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上海书展,一套某文化名人全集14卷特精装本亮相,标价是令人咋舌的12.8万元。中国最贵个人全集由此诞生。除特精装本外,这套全集另推精装本,开价1.38万元。不论是这位文化名人的文学作品,还是绘画作品,都以平民化视角而见长,但是书价却令平民为之咋舌,只有望书兴叹的份儿。如此“贵族化”出书和营销,究竟是想吸引平民阅读,还是想排斥平民阅读呢?
    如今,书贵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动辄几十元、百元左右的图书,已经让工薪阶层感觉吃不消,要买一本书都要摸摸钱包的厚薄,但是,书贵问题还没有解决,图书“贵族化”和“奢靡化”的旋风又强劲刮来,这让本来就低迷的全民阅读又该如何接招呢?图书出版社如此青睐“贵族化”图书,究竟意欲何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最近著名学者董桥也出了一本薄薄的新作《克雷莫那的月亮》,也走的是贵族化路线,100本限量版书不放在书店里卖,偏偏要在网上以每本不低于2000元的价格拍卖,结果普遍以3000多元成交,最贵的一本拍到5500元。此外,最近的一套《王世襄全集》14卷精装,标价1960元。装帧设计名家朱赢椿的《空度》定价480元。作家和出版社将目标锁定为富人,无非是看中了富人钱包的厚度,而不是看中了富人文化的厚薄,而一些富人之所以踊跃购买“贵族化”书籍,也不是为了真正的阅读,而是用来附庸风雅的装扮门面而已。
  “贵族化”图书盛行,和出版社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忽视自己的社会文化责任感紧密相连。富人购买精装本图书,因为有经济实力,掏钱很爽快,而对普通读者来说,即便买平装本,还要为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而权衡再三。精装本往往卖得更快,这也意味着出版社回款更快;赚一样的钱,出版社自然更愿意选择在短期内做精装书,只不过是出版社的唯利是图背离了图书出版业的文化本真追求。图书“贵族化”对全民阅读的负面冲击显而易见。较之平装书,精装书的大众阅读面大幅萎缩,想读书的大多数人买不起书,最后的结果就是多数人放弃读书,全民阅读率雪上加霜,到最后影响的是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国民素质。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讲,“贵族化”图书更多的是追求包装的奢华和浪费,动辄真皮和高档纸张和木板包装,一本“贵族化”图书的售出,也就是几多森林的倒下,几多动物的被杀戮,几片土地的荒漠化,几条河流和湖泊的生态恶化。而少儿图书的“贵族化”,让少年儿童将买书变成了“拼爹”游戏,这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对于阅读的人文理解有百害而无一利。
  目前,政府建设简朴政府,文化领域减少和杜绝奢靡晚会娱乐等,全社会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简朴社会转型活动,而图书出版业的“贵族化”图书,和节俭社会建设格格不入。文化出版系统改作风,不妨就从减少和杜绝奢华图书开始做起,首先要让平民百姓能够买得起书,能够从容进行文化消费,如果连书都买不起,那么要实现让更多人读更多的书的愿望就是一句空话。

(来源 :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