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认真总结党的历史,更好地发挥党的历史的鉴今、资政作用,是新形势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编纂挖掘、整理收集、研究总结我党我军光辉业绩和光荣传统,既是彰显民族精神的时代呼唤,也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紧迫课题。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出现了一些网络媒体、影视作品消解红色经典,混淆是非荣辱,亵渎革命历史的现象,这些都对党史军史编辑出版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这都要求我们在党史军史选题策划中,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把握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统领,自觉把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作为首要内容和最高政治要求,在重大历史问题和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站在历史发展和部队建设全局的高度,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过去,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原则,全面反映和客观评价历史,既充分肯定成绩和经验,又清醒看到问题和教训,弘扬革命传统,巩固思想阵地,把握历史导向。
      运用全面系统科学方法
      牢固树立全局观、历史观和发展观,坚持纵观古今、把握重点、总结提炼的原则,既要理清历史脉络、主要功绩、英模典型,从中提炼精神内涵、成功经验,又要系统总结科学理论、思想教育发展实践、依法治军建军等的特点规律。既要在内容上体现脉络清晰、内容充实、特色鲜明、文字精炼的要求,又要符合我党关于历史问题的重大决议和统一宣传口径,使其符合辩证唯物史观,符合党和军队的大政方针,真正编出弘扬主旋律、唱响主基调的正史信史。
      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
    坚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用历史事实说话,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不更改、不渲染。
      要注重对资料的整理、分析、鉴别和筛选,去伪存真,科学使用。特别是对于把握不准的资料,不能主观臆断、简单处理,要多渠道、多角度反复进行调查论证,切实弄清来龙去脉,做到问有来源、查有出处、用有依据,确保内容准确、翔实和可靠。要严格制度流程,把好“三审”“五关”(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保密关),确保史实无误、观点正确、结构合理、体例规范、文字简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发挥以史鉴今功能作用
      发挥以史鉴今、服务现实的作用,采取“编用结合,以编为主”的方法,坚持编中研、编中用,找准策划编辑与单位建设的结合点,检验编研成果,推动部队建设;坚持紧贴单位实际,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重点围绕涉及部队全局性工作、官兵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现实矛盾困惑来展开,从以往历史经验中探索总结有益启示,让成果进入工作实践。注重增强指导实效,积极配合党和军队重大活动和重要任务,及时把握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工作重点,为军队发展提供资政参考,充分发挥“及时雨”和“雪中炭”作用。
      调动群众参与磅礴力量
      党史军史史料收集时间长、内容涉及范围广、调研核实难度大,必须依靠并发动群众共同参与。
      要在主体上体现群众性,要多把视角投向基层群众,在语言上体现群众性,贴近群众才能武装群众。要把群众总结的经验教训、工作思路尽量原汁原味地体现在工作中,防止自说自话、离兵万里。要在工作方法上体现群众性,多到群众中调查取证、汲取营养、丰富内涵,在亲近群众中学习群众,感悟群众力量。要加强群众文化认同感和价值归属感,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加强党史军史宣传教育,形成上下互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