版集团为打造世界著名的旅行指南图书LonelyPlanet中文版专门成立的。同时,LP项目部也是一个年轻的团队,部门14名成员中,11人为80后的年轻编辑。
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LP项目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过程,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2013年,出版图书品种21种,完成发货码洋2400多万;2014年,出版新品种42种,完成发货码洋6500多万。由于LonelyPlanet中文版旅行指南的突出表现,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在旅游图书市场的排名节节上升,2014年11月,更是超越众多旅游图书出版传统强社,排名上升至第1位,码洋占有率达到12.11%。
到底是什么使LP项目部仅仅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就取得了如此不俗的业绩?
一是坚持读者至上。旅游图书市场并不算一个新兴的市场,但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旅行指南图书少之又少,因此,LP项目部注意发动全体员工,通过收集国内外权威机构对中国旅游市场的研究数据,对中国旅行者关注的国内外热点地区进行认真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选题计划。市场反馈表明,《日本》、《泰国》等书都在上市一周之内即告售罄,此后又一再加印,成为旅行指南图书中的翘楚;京东商城某一时段“旅游/地图图书近1周畅销榜”TOP20中,更是出现了18本为LonelyPlanet中文版旅行指南的奇观。
二是追求极致品质。为中国的旅行者献上最完美的旅行指南,是LP项目部每一个成员的追求和梦想。因此,在地图编制方面,LP项目部借重社里最顶尖的地图编辑人才,精益求精,力图为旅行者的出行提供最精准的指导;对国际指南中的签证、货币兑换、使领馆、航空公司等关键信息,作了大量本土化的处理,努力满足中国旅行者的实际需求。实用准确的内容和贴心的细节设计,使得LonelyPlanet中文版旅行指南更接地气,深受旅行者的喜爱。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云南》一书最终赫然在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是实行流程化管理。LonelyPlanet旅行指南的特点是卷帙浩繁、体大思精,因此,一本图书的全部编辑工作,很难由某一位编辑人员独自完成,而是需要众多人员的一起参与、分工协作,而精细的流程化管理是顺利完成这一工作的关键。因此,LP项目部通过提前制定全年选题生产计划,为所有选题设计出完成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通过对每个具体品种实施节点(如审校、印制、上市时间等)管控,以“周”为单位不断进行生产调节,以确保每一本图书顺利完成、准时上市,抢占市场。
展望新的一年,LP项目部除了要继续出版50多本新的LonelyPlanet中文版旅行指南之外,还将在中国旅行者呼声较高的LonelyPlanet中文版电子图书、便携式图书的生产以及旅游数字服务平台的构建方面有所建树,力争全年实现1亿以上的发货码洋,掀开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旅游板块的新篇章。
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六编辑室
后劲团队志存高远
以考古文博与古文字为主打板块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六编辑室,从成立至今刚好3年,是该社最年轻的部门,编辑室的成员也很年轻,除主任吴长青是70后,其他均为80后,而且多是近年刚毕业的文博或文字方面的硕士博士。
相对于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吴长青表示工作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许多事情要从零开始。因此,他要求,除了策划选题、掌握基本的编辑案头审稿技能之外,对于跑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财务科等各职能部门,对于下排版厂、印刷厂,甚至包书、寄书、搬书等体力活都不能排斥,要作为编辑工作的一部分。因此,编辑决不是单纯地在书桌前“捧卷读书”,而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工作。
在对编辑工作有统一认识后,作为专业性强选题面相对窄的编辑室,三年来在明确出书块面的基础上,品种也日益丰富,包括名家学术专著、大型出土资料整理、考古报告、文博图录、大众考古、文博艺术普及等。之所以试图“面面俱到”,是因为编辑室目前还处在草创阶段,也是打基础时期。在此阶段里,需要对各类形式的图书有所接触,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封面设计、装帧形式、定价印数等,对于不同性质的图书特点,逐步摸底,积累和丰富相关的经验。
