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的著作《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于2013年出版,一年多时间累计发行超过15万册,并屡获殊荣。一本学术著作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有其深刻的原因。
  首先,这部学术著作所研究的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策划出版这本书时正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前夕,民众对这次全会期待已久,关切甚多。该书的内容涉及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启动——土地确权、国有与民营企业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等热点问题,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三中全会的关注与期待。该书恰逢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出版,被读者普遍认为是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参考读物。
第二,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的是,这本书十分接地气,鲜活生动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故事促使它走近大众。没有理论到理论的推演,没有数据和复杂的论证,更没有说教,而是多了更多实践的故事,群众的语言,甚至顺口溜、俏皮话。作者在书中讲爷爷、奶奶随着孙女、孙儿进城的故事,讲中国经济运行的“骑自行车原理”,等等,正如人民日报社研究员宋光茂所评价的“这本书用事实取代了空洞,用时政取代了判断,用可读取代了乏味,可谓印证了那句话,深入浅出是一种最高境界。  
这部著作除了为中国改革开出药方,被关注更多的是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与民间故事。作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面的额济纳旗,一直调研到最东面的呼伦贝尔、兴安盟,发现了牧区城镇化自身的问题;在浙江杭州、嘉兴、湖州三市调研发现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土地确权后最显著的成果,土地确权受到农民的欢迎,“一走进村子,满地都是炸完的鞭炮,纸屑遍地,就跟当年土改完一样”;到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做调查,得出老城区+新城区+农村新社区的“就地城镇化”模式…… 用宋光茂的话来说,这本书“是用腿跑出来的”。
  最后,在宣传上,出版社选对了几个关键的、恰当的时间节点,借势、造势宣传,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人民大学出版社适时地根据社会热点把握时机,不断掀起营销高潮,使书和作者始终不间断地出现在大众面前,成为舆论的中心。
  厉以宁教授是中国经济学界泰斗,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在宣传时,人大社注意选对宣传节点,突出作者的影响力,强调该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一本好书。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