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维艰
“你知道创业公司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吗?”
“是什么?”
“就是让你体验两种情绪:欢乐和恐惧。”
这是《创业维艰: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中信出版集团)第一章中作者本·霍洛维茨的一位重要合伙人与他本人的对话。没有经历过创业的人,也许很难体会这一对话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作者本·霍洛维茨在《创业维艰》的前三章里聊了他初创企业的经历,从参加工作到创业办互联网企业的过程。不得不说,这部分确实给读者如过山车般的感受。我们从中看到了互联网企业的特点:迅速成长,也可能迅速毁灭。欢乐与恐惧并存于创业初期,也许在创业取得第一步成功后,创业者会欣喜若狂,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无时无刻不在担忧,前期融资的钱马上就要消耗殆尽,预期目标在经济危机中难以实现,几百位员工养家糊口的生计责任也成为创业者身上的重担,这些无一不压迫着创业者。也许有过相同经历的创业者们读到此都会掩卷沉思,回想起当年创业初期的心力交瘁、创业艰难时候的感慨万千,但是对于想要创业的人来说,这并不是要浇灭他们创业的激情,并不是要阻止他们创业的步伐,而是希望给他们更多的提醒,即使做足了一万个心理准备,创业过程中仍然有一万个未知的艰难等着他们。
当然,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传记,它更算是创业指南。比如,初创公司在发展中遇到无法实现投资人预期目标时该怎么办?霍洛维茨用自己的事例告诉了大家。不要被初创的成功和暂时的市场领先冲昏头脑,一定要审时度势,公司才不至于马上破产关门。而在募集资金时,他也有自己的集资规则——“寻找一个统一市场,其中只有一个投资者点头即可成功,其他30位投资者,即便全都摇头拒绝也无关紧要。”
《从0到1》也是近半年来被追捧的一本谈创业的图书。作为易宝支付创始人、脸谱第一位外部投资者的彼得·蒂尔,写就此书,确实吸引读者。他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他说:“经商像下棋。”他引用国际象棋大师卡帕布兰卡的话“要想赢,首要工作就是研究残局”,激励创业者认清现状,掌握自己的未来。在书中,作者认为创业者选定的目标或者行业必须是:“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与你竞争”,并且作者还告诉创业者,基础决定命运。“初创公司的矛盾大多出现在所有权和控制权之间,即董事会的创始人和投资者之间”,他建议,董事会越小越好,“三人董事会最为理想”,便于进行有效沟通;在员工的选择上,作者建议:“你雇用的员工应该是全职的”,“没有认股权或不是企业正式员工的人会从根本上与你产生分歧”。读罢这些,正在谋划创业或者刚刚创业的读者,是不是受到一些启发呢?
创造非凡
互联网时代,创意、创新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说这句话的人是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余晨,因为他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创客存在的意义。确实,创客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无数个创意,创新变成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继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前我们崇拜和敬仰爱迪生,如今人人都可以成为爱迪生。创客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团队或者小微企业。
《创客运动》(机械工业出版社)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一场名为创客的运动以及它的实质。书中描述了那些如今大众已经能接触到的各种优秀的技术和工具,分享了一个个普通人如何创造出非凡的产品,进而开启成功的商业冒险的小故事。
不过,《创客运动》一书如果能够被传统制造业的企业人士看到,将是更大幸事。传统制造业在二次创业中怎样互联网化一直是全社会都在研究的课题。一个个创客的小案例,如果能够给众多制造业企业以启发,就不会再有明日黄花之叹。因为对于制造业企业的消费者来说,大众不仅需要网络,也需要实实在在的物质,大众希望能够有更多新鲜、有创意、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制造业企业如果转换思维,跟上创客运动的浪潮,也许还能再造一个神话。
在物质丰富年代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的创业“不拘一格”,将是中国社会未来十几年里创业大军中的塔基。《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机械工业出版社)一书共讲述了17个“90后”的创业故事,这些故事包括从“学渣”逆袭为应用商店排行榜第一的“脸萌”缔造者郭列、取得了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却去卖米粉的张天一、21岁创立国内首家私营航天技术公司翎客航天的胡振宇等。
“90后”创业似乎想得并不复杂。如选择做米粉的张天一就说:“创业最爽的一件事儿,就是每天早晨骑着破二手自行车,慢悠悠地把一辆辆堵在路上的丰田、奔驰甩在身后。”这就是“90后”创业一代的代表性风格。我们不能用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或者马云、雷军等人的标准衡量“90后”的创业成功与否,因为如张天一说的“再小的事情,只要肯用心去做一辈子,最后都会实现你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一提的是,“90后”创业的最大特征是依靠互联网,具有互联网思维,锐波科技就是依靠互联网思维运作公司。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90后”孙宇晨,是一个在互联网中浸淫长大的熟悉互联网思维的创业者,他敏锐地发现了比特币的存在及价值,毅然从美国回国创办公司,改进比特币特征,创造了一个价值网络支持的去中心化的支付体系。孙宇晨的创业风格,先锋、霸气,代表了另一种“90后”创业者的风格。
创设机会
用互联网思维做产业,是近些日子以来被很多人提到的。
《风口:把握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创业转型新机遇》(机械工业出版社)一书中预言:一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飓风正在袭来,一旦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传统产业互联网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将会极大优化产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全面推动经济结构快速调整、充分释放大量传统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成为“适应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重要驱动力。《掘金:互联网时代创业黄金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是腾讯科技旗下的企鹅智酷经过长达半年的深入调研,近距离观察行业变化而写成的一本书,这本书覆盖社交、O2O、媒体、教育、娱乐等5大领域11个细分行业,分析了几十个典型案例……希望有志于创业的读者们或者二次创业的企业家们通过它找到移动互联时代真正的创业机会,同时发现隐藏于机会窗口下面的危险与挑战。
企业是如何经营的,企业由小到大要经过哪些坎,企业如何变得伟大或走向衰亡,你是否具备创业者的素质,如何在企业中升迁与发展,如何使你成为卓越的管理者或优秀的企业家,作为投资者又如何发现企业的内在价值……《创业者的真理:精英企业家100个最重要的信念、策略和习惯》(电子工业出版社)一书,就是要帮助年轻的创业者在实际操作中不犯作者当年创业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作者的观点是:要成为一名企业家,就要有与常人不同的思考方式,要从学习优秀的企业家的信念、策略和习惯入手。
《商业冒险:华尔街的12个经典故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讲述的是传统领域的商业故事。之所以把这本书也归于创业类图书中,只是因为书中选取的12个华尔街的故事,也是创业的故事,也讲了创业中的艰难和突变,那么真实,一点儿都不遥远,有心的创业者会从中读到自己的需要,会有所启发,无疑会成为创业者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一面历史宝镜。该书受到比尔·盖茨的热捧,他在序言中写道,虽然距离这本书初版已经过去40多年,但是《商业冒险》一书仍然有阅读和学习的价值,因为“经营生意和创造价值的规则从未改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