开拓不易经营难,这是新部门遇到的普遍问题。吴长青透露,在开拓方面,一开始就放眼全国的考古文博科研机构以及古文字研究重镇,在出版竞争激烈、图书市场不景气、电子出版物冲击纸质媒体等不利背景下,如何突出重围,在圈内脱颖而出?究竟需要靠什么来赢得作者的信任和读者的支持?两个字:品牌。品牌的底牌是质量和服务。出版社如此,编辑室更是如此。因此,在强化品牌意识的引导下,3年来,他们除了陆续出版圈内名家学术专著,如《徐苹芳文集》、《高明学术论集》、《于豪亮著作二种》、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等;还出版了一些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及国家古籍整理项目支持的精品,其中《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还荣获第三届出版政府提名奖及2014年度上海“世纪出版”一等奖,《新疆史前晚期社会的考古学研究》荣获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集》荣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等。值得一提的是,第六编辑室成立以来,经济效益在古籍社各编辑室中也一直名列前茅。
于编辑室而言,吴长青一直强调共同经营的理念,而非仅凭部门主任一己之意。希望编辑室成员把部门看作一个家庭,家庭不止是锅碗瓢盆的简单生活,而需要用心去共同经营和维护,需要在琐碎而具体的工作中理解、包容、担当。在充分结合各自专业背景来分配书稿的前提下,明确各编辑的责任,然后在编辑的过程中,部门定期召集大家进行工作交流和总结,把每个人编辑加工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此,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性错误,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专业生产力制胜学术出版
商务印书馆哲学社会学编辑室
商务印书馆“哲学社会学编辑室”为学术编辑中心下设的四个编辑室之一。主要业务方向为组织出版哲学社会学领域的学术图书。
这是个既年轻又成熟的团队。哲社室成立于2011年,由原译作室和著作室的部分成员组成。目前成员中有5位编审、1位副编审、1位编辑、1名秘书。大多数编辑具有丰富的出版经验,在策划选题、加工稿件、参与产品设计和营销等多方面具有独挡一面的能力。
这是个学者型编辑团队。哲社室成员普遍学历较高,有5位博士、2位硕士、1位学士,专业涵盖西方哲学、科技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等领域,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出版有专著、论文、译著。自身较高的学术素养使编辑们能清楚把握各学术领域的经典面貌、前沿发展、研究人员情况、出版物整体情况,因而具备选书选作译者的眼光,且有较高能力处理专业稿件。编辑们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与学者(即作译者)相互交流等方式与学界保持着密切联系,从而使编辑室的出版业务成为学术界和出版界共同参与的事业。
这是一个高产能的团队。以2014年为例,编辑室在只有5位全职在岗编辑发稿的条件下,发稿88种,合3040万字。从出版品种看,哲社室2014年出版新书品种70种,出版重印书110种,业务涉及多种学科。同时,在商务印书馆编印发一体化的管理思路下,该编辑室还积极参与到产品设计、印制及营销的各个环节中。如自2012年每年一度的产品市场表现分析会,编辑室还组织了学术讲座、新书发布会座谈会、轮值撰发中心微博、制作并发送书目手册等主动营销工作。
这是一个创造高效益的团队。该编室的核心产品线“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在学界和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其他产品也选题精当、品质优良,深受好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例如《如何阅读一本书》2014年一直居当当网社科类榜首,被誉为“通识教育的经典指南”。经济效益方面,该室实行的是以常销书带动利润增长的模式。自2011年成立以来,编辑室所实现的利润逐年增长,人均创利能力突出,图书重点率高达60%,哲学翻译类产品线居全国第一。
可以说,哲社室的人力状况是“人少活多”。因此编辑人力问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此室里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馆领导支持下,创立了引进编辑机制,引进了两位青年学者担任室里的兼职编辑;二是在室里实行分工协作机制,集中某些业务环节由专人处理,保障编辑们在关键业务上的时间。而且,他们还在室里建立了导师制,指定经验丰富的编审一对一地担任新编辑和兼职编辑的指导老师,使新人不仅在业务水平上迅速提高水平,且能更好体会这个团队的工作风格,更快融入这个团队。
面对现今变化的图书市场,在数字化方面,哲社室将按馆里的数字化战略进程推进。在产品线方面,将在强化品质的前提下,在两方面着力:深耕经典、拓展普及。一方面继续以学术经典(“汉译名著”)为核心,开发不同层级的产品系列,如大师文集、学科名著丛书、经典评注本、原典研究著作等,形成梯级产品集群。另一方面,开发一些跨学科界限的学术普及图书,并对原有经典图书做普及性的再开发。力争在经典领域和学术普及书领域,打造出一批具有持续高销量的常销书,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