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民间阅读组织发展迅速,但其公益性的定位也限制其进一步的扩张,特别是资本如何引入其中,公益怎样走向产业,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任志强曾经一掷千金把自己领衔的金融博物馆读书会办公楼按照“央视标准”改造为演播厅。但这样的大手笔在普通的民间读书会中很难复制。各类民间阅读组织基本上是以“线上组织、线下活动”的模式在运营,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使得“组织会员”、“读书分享”、“读者交流”和“会员福利”等一系列过程,全部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例如爱思想读书会,其在豆瓣建有独立的小站,发布活动信息、展示活动照片、记录活动总结、上传活动视频等等。并在豆瓣进行运营编辑、文字编辑的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可免收场地费或茶水费。
  毋庸置疑,阅读推广作为公益事业需要金钱,紧紧依靠志愿者远远不行,做公益不能没有资金,否则任何公益活动都开展不来,公益组织也没法正常运营。此前,腾讯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的启动。该基金会面向社会实施慈善救助和开展公益活动,除大力参与救灾、扶贫、帮困等社会慈善事业外,还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提供帮助。类似这样为阅读推广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会,或许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阅读推广中,涌现了许多志愿者。但这些提供无偿劳动服务的公益劳动力同样要接受市场机制的检验。目前存在的公益从业者付酬被道德化和妖魔化的倾向,遏制了优秀人才的流入,对类似的公益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害。公益组织的领导者在帮助弱势群体发展、追求个人理想时,如果把自己的员工也变成了弱势群体,则应该重审自己的公益行为了。
  正是出于上述种种困惑,也促发了这样的疑问:阅读推广如何从公益走向产业?儿童和亲子图书市场需求强烈,为儿童和亲子类读书会提供了良好的商机,而且政府也对儿童和亲子类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儿童和亲子类读书会已经开始成为连接出版社、政府和社区居民的枢纽,产业链结构初具形态,将有可能率先实现产业化。
  以绘本馆如何由公益走向产业的探索为例,绘本馆的常见基本运营模式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儿童提供绘本出售、借阅、现场阅读及租赁等服务;同时配合开展以绘本为主题的亲子故事会、创意美工、小剧场等儿童早期教育活动。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始终走在儿童阅读前沿的绘本馆,其运作模式也不断与时俱进。原来以提供绘本出售和借阅为主的单一线下实体店的服务模式也不断走向多元化和网络化。相似的,一种以“网上租绘本,免费送上门”为核心的服务模式也应运而生,如能真正实现网上租赁并送书到站式的儿童绘本馆——老约翰绘本馆,其以互联网为平台,只要注册为所属站点的会员,即可足不出户享受到绘本的阅读。此类绘本馆並借助互联网平台,还提供加盟和绘本售卖服务,有效实现多城市资源和信息共享,使小小的绘本馆成为有发展规模市场潜力的连锁经营机构。此外,阅读推广积极与出版机构牵手也是一种重要和阅读产业互促的形式。例如,2014年的“北京阅读季”,其广泛和全国200多家出版机构进行合作,及时沟通了解优质作者的动态和优秀新书信息,大大提高“北京阅读季”中各项全民阅读活动的品质和规模。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