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您常常提到“书感”,并且用“车感”来类比。书感,顾名思义当然是指对图书的感觉,但这么一说总是流于空洞。在您的理解中,书感由哪些比较实实在在的要素构成?
蒋永军:对策划编辑来说,书感指的是对你策划产品的感觉,可以包括产品的定位、亮点提炼、读者定位、策划思路。通俗一点说就是,面对一个选题,你能很快想到这本书哪些读者会读、起个什么样的书名能有更好的市场销量、书的标题应该如何策划、封面应该是什么样的风格、四封文字应该如何组织、应该找哪些专家推荐等等。
百道网:里程数越多,车感越好;但做的书很多,也不见得就会很有书感吧?你有没有碰到过天生就有书感的编辑?
蒋永军:不一定里程数越多,你的车感越好。也得分人。做书也一样,并不见得你做的书越多,书感就越强。我还真没碰到过这样的编辑,只是有的书感培养得快一些。有些则较慢。在我们社就是,书感不好的,基本就从策划编辑转成责任编辑了。培养书感因人而异,每个策划编辑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法。
百道网:书感与市场需求之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最理想?策划编辑过于迷信自己的书感的话,会不会与市场需求背道而驰?同时又如何避免编辑的书感被市场牵着走?
蒋永军:从我们中信出版社的角度来看,书感就是为市场需求、市场销量服务,也就是说书感也包括对图书市场的感觉。我认为,良好的书感不是与需求背道而驰的,而是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当然,如果你做品牌书,也就是不考虑市场销量的话,你就需要另外一种策划思路,这也得需要一种书感。
百道网:书感听起来是一个很感性的词,但一本书最后的销售结果是诉之理性的数字。是否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流程来保证书感的结果不会低过损益表的平衡线。制度性的措施对于编辑的书感到底是保障还是挫伤?
蒋永军:我是觉得还是不要刻意地把书感直接同销售数字挂钩,我认为书感培养好了,自然会带来不错的销售数字。但也可以通过考核、评估等手段以检测书感与市场的接合度到底有多么紧密,所以,我觉得制度性的措施既不是保障也不是挫伤,而是一种促动。
百道网:很多编辑对图书出版后的宣传营销工作感到乏力,但又不得不协助配合营销团队,您认为对于图书的营销推广,编辑发挥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应该如何做?编辑的书感对于编辑在营销环节发挥主动性会起到什么作用?
蒋永军:这个问题问得好。实际上,策划编辑是一本书的核心运作力量。在每个阶段,都得有策划编辑的参与。比如在营销推广阶段,策划编辑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因为对一本书最熟悉的就是策划编辑,策划编辑知道通过什么样的营销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地放大这本书的影响力。比如,是不是要请作者来中国作宣传,是不是要进行视频连线,是不是要对作者专访,哪些媒体适合推广这本书等等。我觉得这个过程也需要策划编辑的书感,你得知道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营销手段。
百道: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读者行为在发生变化变化,这对于传统编辑的“书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蒋永军:当然肯定会有越来越大的冲击,但不论如何冲击,这个社会都得需要阅读,都会有喜欢或需要读书的读者。从这方面来说,这就是一种内容为王的体现。但电子图书对传统编辑的书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不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它们的价值都在于有多少读者能够阅读、能够从这些阅读渠道中获得多少知识,所以说,良好的书感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加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价值和影响力。
百道网:您曾提到把一本本来没打平的书变成赚钱的书的故事,这种化亏为盈的驱动力是来自于您自身,还是出版社的考评要求?
蒋永军:就是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要把它扳回来。因为策划编辑是核心,书要推向市场,得实现盈利,不能做一本亏损一本。中信出版社靠市场,不是做教材的,不是靠渠道的,我们的书必须得有读者的阅读需求,只能放在库里的书形不成影响力。做经管书不像有名人效应的书,能卖好几百万册,因为经管书是塔尖上的市场,做起来挺辛苦的。
百道网:您是国际关系专业出身,但在编辑的职业生涯中,以策划经济类图书为主,您的书感是如何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
蒋永军:经济这块是重点关注的,因为是整个市场的热点。国际关系版块也有关注。但是国际关系好像更不好做,因为很多都是太学术的东西,在中国没有大众读者愿意读,市场接受度很低,虽然经济这块也挺难,但是坚持做下来了。有时候也做一些非经济类的,包括历史类的。我关注两大块,一个是未来,一个是历史。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浸润在书的王国里,多学、多看、多思考、多创新,就会有不错的效果。书感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真还找不到明显的几个阶段。也许你注意得多了,培养得就快一些。所以说,有的编辑成长的就比别的编辑快。
附:谈谈策划编辑的“书感”
蒋永军
书感,乍一听是很“炫”的一个词。记得在驾校学习汽车驾驶时,教练总是说,一名驾驶员的车感对安全驾驶是非常重要的。刚开始的时候,教练这样说,总是感到发蒙。但只有自己亲自驾驶车辆的时候,才明白到底什么是车感。同样,现在一听到书感,可能很多人也是摸不着头脑,但如果你是浸润在图书行业多年的老编辑。我这样说,你肯定会有一种心有灵犀之感。你一定会说,书感对每一位图书策划编辑来说,就像是车感对每一位司机来说一样重要。我在这里再一次提到这个词,主要是因为我深感在这个信息充裕、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时代里,作为一名策划编辑,培养自己对图书的感觉尤其显得重要。
