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圣诞节期间,英国最热销的礼品已经不再是电子阅读设备,消费者似乎又回归到传统阅读的世界。在电子书销量超过纸本书但增速持续减缓的2014年,英国5大出版商电子书总销量增加15.3%,至4900万册,与2012年105%的高速增长相比已有大幅回落。
  2012年如此辉煌的业绩归功于企鹅兰登书屋的“五十度灰”系列,扣除该因素,2012~2014年英国电子书销量的增幅分别为95%、40%和13%。而美国电子书销量在经历了三位数的增长后,2012~2013年的增幅分别为50%和10%。
  美青少非小说拉动书市
  从2015年上半年看,美国市场纸本书销售同比持平,图书销量增长0.3%至2.87亿册(2014年上半年图书销量同比增长0.6%)。青少小说领域,由于没有像“分歧者”系列和《星运里的错》这样畅销的青少小说出现,2014年上半年14%的增速难以为继,2015年上半年该领域市场下滑5%。成人小说纸本书市场受到《火车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五十度灰”和4月刚刚荣获普利策小说奖的《看不见的光》(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等畅销书的拉动,扭转去年同期下滑13%的颓势,2015年上半年销量增长1%。成人非小说领域销量也保持稳定,增长了3%。
  真正带动整个图书市场上升的是青少年非小说。在去年同期增长11%的基础上,受到纸本书市场(2014、2015年上半年销售分别增长17%和10%)的推动,2015年上半年青少非小说领域销售增长9%。而在2014年,美国大众出版4.2%的增长为整个书业净收入增长4.6%作出了贡献(注:根据AAP的StatShot年度报告)。
  英市场集中度更明显
  在英国,2015年上半年纸本书市场终于在连续7年下滑的背景下实现大逆转,增长3.9%至5.898亿英镑。健康饮食类、心理学类小说和成人填色书的强劲销售为之作出了贡献。市场集中度更趋明显,前4大出版商总收入增长4.2%,在纸本书市场占比达46.6%。
  从美国图书市场看,图书发行及零售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2014年,大众图书通过实体零售店实现销量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4.1%(至5.77亿册)和3.2%(至38亿美元),而线上零售仍占比最大,销量和收入分别增至8.32亿册和59亿美元,两者对比恰好反映出出版商更多地通过网络直销的变化趋势。此外,今年上半年通过大卖场的图书销量在2014年上半年下滑3%的基础上又下滑了10%,而通过电子零售商和实体书店等零售渠道和俱乐部渠道的销售增加,使图书整体销售增长0.3%。
  此外,不同版本的图书产品的销售表现各异:电子书在经历了2013年的微幅下滑后,2014年收入增长3.8%至33.7亿美元;平装书仍是最流行的出版形式,2014年收入增长1%至48.4亿美元;有声书销售继2014年上半年增长6%之后,2015年上半年下滑17%;大众市场平装本市场继续下滑,只是幅度略有放缓,从2014上半年的下滑12%减缓到2015上半年的10%。精装本和一般平装本销售态势与2014年上半年基本一致,分别增长了1%和2%。
  然而,2014年美国书业在几个新兴的细分领域均有喜人表现:可下载电子书市场销售5.1亿册,可下载有声书市场销量增长27%,收入增长26.8%,均创新高。在首次进行的电子书和有声书订阅统计中,美国约有20家出版社开展电子书订阅业务,虽然这一市场并不大,却在持续增长,共售出388万册有声书和247万册电子书。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闽教社在京举办独立书店交流会
跨界造影响 携手推阅读
 
福建教育出版社是全国最早组建的5家教育出版社之一,近年除了做好传统的教材教辅、教育理论读物两大主业外,耕耘数十年的学术出版亦卓有成效,而2014年10月18日启动的大梦书屋更是彰显了该社“坚守出版、跨界融合”的发展理念和文化担当。7月9日,闽教社在京举办独立书店交流会,携该社近年出版的精品学术著作与三联韬奋书店、北京万圣书园、彼岸书店、雨枫书馆、北京库布里克书店、布衣书局、孔夫子网、前流书店等见面,闽教社社长黄旭、副社长孙汉生,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副社长李际平等参会,共同就独立书店发展前景及闽教社学术图书如何借独立书店打响品牌进行研讨交流。
  闽教社社长黄旭坦承,近年来,闽教社推出了多套颇具影响力的精品学术著作,但默默耕耘、认真出版的低调作风,使业界和读者对闽教社的学术出版还缺乏足够认知,尚需改变。黄旭认为,闽教社建社58年来基本是自给自足,没有真正地“走进江湖”,而如今,他们要做一件在“江湖”上有影响的事情,在坚守学术文化精品的同时,更着意传递文化、播撒书香。黄旭对如今依然坚守的独立书店表示敬佩,认为每个独立书店都有深受读者喜爱、不可取代的独特个性。谈及去年大梦书屋的开业,黄旭希望构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思想的聚集地,为所有懂书、爱书的读书人营造复合型人文空间。
  闽教社副社长孙汉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他们如今在学术出版上的实践和探索,晚清民国、学术文化、名家名作、大众阅读四大系列兼顾高端学术精品和适合大众阅读的人文社科图书,有多种市场反应佳、读者口碑好的学术著作面市。如“莫理循研究系列”、“鲁迅研究系列”、“论道书系”、《严复全集》、《20世纪学术大典》、《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航拍中国1945》、“西方思想文化译丛”、“叙旧文丛”、“鹿鸣书系”等都已形成品牌影响和规模优势。孙汉生感慨,愈深挖学术出版,便有愈多的发现,而这些发现往往让他们都惊叹不已。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认为中国人读书需求会越来越大,独立书店的未来是光明的。他表示,每个人其实都有读书的愿望,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专注于推广好书、促进阅读的独立书店必然有美好未来。杨平希望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能与更多书店、出版社合作,将阅读真正推入大众生活中。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副社长李际平称赞了闽教社坚守出版、跨界融合所取得的成果。她表示,闽教社虽偏处一隅,但近年出版成果颇丰、跨界成效显著,大梦书屋的开业,更进一步地服务了社会和读者。
  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和彼岸书店创始人赵越超从独立书店经营者的角度,谈了他们对闽教版学术著作的看法及独立书店未来走向。对闽教社此次拿出的人文社科精品图书书单,刘苏里认为这是他近年来获得的最好的一份由非专攻学术出版的出版社所推出的书单。
  刘苏里感慨,来参会的独立书店多是新鲜面孔。面对这么多后起之秀,他希望这些书店能够做出自己的气势。彼岸书店创始人赵越超谈到,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选书。对实体书店如今的经营困境,他认为不必过于悲观。他指出,独立书店需要做出自己的个性,不要将网络书店、新媒体当作敌人,它们其实带动了更多读者的购书热情,要善加利用。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