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个有文化自觉的城市,一直致力于对人文素养和阅读文化的培育,催生和助力打造了如郁秀、陈诗歌、袁博、赵荔等一批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的青春文学作家。以阳光写作和创意写作为标志,深圳青春文学已经成为深圳的重要文化品牌。
  ●畅销书
  安意如:以《安得盛世真风流》首度品赏唐诗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聊将锦瑟记流年》,从《诗经》到纳兰容若、黄仲则,历经十年酝酿沉淀,安意如回归初心,潜心解读她最爱的大唐诗歌,近期在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新作《安得盛世真风流》。该书策划人、果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瞿洪斌评价说,这既是安意如的一部里程碑之作,还是一部挑战极限之作。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国内对唐诗的鉴赏如汗牛充栋。但在6月27日的新书首发暨读者见面会上,瞿洪斌批评说,目前的鉴赏唐诗之作大多是标准答案式阐释,缺少了与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碰撞;安意如之作胜在她能用自己的阅读和感受,和读者一起,与作家进行一次跨越千年的交流。他希望有更多的作者能打破盖棺论定,用新思维写老作品。
  在新书中,安意如顺沿《全唐诗》流脉,从品赏李世民、杨广等人的诗歌作品开篇……一直写到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李白、杜甫。重点赏析的诗歌近百首,安意如说:“如果此生只读一个人的诗,会选李白;如果此生只读一个人的词,我会选苏轼。读他们的诗和词,是读中国人的性情和才气。” (夜 雨)
  郁秀和《花季·雨季》代表的深圳形象
  一位16岁的中学生,抱着对文学初恋般的热情,在处女座《花季·雨季》中写下她眼中的校园和深圳生活,这让她的青春期变得与众不同,也让这本书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20年前,当郁秀写下《花季·雨季》时,这位深圳育才中学16岁的高中生并没有料到,这部关于自己的青春与成长的作品的出版,竟会成为中国青春文学发端的标志性事件。
  虽然寻求出版的过程漫长而曲折,但最终由海天出版社慧眼识金出版的《花季·雨季》,成为1990年代中国最畅销的青春文学作品,以及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今年是《花季·雨季》出版20年,海天出版社特别推出郁秀纪念文集,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的郁秀也特意归来,现身6月中旬在深圳举办的深圳青春文学创作论坛,与深圳近年来涌现的一批青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以及读者面对面,分享和畅谈她眼中的青春文学和童话深圳。
  时隔20年再看自己的作品,郁秀百感交集,她用诗人席慕蓉的“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认为成年后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青春文学的作者终会老去,但青春文学永远年轻,每个人都要向青春致意,而且不管初衷如何,作家要书写可以疗伤的文学,因为这样可以温暖人心。
  《花季·雨季》所述故事并不复杂,讲述深圳一所重点中学里,一群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特区少年的青春故事,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也有跟随父母从其他地方来的外省移民,共同在深圳学习、生活和奋斗。现在看,这跟其他的青春小说无甚差别,但在20年前之所以被称作“中国青春文学开山之作”,全国走红,是因为郁秀在那个年代创作了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她以深圳特区为背景,以中学生为主人公创作了这样一部作品。
  在《花季·雨季》中,既能看到深圳的城市资源和人文资源,城市的高速发展、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和面对的各种竞争和压力,也能看到改革开放时期呈现的社会复杂性和各种世界观、人生观的矛盾。十六七岁的孩子们要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与老师、家长在理解中沟通,在沟通中互相包容、成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除了阳光还有泥泞,除了鲜花还有毒草,从而正确地把握人生。可以说,《花季·雨季》不仅是一部小说,还是那个时代的记忆,那个城市的生活。也因此,“花季雨季”不仅成为郁秀的标签,更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深圳青春文学的特质
  深圳青春文学,不仅是一个文学现象,还是一个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深圳进行“经典阅读、阳光写作”的结果。
  深圳是一座青春的城市,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5周年,据统计,深圳人口的平均年龄不到34岁;深圳在校中小学生的数量,目前已经超过北京,160多万人,居全国第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人谈论青春文学和童话深圳,可谓是充满底气,又任重道远。
  以《花季·雨季》为发端,20年来,全国青春文学呈蓬勃发展之势,涌现出以韩寒、郭敬明、饶雪漫、辛夷坞、桐华、夏茗悠、张皓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作家,他们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影响了一代青年读者。同样,在以《花季·雨季》为文化标签的深圳,新生的少年文学、青春文学力量也同时兴起;从某种角度来说,“青春文学”已经成为深圳文学现象。
  由海天出版社联合深圳市中学生文联等创立的“深圳青春文学精品工程”出版品牌,到2015年6月,已出版近40部青春文学优秀作品,培养了包括袁博、赵荔、张悉妮、谢然、张为、欧阳婧祎、吴轩在内的一大批年轻作家。陈诗哥是最年轻的80后中国儿童文学奖获得者,“动物小说王子”袁博多部作品获得“冰心文学奖”,赵荔是创意写作代表人物,谢然被曹文轩称为“读经典的小天使”等等。同时,旨在发掘和培育城市文化创意英才的“作文英雄”项目也在2015年推出,一批青春文学作者进入到公众视野。
  深圳青春文学被白烨等文学评论家誉为有着鲜明文学主张,自新世纪以来,一直以“阳光写作”和“创意写作”为标杆。白烨认为,深圳的青春文学,构成的主体是初中生与高中生,与其他地方相比,作者队伍更年轻;他们的文学创作,充满着向上的追求,满含青春的阳光,写作风格更纯正。曹文轩则认为深圳的青春文学与作家所处城市气质吻合,国际化风格鲜明。
  在深圳儿童文学作家陈诗哥看来,深圳青春文学,不仅是一个文学现象,还是一个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深圳进行“经典阅读、阳光写作”的结果。目前,深圳有200多所书香校园、160多个中学文学社团,还有遍布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阅读推广文化。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吴筠介绍说,深圳的青春文学植根于深圳多年来坚持的对人文素养和阅读文化的培育,正是这些才催生了一大批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的青春文学阳光写作少年作家。
  深圳的举措值得借鉴,面对青春文学的未来十年,据悉,深圳将在中学生文联的基础上注册成立深圳市学生文学联合会,加大对青春文学的扶持力度。同时,推出深圳校园阅读和青春写作十年行动计划,建立政府扶持、企业参与、社会捐助的深圳校园阅读和青春文学基金,培育1000名校园阅读推广人、100所校园阅读示范学校、100部青春文学优秀作品。以及,推动深圳青春文学精品工程,为创意城市、创意中国发掘和培育更多的文化创意后备人才。
  正如陈诗哥所言,要让这座城市像童话那样美妙,还要让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像童话那样幸福,一切,从文学开始。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