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以往简单将一类书打包作成的礼品书,近年来随着礼品书市场的开发与深入,该类书的定制意识越来越强,针对不同人群量身打造一种合适的礼品书已经是业界出版人共识。同时,礼品书正在将“节日营销”与“日常营销”结合,在畅销书、常销书的基础上升级礼品装,拓宽图书版别覆盖率。相比以往的文学经典类礼品书,各类创意题材、类别的礼品书也不断涌现。而随着礼品书的多年开发,相关出版人对礼品书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为礼品书带来不少可喜的变化。
  1 定价100到300元的品种更畅销
  产品的独特性和实用性是礼品书竞争力的核心。一米阳光童书馆编辑部主任张汉平认为,在与产品核心功能无关的地方消耗太多的成本,会给产品本身减分。如今成熟的礼品书品种也符合图书成本定价法的基本原则,礼品书的毛利润和净利润和一般图书相比并不高。在包装形式上,要突出设计感,同时要减少成本和材料的消耗,这样读者才能得到实惠。关于图书的形式,还是要本着独特、实用、美观、耐用的原则,任何不实用的设计都会影响产品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和评价。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四编辑室副主任唐悦告诉记者,如今国内礼品书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套系图书打包销售,二是畅销品种集合销售,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套装的礼品书印刷数非常客观,品牌效应及畅销书特质相辅相成。安少社的营销部门做过一次调查,定位100元到300元的礼品书在销量排行上占据前列,也更能被读者接受。唐悦表示,目前正在操作一系列综合性大礼包的选题,与我国台湾的阅读推广人策划推出一些综合性的礼盒,这些礼盒中的礼包图书按年龄段划分,在大众市场这类礼盒还不多见,但在台湾销量走俏。
  2 找准定位确定上市时机
  礼品书从时间上说,可分为长期性礼品书和应时性礼品书两种。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工作与青春时尚编剧中心主任彭明榜告诉记者,长期性礼品书对上市时间没有特别要求,何时上市都不是问题。应时性礼品书的特点是时效性强,要抢时间节点。“比如各类日历礼品书,销售时间就是新年前后三个月左右,过了春节基本就是库存”。国庆节前后是上市的较好时机,早了,读者还不买,可能导致书店下架。晚了,销售时间太短,则影响销量。针对孩子的儿童礼品书则重点放在六·一期间及寒暑假、开学季等与学生假期、节日同步的时期。
  此外,不要忘了礼品书也可预售,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一套“听青音学习爱”的礼品书是在2014年12月18日预售的,在预售前做了三天的活动预告。因为图书的目标读者许多是青年群体,在圣诞节市场反映非常好,不少读者一下子买了十几套来送人。此外,该社还在其微信平台进行了预售,没有做特别大的推广,在该套书预售的短短90分钟内,3000套礼品书就被抢购一空。
  再比如贾平凹的一套收藏礼品书《平凹四书》,其策划编辑、当代杂志社社长孔令燕透露,该书在上市时间上选取了与同时上市的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点营销品种,贾平凹的另一本新作《带灯》上市时间重合,借势人文社宣传新作的时候也同时加强了对《平凹四书》的营销。
  3 创意图书宣传打破礼品书营销壁垒
  礼品书的生产和销售更像是制作艺术品,其设计、制作和资金投入都需要仔细推敲。出版这类图书大多耗时而且昂贵。此外,如何吸引消费群体也是出版社面临的挑战。
  例如,季羡林的《牛棚杂记》(手稿珍藏版)是一本具有收藏性质的书籍,不能像普通书籍一样广泛地铺货,它的包装和外盒也经不起出库入库的反复折腾,所以该书只在部分书店和网店供货。在宣传方面,由于该书本身成本高,无法像别的普通书籍一样赠送一部分样书,在平面媒体和网站也没有做任何宣传。但出版方中青社针对该书的特点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艺术馆做了一次《牛棚杂忆》手稿本及水墨插图的展览,丰富的展览受到读者非常热烈的欢迎。
  很多零售商认为礼品书不是主打商品,不愿大力宣传。所以出版方必须想到一些有创意的点子来占领市场。一米阳光在2014年12月针对其“神秘日志”系列礼品书做了众筹活动,为该系列的每个主题都设计了一款相关衍生品赠送在礼盒中(拉神之眼金属护身符,全球龙族分布图,恐龙书签等),并在渠道内配合推广,一是看看市场反应和接受度,减轻资金压力。同时也为该书做了宣传推广,受到读者欢迎。
  4 注重形式与价值的统一
  礼品书的包装是个综合工程,由于其文化创意产品的特性,有品味的设计和正好适用的材料的结合是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也随着普通信息的获取渠道越来越便捷,人们对具有更高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高质量文化礼品书的喜爱和需求会愈发增加,使得礼品书市场的总量还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彭明榜认为,文化礼品书有市场需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需求是对更加高级的文化产品的需求。礼品书在内容上应更加注重文化含量。在文化属性与礼品属性的比重上,礼品书的文化属性应远大于礼品属性。此外,礼品书的文化属性将使得编辑更加注重其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设计出版各个环节的文化创意。礼品书仅有文化还不够,还得有文化品位的整体呈现,从而保证为读者提供的是一个高品质的文化产品。
  “听青音学习爱”系列图书的策划编辑张宏学认为,当今市场礼品书的主流还是精装本,崇尚精美包装,高定价、低折扣。但对于一些真正的读者来讲,他们更注重的是内容,而非形式。这种携带不方便的礼品书,本身就不利于阅读。现代的年轻人喜欢电子书的颇多,对这种礼品书想必更是没有什么兴趣。因此,鉴于图书阅读群体的变化,新形式的礼品书正在不断出现。礼品书并非一定要千篇一律地精装、硬壳儿、高定价、低折扣,经济实用、高雅大气的非精装礼品书同样能够有市场,如果总是固着在礼品书的形式,而非内容,以及读者群体的需要,那礼品书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小。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