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做好图书策划编辑,需要平衡内外部的环境压力,所有活动都要在了解这些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在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
图书策划编辑岗位需要的是通才,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与高水平的作者对话,善于从学科进展中发掘出选题,又需要具备专业的出版知识,把握出版活动的规律,此外还需要有足够的管理知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推广,出版业面临着巨大变革:出版需求变化更快、更加个性化,出版技术全面数字化,图书销售向互联网平台倾斜,等等。在这个变革的年代,只有具备足够的环境适应能力的图书策划编辑才能够切实把握时机,做出兼具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图书,同时提升自身在业内的价值。
正确评估“内外压”
图书策划编辑相当于一个项目经理,每一本图书就是一个项目,在图书的立项、策划、出版、营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策划编辑精耕细作。在每个环节,策划编辑都要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图书立项阶段,如何获得编辑室的认同,使选题通过审批,是内部环境压力;如何捕捉出版需求、组合作者资源则是外部环境压力。在图书策划阶段,如何得到出版社内部的智力支持,从而使选题得以完善,是内部环境压力;如何评估市场需求、选题被接受的程度,并据此调整策划方案,则是外部环境压力。
在图书出版阶段,主要是出版社内部编辑出版的环节,在出版社有限的编辑、校对、印刷能力中,为自己的选题争取到最快、最好的支持,这个阶段主要是内部环境压力。至于图书营销阶段,策划编辑则需要精心考虑如何争取出版社在营销方面的资源支持,包括折扣、促销资金支持,以及出版社本身营销平台的倾斜,这属于内部环境压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选准推广媒体、提供宣传推广材料,以及借助外部事件的东风,这就是外部环境压力。
摸清环境再“下手”
做好图书策划编辑,需要平衡内外部的环境压力,在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那么,编辑应如何提高内部环境适应能力呢?首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策划编辑所从事的工作是在出版社的平台上进行的,需要借助出版社的资源才能完成,内部环境适应性非常重要。其次,要充分认识了解所处的内部环境。尽管同是出版机构,不同的出版单位有各自的风格、各自的出版定位、各自习惯的语言体系、各自的战略计划、各自的营销风格等。
策划编辑所有的活动都要在了解这些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例如,有的出版社选题评估决策人员年龄偏大,内部语言体系较为传统,编辑就应当用传统的语言体系来表达自己的策划诉求;而有的出版社成立不久,人员结构较年轻,内部语言体系很时尚,用传统的语言体系去沟通,效率就会比较低。这主要考验的是策划编辑的人际沟通能力。又如,有些出版社偏好出版短平快的图书,并且短期内没有做长线图书的计划,在这样的环境下,策划编辑提出的长线图书除非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否则很难得到支持。但在以做长线图书为主的出版单位中,这样的选题存活率会较高。其实,长线图书和短平快的图书都有其市场,同样的选题,在这个出版环境中就会茁壮成长,在另一个环境中可能就会早夭。因此,摸清环境再下手很重要。
举一个具体事例,某策划编辑提出了一个关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选题,初始书名定为“职场提升术”。策划这个选题时,编辑主要针对的是“80后”“90后”中的职场“菜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对语言的使用和接受都非常灵活和宽松,因此在书名中采用了“术”这个在字典解释中很中性的词,本来意图是使书名显得符合潮流。可是这个选题拿到出版社选题委员会讨论时,大家对这个“术”字产生了一些不同看法。一些资历较老的评委认为,“术”这个词在他们那一代人看来,往往和过于精心设计的技巧、处心积虑等联系起来。从领导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员工是真心热爱工作、热爱岗位,不断地完善自身、改进工作,而不是处心积虑地、过于功利地去提升自己,琢磨领导喜好并针对领导的喜好包装自己。因此,有些评委希望图书多从这个角度来教育读者。尽管选题的大纲、样章中完全没有这样负面的内容,但是选题名称中“术”这个字眼不符合出版社倡导的语言习惯和风格。在综合图书内容、读者对象和出版社的主流语言习惯风格等几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策划编辑将书名改为“职场提升好帮手”,选题获得通过。
通才仍需不断学习
在外部环境适应能力方面,不同基础、背景、工作内容的策划编辑,需要努力的侧重点不一样。总体来讲,图书策划编辑这个岗位需要的是通才,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与高水平的作者在一个层面对话,善于从学科的进展中发掘出选题,又需要具备专业的出版知识,把握出版活动的规律。此外,还需要有足够的管理知识,包括基本的财务知识、项目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
如果出版专业知识欠缺,一方面可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国家在出版专业方面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体系来强化,还可以借助继续教育来提升出版专业知识。如果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出版专业知识学习,还需要强化相关专业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则可以借助已经成熟的专业和管理教育体系。
在国家层面,帮助图书策划编辑提高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主要在新闻出版和教育领域。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常常组织一些行业交流,推动知识传播和业者交流。事实上,现在很多出版社也给图书策划编辑提供了很多学习和提升机会,包括入职培训、在岗培训、传帮带制度、不脱产学习以及内部业务交流等。这些都需要策划编辑本人去充分利用。现在国内出版界的领军人在成长阶段,并非都接受过高质量、完善的学科教育,同行交流机会也很有限,当时也没有运用互联网技术,获取信息的难度比现在大得多。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开创了行业的先河,在成为行业带头人的背后,是他们对岗位的无限热爱、对高品质的不懈追求以及一贯的自我提高。对于个人来说,只要有决心、有耐心,就能找到提升自我的机会。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非常丰富,获取也很便捷,给每个人创造了学习的机会。
图书策划是个永远求新、求变的职业,相应地,图书策划编辑就需要不断提升适应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能力,打造一个追求进步的自我,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