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初步完成坡州出版城的建设
坡州出版城的建造得追溯到1988年。彼时,在韩国出版界有了一席之地的李起雄,开始为自己国家的出版环境担忧。
“当时的出版业环境非常艰苦,包括从创作到印刷、出版的过程,很多出版界的人都经常会把‘做不下去了’或是‘不想做了’等丧气话挂在嘴边。”虽然很多人在抱怨,但是鲜有人思考怎样才能改善这个环境,怎样才能让出版业一直做下去。这让李起雄非常焦虑,他隐约感觉到,没有人敢做,是因为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做不了。
“如果我把志同道合的出版界同仁团结起来共同去做,应该还是有一线希望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几个心系出版业的志士聚会时必然讨论的话题。当我们确认大家的梦想一致后,计划就开始真正得到了落实。”
1988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李起雄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着手准备这个跨时代的计划。起初,没有人看好他们,“周围的人冷嘲热讽地说我们在做白日梦。”而最糟糕的是,原本和政府谈好的地址和地价出现了变动,“给我们的地价非常高昂,超出我们的预算。于是我们召开记者招待会,向记者披露我们对政府这些做法的不满。我们告诉记者,政府这种错误的政策,让我们整个出版界陷入困境。这在当时引起社会上很大的反响。”
后来,事情有了转机。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对出版城的计划非常支持,在他的帮助下,韩国出版界人士以申请国家产业园的方式拿到了廉价用地。从1988年开始讨论出版城的建设,到2007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坡州出版城的打造整整用了20年。
用“乡约”的精神恢复“人间性”
坡州出版城第一期工程在26万坪(韩国面积计量单位,1坪约等于3.3平方米)的用地上,建起了150多个有关出版与印刷企业的建筑,并聚集产业设施,建立了出版物综合流通中心和亚洲出版文化信息中心,确保了园区的核心设施。目前已有350多家公司入驻,年销售记录达到了1兆7千亿韩元(1万韩元约等于57元人民币)。
这么大的出版城,这么多家企业,如何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在国家法律法规之外,出版城还有自己的一套规矩,李起雄称之为“乡约”。
“我们讲的是精神上的监理,因为我们的城市有一个理念在。我们这个出版城所有从业者,应该有一个彼此都遵守的规定,所以我们就制订了一个自律的条约。”
出版城应该有什么样的理念?李起雄的答案是:节制、均衡、和谐、爱。“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建造出版城?’我的回答非常简单:为了恢复‘人间性’,建筑这个出版城。所以这个城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空间’来规划。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恢复共同的价值’。”
在坡州出版城的“乡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抑制个人贪婪欲望,首先为共同利益着想,即“共同性的实现”。
李起雄打造出版城的另一个理由是:“为了做更多的传递真善美、有价值的书”。“我认为我们的出版环境必须得到改善,希望在这个地方,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优秀榜样。作为标本都市,希望我们向往的节制、均衡、和谐和爱,这四个关键词可以融为一体,扩散于整个社会。”
书籍设计师吕敬人是李起雄多年的好友,对出版城的契约感知颇深。“他们有很多的规定,每个组织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允许违反。在出版城,不允许出版社任何想突出自己、炫耀自己的做法。它就是一个整体。当然,契约精神不仅仅如此,而是在所有的合作当中都体现出来。”
每个人都可以享有这个空间
坡州出版城并不是单纯的出版社聚集地,更不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李起雄说,文化与艺术并存,才是他们的基本理念。不止居住在出版城的人,城市外面的人也可以一起享有这个空间。每到周末,父母都会带孩子到出版城来读书、参加阅读的活动。这也是一个阅读的乐园。
目前出版社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第二期以“书与影视的都市”为目标,不仅有出版业和印刷业,更增加了影视和软件产业。“通过不同行业的合作,我们希望把出版城扩大为综合多媒体城市。包括屈指可数的33家影视企业,共有112家公司参与了本次项目。”李起雄说,二期工程预计2016年完工,届时,将会有约700家公司入驻,约1.5万名员工在这里工作。
接下来,李起雄已经开始促进第三期工程“图书农场城(book farm city)”的设计。在他的规划中,“图书农场城(book farm city)”并不是挖地式的开发,而是保留农业用地,改变周边配件,和谐构造农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
李起雄强调,在整个开发建设坡州出版城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依赖任何强大的资本。“我们也是每个人各出己力,凑一些小钱,再节约预算,然后一步一步实现梦想。我想说的是,在坡州出版城中,我们所有理想的实现是没有捷径的,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这正是我们所走过来的经验。”
我们讲的是精神上的监理,因为我们的城有一个理念在。我们这个出版城所有从业者,应该有一个彼此都遵守的规定,所以我们就制订了一个自律的条约。”
(来源 :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