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积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质量管理规定和要求的基础上,以全程全员理念为核心,不断结合医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图书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形成了具有人卫特色的“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全程全员全面提升人卫社的图书出版质量。
  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人卫社是全国首批优秀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全国出版社第六、全国科技出版社第一、医药卫生出版社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多年来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实施严格的‘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是分不开的。”人卫社的“九三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人卫社建立的“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包括选题的三次策划、三级论证,编写团队的三级遴选,稿件管理的三次会议,三次“齐清定”把关,书稿的三审制,书籍设计的三级审核,清样的三审三校,发稿后的三段质检,以及书稿编校一对一质量互检。这个质量控制体系结合医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实际,从9个层面、27个环节加强图书出版质量管控。
  从战略层面进行宏观策划,从战术层面进行中观策划,从操作层面进行微观策划。这是人卫社围绕3个层面保证选题质量的一项举措。杜贤说:“我们的选题策划,坚持根植卫生,服务社会的出版理念,以文化体制改革来服务教改,推动医改,从整体上进行宏观的战略策划,体现国家的三改方针。在操作层面,相关部门明确解决为谁写,编辑明确谁来写,主编明确如何写,编写者明确怎么写。这样,图书的选题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总编辑办公室副主任皮雪花告诉记者,人卫社的每一个出版项目至少要经过全国或地区调研、重点院校调研、专家委员会调研3个层次才能启动,确保项目的政治性、科学性、学术性、必需性,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012年,人卫社开始尝试出版区域规划教材。第一套区域规划教材是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规划教材。为了做好这个项目,人卫社组织三省(区)的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护理类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成立了广东、广西、海南的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并组织专题会议讨论本套教材的整体规划、编写思想、编写方案、编写要求、编写进度、流程管理。
  通过3个不同层次、不同重点的调研,项目团队对该区域的情况有了清楚的认识,对整个项目的运行有了科学的整体设计方案,形成项目相关文件后作为整套教材的编写依据,从而为27本教材达到同一个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主编会、编写会、定稿会,一向是出版社较为难开的会,主要难在需要充足的资金来保证。人卫社却一直坚持召开这3个会,把会上要讲什么,要把关什么,要掌握什么,都形成条文,让参会的人有章可循,有矩可依,有话可讲。
  在人卫社策划编辑邬洁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套《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为了做好《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第8轮的修订工作,人卫社于2012年2月组织召开了一次主编会,53本教材的主编就编写思想、模式、风格、进度等方面达成统一共识。
  据杜贤介绍,在《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第8轮的修订过程中,他们是这样做的:
  ——在主编会上,每本教材经主编和副主编协商后,第一主编向出版社提交编委名单,该名单必须由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后,正式发函聘任编委并召开编委会。
  ——在编写会上,第一主编落实编写与互审的分工和进度等,并形成会议纪要及通讯录,在写作过程中保持全体编委及时沟通与反馈。编写会后,各编委细化负责编写章节的大纲,并开始具体编写工作。在书稿完成初次互审与修改后,人卫社便组织召开全体编委参加的定稿会。
  ——在定稿会上,第一主编对编写过程进行回顾,全体编委对稿件进行审阅。最后,由责任编辑提出交稿要求,请全体编委按照要求修改稿件,并由第一主编统稿后,在定稿会后一个月内,将稿件“齐、清、定”交予出版社。
  统一部署逐项落实
  人卫社审稿编辑董旭告诉记者,已经14次再版,字数达688万字的《实用内科学》是人卫社的重点图书、每版的发行量都在5万册以上,是国内临床医学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该书的编辑加工遇到文字量大、图表数量多、索引词数量多等方面的挑战。
  为解决以上问题,人卫社首先明确了各审次的责任重点。一审负责各部分的体例、文字、图表等的基础加工;二审在审核和修订一审加工的基础上,重点审核全书层次写法、专业术语的统一性,图表内容与形式的规范性,专业内容的科学性以及跨篇章内容互见的准确性等;三审纠正和解决一、二审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解决文字和图表的统一性和科学性问题。经所有相关编辑讨论,由本书责任编辑制定审读要求,统一体例、图表加工以及常用术语、计量单位、英文书写、符号使用等的规范用法,由6个经验丰富的编辑分工负责一审,责任编辑在此过程中统一协调。经过一审,基本做到体例格式统一,正文标题与目录一致,正文文字和单位等规范,图表内容和序号与正文一致,索引词和参考文献规范。在此基础上,6位全程参与该书修订过程的资深策划编辑进行二审和交叉互审,除纠正一审的修订错误并解决一审所提问题外,重点审核内容中发现的问题也进行统一和规范。
  董旭说:“《实用内科学》的书稿三审,由4位资深编审负责,纠正了前两个审次出现的错误,如‘心脏炎’错改为‘心肌炎’;对由不同编辑审读造成的修改不一致处进行了统一,如‘自身免疫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文前内容进行逐句审核等。”
  后期审读终校样时,策划编辑与责任编辑再次与作者通力合作,共同把关,不仅做到将书中的索引词逐条核对,而且还将书稿加工期间的勘误和读者来信进行了全部审核,确保书稿的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