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引发不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热议,更是激起了全社会对“全民阅读”的关注。全面推进“全民阅读”国家文化战略,建设“书香社会”,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方向,已成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的共识,全民阅读的文化观念正在深入人心。
  其实,推进“全民阅读”国家文化战略,建设“书香社会”,如何实现这个重要的文化战略,采取哪些措施实现这一文化目标,是现在许多阅读推广人、书评家、作家和读者都在思索的问题。近日,新华网刊登的《民间如何落实全民阅读,还需全新推广模式》一文给人们带来新的启示。
  首先是改变阅读的理念。许多阅读推广人、作家谈到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待阅读实用、功利的目的比较突出。阅读生活的目的化、实用化、功利化,已造成种种与阅读有关的问题,公民读书率下降,“网络动漫”打败“经典名著”,当代人无暇读书,名著阅读缺失,人文类阅读出现危机,大众的精神状态日趋浮躁,整个社会的文化底蕴被削弱,全民阅读就是要解决这个社会文化问题、精神问题。
  其次,倡导阅读文化的公益精神。一些读者说,尽管近几年社会上新型阅读空间的探索可说民间阅读的重要举措,但现在在公共图书馆和书店享受阅读乐趣仍是一种奢侈。为此,有文化学者建议,倡导全民阅读,为了不流于形式,必须倡导公益精神,这个阅读公益事业首先要靠政府扶植和支持,可以在城市里建公园,在街道边、住宅小区多建一些各式各类的小型图书室,还有对租房经营的实体书店加以关注和扶植。
  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全民阅读”是一项文化大工程,也是一个文化系统工程,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广泛挖掘社会的各种有利于阅读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推动阅读的积极因素和力量。这是开展“全民阅读”的全面的、广泛的、深刻的社会基础。譬如,在数量和质量上建设更多的民间图书馆,建设更多的像24小时营业的实体书店,有的地方成立了阅读联合会,成立吸收致力于推进阅读文化发展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结成的行业性的地方性非营利社会组织,通过它们培训社会上的阅读推广人,同时给阅读推广人提供社区、书店、图书馆等服务处所,还有一些地方开展了“读书节”、“读书月”之类的活动,以及民众自发组织起读书会等等。这些已经被看作是可以借鉴、推广的全新民间阅读模式,由此焕发出民间阅读的热情。
  全民阅读,也是一个人的阅读行为,就是把阅读作为生活方式,化为文化自觉行为,是个体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而且贯穿人生的全过程。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