策划编辑是一本书的核心,也就是说从选题筛选到编审校对、选题策划,一直到后续的宣传营销等阶段,都需要有策划编辑的参与。可以说,策划编辑对图书的了解要比其他任何编辑都更深刻。
那么究竟什么叫书感呢?和车感略有不同的是,我认为书感是一种对书的悟性,或者称为对书的判断能力,具体来说,面对一个选题,你知道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哪类人群,你知道起一个什么样的书名才能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你知道哪些专家对这本书感兴趣并乐于推荐这本书,你也知道哪类媒体会对这本书的书讯、书评或书摘感兴趣。同时,你更知道这本书的封面和版式需要什么样的设计风格,四封文字需要如何组织与架构。甚至你还知道,这本书的封面适宜用250克的铜版纸,还是用157克的高阶映画纸或200克的纯质纸;以及这本书的内文是适合用72克的胶版纸,还是适合用70克的蒙肯纸……等等,不一而足。下面我重点谈谈在图书选题筛选阶段、图书策划阶段策划编辑需要什么样的书感。
在图书的选题筛选阶段,对策划编辑书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所筛选的图书是否符合中国市场,是否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胃口;所筛选的图书是否有时效性,是否具备经典特质和大众可阅读性。记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广受市场和读者接受之后,我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前瞻性的社会发展趋势类作品,但如果仅仅以这本书涵盖整个第三次工业革命阶段,我觉得还是有些窄。读者可能需要读一些这个第三个次工业革命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变革。恰巧有媒体和专家提出,3D打印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于是,我想到了策划一本关于3D打印的作品。但国内关于3D打印的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并没有成熟的作品可供出版。而国外很多作者撰写3D打印的书更多是从纯技术的角度而没有涉及3D打印对社会的深刻印象。在这一切显得很无助的时候,柳岸花明又一村,我从英文亚马逊网站了搜索到康奈尔大学的教授胡迪•利普森及其助手梅尔芭•库曼即将出版他们的重要著作Fabricated:The New World of 3D Printing。从这本书的内容简介来看,它不仅以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写作特点阐述了3D打印的技术原理,更多地从3D打印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包括制造业、设计产业、材料产业、教育业、生物和医药产业)的角度撰写了这本书,使这本书的可读性极其突出。但很显然,如果从书名直译的话,此书并不会引起大批大众读者的关注。于是,我想到了一个中国读者更愿意接受的书名,最终这部受到众多读者关注(或者可以说翘首以待)书《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顺利出版了。
在图书的策划阶段,对策划编辑书感的要求主要是能准确地判断哪种产品形态的图书更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且能根据这种准确地判断,恰当地形成并调整策划思路。比如,在策划丹尼尔•戈尔曼的成名巨作《情商》一书时,我了解到1997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曾经出版这本书。但此前的书名不叫《情商》,而叫《情感智商》。我判断认为,这本在全球畅销800万,而且中国台湾的繁体版也销售火热的图书不可能在中国大陆没有市场。之所以在中国市场没有形成轰动效应,主要是因为这本全球畅销书没有根据读者的阅读趋向起一个耳熟能详的书名。于是,这本书我既没有叫《情感智商》,也没有叫《EQ》,而是叫了《情商》。此书出版后,可以说,非常及时地补上了中国大陆读者在这一领域的阅读空缺。
同样,在图书的策划阶段,我们对书的整个产品形态也要有恰当的书感。比如,什么样的书用什么样的纸,用什么样的工艺,封面和版式采用哪种设计风格等等。这都是需要策划编辑具备一定的书感。
《从西潮到东风》是我们策划的原世界银行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作品。这部专著是林毅夫教授根据多年研究成果,结合在世行期间的经历,在任职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后首部学术专著。因此,对于这本书,我们不能仅仅从大众畅销书的角度策划,还应该突出其权威性、学术性特色。因此,在产品形态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更高贵、典雅的精装形式,在封面纸的选择上,我们选用了手感和观感都很好的米色高阶映画纸。为了降低成本,内文用纸我们使用了72克的胶版纸。在整体的封面设计风格上,我们既突出了学术书的权威性特色,又不乏畅销书特色(比如封面使用了烫金、起鼓等工艺)。按照以上产品设计思路,此书出版后,不仅受到了金融40人论坛各位金融专家的一致好评,也满足了大众读者对此书的阅读胃口,同时,对于经济学术类图书的专业读者来说,这本书也不失学术风范。
还有,在图书的编审阶段,策划编辑必须具备很强的书感才能判断哪些是无法出版的敏感内容,哪些内容需要做适当的修改才能得以出自。在图书的营销阶段,策划编辑的书感主要体现在,能否准确地判断所策划的图书适合在哪类媒体上推荐。等等。
可以说,在图书的策划过程中,策划编辑的书感体现在从图书选题开发、图书编审和策划一直到图书出版和营销的各个阶段,它既是策划编辑工作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整个图书出版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或者说,它是每一位策划编辑的“基本功”。因此,在策划编辑的工作流程中,对书感的培养应该成为策划编辑成长的重中之重。
(来源:百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