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看到这样的书名——《所有年轻人都将在黎明前死去》《单身太久会被杀掉的》《怎样征服美丽少女》《怎样打孩子》《“杀死”老板的101种方法》……不知你会如何感想?
  如今,国内的出版社每年出版书籍数十万种,让图书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书名是成败的关键一环。一个别致而令人印象深刻的书名,能最大限度激起读者的阅读购买欲望。
  近日,豆瓣上有一则“书名为什么这么长:当代中文书名大赏”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更有出版社在微信微博上公开评选“最雷”书名。
  什么是好书名呢?要响亮也要吸引眼球,但关键还要贴切,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里,笔者觉得应该提一下毕淑敏和她的《拯救乳房》。小说原名为《癌症小组》,虽然很贴切,中规中矩,但不响亮也不吸引人。出版社改为《拯救乳房》,就比《癌症小组》好很多。因为小说写的就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故事,所以,《拯救乳房》更能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这样既达到了让大家购买图书“拯救乳房”的目的,也促进了图书的销售。然而,现在的一些奇葩书名纯粹是为了炒作,说是营销实在是高看他们了。
  起书名本来应该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但从一些奇葩书名看,不仅达不到营销的目的,还显出文化品位的低下。看看那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书名,你还有购买欲望吗?尽管有些书名是够吸引眼球,也够雷人,但你能从书名看出书的内容的一点端倪吗?诚然,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有机会圆作家梦。然而,笔者怎么看这些奇葩书名的书都像出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之手呢?
  笔者认为,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社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出书是为了销售,不是为了雷人,弄个奇葩书名,不仅显得没有文化,更主要的是伤害到图书应有的价值。
  说到底,书名与内容之间,还是要名实相符。书的名称,不仅要完美体现书的内容,更要凸显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那种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故意把书名弄得很奇葩的做法,糊弄不了真正想买书的读者。所以,图书营销必须适度适当,过度失当就可能适得其反。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
 
2015,馆配商微利下的突围之路
 
在“互联网环境下馆配商的发展问题”这一论坛主题下,2015年的中国馆配高层论坛又分三大议题,即古籍文献、学术珍藏图书的整理出版、销售与管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政府文化产业项目申报,以及馆配电子书和数字资源建设等,诸多实干派、业内专家和图书馆学专家就馆配商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这三大议题,也显示出馆配商在微利之下面临市场竞争的突破之路。
  红姐的感伤
  红姐(应受访者要求,为化名)已经是第四次来桂林了,过去大多是陪图书馆人来采访,但这一次,她专为全国馆配商联盟年会而来。行程颇费周折,因为没有直飞,她得先中转到南宁再坐高铁才能抵达桂林。
  红姐公司在1990年代以销售计算机图书起家,她很为自己的“老资格”骄傲。这意味着业内的广泛人脉,做图书馆市场,要的就是这种长期合作的信任,如今她做到了当地市场的近一半。因此她对现下做大的馆配商少了很多“崇拜”,她更感伤于时光流逝,当年那批同入行者如今不少改行或消失,甚至有人离世。
  虽说经销商的愁事一件又一件,比如因为全国性馆配商冲进本地市场,图书招投标折扣降了就再没起来过,但红姐还是庆幸自己及时购置了写字楼房产,所获出租收益可以让她在经营时更从容。只有与做医药的朋友相聚时会少许心酸,因为她带客户出差只能住快捷酒店,而对方住五星级宾馆。爽朗的红姐说,从会务接待规格就可以看出一个行业的利润率高低。
