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有编委会的领衔,出版社在制定此类译丛的出版初衷时,在地理布局上都有所考量。北京启真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嘉慧告诉记者,浙江大学出版社投资建立启真馆的主要目的便是进行高端的学术出版,之所以放在北京,则是借鉴其他社在北京已有的经验,利用北京丰富的学术资源。其在创业初期,以引进经典、高端的学术读物为主,通过丛书的形式陆续出版,“启蒙运动系列丛书”、社会经济史译丛”、“当代外国人文学术译丛”、“启真·科学”等都是他们的代表作。
而翻译的优劣一直也是此类译丛备受关注的另一关键。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刘北成,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多有学术翻译作品。在他看来,进入学术翻译的门槛好像很低,但是读者和学界对翻译作品的品质期待其实是很高的。每一部重要著作的翻译都是一次学术冒险,是对译者的中外语言、专业学识以及精力的挑战。由于学术翻译主要依靠各专业的从业人员,因此,翻译的报酬不只是稿酬,还有学术机构对译者的认可。现在已经有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将译著纳入学术评价体系,情况有所改善。但翻译与原创相比通常处于次要地位。刘北成认为,这种背景造成学术翻译大多由新人承担。新人没有太多经验,他们翻译一两本书,发觉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就放弃了。结果,有经验的好译者很难找到。如何能够维系住一批既懂专业又能够从事学术翻译的人才,这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