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出版事业。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相继启动了“少数民族出版资金”“东风工程”和“百种优秀民族图书推荐活动”,民族出版行业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和历史性的发展。但是,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民族出版也面临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新挑战。为此,我们将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优化选题结构。民族出版社作为国家民族出版机构,组织完成好指令性的时政出版和主题出版任务的同时,还要发挥多文种整合出版的优势,围绕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大局,组织策划一批优秀出版物,为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正能量,唱响“中国梦、团结梦、发展梦”的民文出版主旋律。同时,建议尽快组织启动少数民族“十三五”规划编制的调研工作,扩大和强化规划编制的国家意志和中央事权,避免民文出版选题的地域化、族别化倾向,特别是要将青少年分级阅读读物作为规划的重中之重,打牢他们的民族历史观基础。
深化出版管理改革。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激发民文出版的积极性。特别是探索发挥市场在民文出版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比如,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价值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在出版补贴的资助方面逐步向价格补贴过渡,让读者直接受益;在鼓励民文原创作品方面,建立民文稿酬标准,完善著作权市场管理;在建立和完善民文图书市场规划和流通渠道方面,发挥好市场和税收财政杠杆作用,使发行单位“卖得起”、民文读者“买得到”。通过深化民文出版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民文出版体系。
建设一支民文出版编辑人才队伍。民文出版编辑队伍是出版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一要开展民文编辑的“第二学科”培训工作,逐步改善民文编辑队伍单一语言学的知识结构现状。二要开展对民文编辑的专业岗位培训,实现民文编辑由“通才编辑”向“专才编辑”过渡。三要推动开展少数民族母语全民阅读活动,使全民阅读活动和阅读理念的普及与民文图书受众接轨。四要加强全媒体、数字出版的培训,加快民文新媒体数字出版的发展。
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民族出版社承担出版蒙、藏、维、哈、朝五种主要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读物出版工作,在国外有较多的阅读人口和较大影响力,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好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加快民族文化走出去。今年我们组织《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蒙古文、哈萨克文和朝鲜文版在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韩国出版发行。今后我们要加大文化走出去步伐,为文化睦邻、文化安边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