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
  李彤,曾3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今年两会关注金融、农业领域话题,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互联网众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前景等社会关切问题对多位委员进行了对政协多位委员进行了采访。李彤从事记者工作以来,先后接触能源、公益、金融等领域报道。 
 2015年全国两会是我第三次上会报道,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大家“蛮拼的”态度。细观这种各司其职、积极奋发的态度,不正是中国未来发展蕴含的动力吗?
  每年两会都是对上一年工作的全面总结,对当年工作的规划布局,今年全国两会尤为特殊。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政府工作报告》给出发展新目标的同时,我在两会上也切实感受到了为实现目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态度。
  “说得不客气,请原谅。”代表委员蛮拼的。“我抓紧时间,再做个发言”“这个数字和我算的对不上啊”“这段表述不准确,需要调整”……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和农业界别,我多次看到有委员在讨论时间已结束时仍然在踊跃发言。一些委员就预算报告和计划报告的数字塌下心来一笔笔算账,对认为表述不准确的用词抠字眼,少了以往对报告名词解释的提问,多了高质量讨论、建议。我越发深刻地感受到,各种提问在专业人士的讲解下更加清晰,基层发展现状在交流中充分反映,不同意见碰撞是给问题找解决办法,给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通道畅通了,部长们蛮拼的。人民大会堂北门,是两会期间各部委部长参会的常用通道,也是各大媒体“长枪短炮”严守的地点。“部长,留步!”“部长,回答一个问题好吗?”往年为采访到部长,“你追我跑”“生拉硬拽”的场景并不少见,甚至女记者拽部长成为两会一景。但今年这种现象明显少了,大会新闻中心专门建立了微信群,沟通协调部长们的入场时间,鼓励他们接受媒体采访。部长们也更加重视这一环节,国土资源部部长、民航局局长等不但回答了社会关切问题,更做了详细的相关背景介绍。尽管这条通道仅有百余米,但越发畅通的采访环境,表现出相关部门透明、开放、自信的态度。
  白天跑会、晚上写稿,记者们蛮拼的。每年两会记者数量不亚于代表委员,以致有人感慨道:“全国两会是开给记者的,因为媒体是向社会传递会场内信息的渠道。”对我而言,今年全国两会的十几天都是在去人民大会堂、代表委员驻地和回报社的路上。白天的采访内容如果没有在当晚的稿件中体现,一天的工作是零,熬成“熊猫眼”已是常事。更让我佩服的是那些“女汉子”,穿着高跟鞋,帮摄像大哥拿着设备配件,已是满脸倦容,但遇见采访对象跑起来不输男记者。媒体的责任是在会场内外起到信息桥梁作用,春江水暖鸭先知,愿做两会春江鸭是媒体的态度。
  “3月5日,我凌晨3点就去人民大会堂门口排队了,一到都傻了,前面已经排了几位了。”一位外媒同行闲聊时说,每年中国两会也是他们最忙的时候。第一个排队是为了最早通过安检,飞奔过去第一个拿到政府工作报告,第一个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目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世界对于中国发展的关切。
  虽然2015年全国两会已经结束了,但从大家“蛮拼的”态度中,我看到了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