  红姐此次赴会是受人天之邀,她更希望在交流中寻找到可行的合作项目,对方则希望她能更多地拿货,虽然人天有价格优势,但她怕当地图书馆人对她存有看法,因此,之前的合作多为查漏补缺。红姐的担忧,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如果人天不做馆配,只做中盘,大家会放心大胆地跟他们合作。也因此,人天一再强调,他们要做大中盘,要做好馆配商联盟平台建设,打造一个多主题共赢互利的生态圈,协调发展。他们希望在平台基础上以九大平台,如数据平台、ERP管理平台、图书展会平台、学习交流平台、合作包销平台、资本融合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产品整合平台和地方联盟平台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红姐公司不只做馆配,还做教材、批发、零售和出版等业务,因为馆配盈利薄,只有成为销售复合体,公司才能活下来。她对甘肃纸中城邦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文群在此次论坛上的自我剖析感到敬佩,经营者公开各项经营数据,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
  在文群的介绍中,纸中城邦占有当地馆配市场4000万码洋的4成份额,但净利润率只有6%。在多个销售模块中,馆配图书的销售贡献率仅次于教材,排在第二位,利润贡献率却排在模块中排倒数第二(分别次于零售和教材)。由于馆配成本上升,2014年较2013年整体利润下降2个点。一方面区域市场内馆配份额有经费规模的限制,其他增长点难找;另一方面,当地市场折扣不断下降,高校馆配市场竞争折扣平均达7.2折,公共馆已破7.0折,招投标利润下降,但人力成本、客户维护等费用持续增长。也因此,成本逐年上升,促使寻求利润空间的最大化成为必须之选,大码洋学术图书的销售,成为诸多馆配商的不二之选。
  纸中城邦在销售大码洋学术书方面有一套销售策略,文群分享了五招,总之就是要走进高等院校,开展图书展览活动,了解图书馆人对学术图书的采购方向,以灵活多样的采购办法加强与图书馆的交流与推荐。此外,还要引导客户调整结构和选择学术珍藏图书,使其满意度、信任度上升,并通过获取独家销售,争取较高利润,并充分利用学术图书限量,做好预售营销或限量销售;当然,对业务人员的激励也不能少。
  文群对区域性民营馆配商未来的思索与推进
  相比还忙于找各种项目,希望推进公司多元化发展的红姐,文群一直在思索公司管理和战略问题,比如市场上有很多家族式经营的公司,历经10余年发展后,该如何提升?他说自己要在2015年解决3个关系,第一是解决区域销售增长的方式,第二是解决区域内竞争关系为合作互补模式,或进一步探索合并的模式;第三是解决好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股份制模式。今年年初,甘肃六家教材销售商联盟,目前正进一步商讨合并组建一家完全资源整合的股份制公司,原有六家公司的人、财、物计划全部并入新公司,预计新公司将占据甘肃高校教材7成市场份额。文群希望此举会对中小型地方图书销售公司形成一些借鉴意义。
  对于馆配商的未来发展问题,文群认为,再创业和合作是当下或未来几年的关键词。创业是指做没有做过的事情,合作是紧密而深度的合作(不仅仅是业务层面),不如此无法解决目前民营企业多年来蓄积的运营焦虑和发展停滞的现状。而身为馆配商联盟副理事长的他对人天的评价,也不同于红姐,他认为查漏补缺是谁都可以替代的,但人天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该是通过合作而学习消化的那些方面,比如运营模式的领先和趋势示范。
  在这次论坛上,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导徐建华给馆配商们打气,认为纸质馆配市场还有5、6年黄金发展期,国家正推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馆配市场最大的机会。他建议馆配商要抓住这一良机,积极介入,与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建立共生共荣关系。
  从业者都清楚,目前馆配市场的现状是,码洋市场越来越大,却始终难盈利,包括一些数亿规模的馆配商。人天书店集团显然意识到这一点,强调2015年将在全国馆配商联盟内实现ERP管理,提供馆配行业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其定位是完善供应链的管理,要成为整个行业价值的创造者,而不再仅仅停留在降低供货折扣的初期合作模式上。在供应产品之外,成为行业服务提供方,帮助整个行业实现盈利性的运营。作为全国馆配商联盟108家单位的166名成员之一,红姐对此乐见其成。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