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是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构筑记忆的有效载体。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深入挖掘北京地区抗战史料和故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去年年底开始,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按照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一部署,提前规划组织、整合出版资源、集中优质出版力量、加大出版扶持力度、协调解决出版难题,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出版任务。北京市共组织市属出版单位精心策划、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11家出版社的51种年度重点图书选题,包括“北平抗战实录丛书”12种、其他新书32种、经典重印图书7种。其中,“北平抗战实录丛书”等17种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出版物目录;20种入选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优秀图书出版扶持重点选题,获得专项资助;3种被评为北京市社科联理论著作出版基金2015年重点资助项目,实现了数量、质量双丰收。
    51种选题多角度记录抗战史
    “立足北京,联系津冀,放眼全国”是这批出版物的鲜明特点。从这51种选题看,今年京版抗战题材图书作品形态和内容角度多种多样。在宏观方面,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写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的北平抗战专史;在中观方面,有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整个过程和北平沦陷后水深火热生活状况的深刻揭示;在微观方面,有用亲历、亲闻等方式记录下来的400多篇回忆录,再现了日寇铁蹄下故都人民的屈辱和抗争。其中大量真实的细节,读后令人感慨不已。这些作品,既讲了北平城里的民不聊生,也讲了平郊八路军浴血杀敌的武装斗争,还讲了国际社会对战时北平的观察分析,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北平抗战实录丛书”共12种,由北京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等5家出版社合作出版,逾百名作者共同参与创作,总字数近300万字,丛书通过纪实文学、历史读本、英烈传记、学术研究、亲历口述、国际视角等不同体裁、不同角度的作品,首次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挖掘展现了北京地区抗战的真实情况、特点及其历史地位。丛书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强调了作品的通俗性、可读性。如《北平硝烟》一书真实生动地记述了由萧克、杨成武等人领导的包括70多名大学生在内的华北八路军,在北平城周边的门头沟、房山、延庆、密云等地,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同日寇开展游击战的史实。
    《沦陷时期的北平社会》一书通过档案、报刊、文献、口述等大量资料,剖析沦陷时期伪政权的建立与沿革、殖民经济与资源掠夺、思想奴役与文化统治、教育摧残与社会变迁,以及市民生活等北平社会的方方面面,填补了沦陷时期北平社会研究领域内的研究和出版空白。而《北平抗战简史》则用通俗的语言、正史的风范,展现了北京抗战史最新的研究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北平抗战实录丛书”还尝试与北京电视台新媒体结合。读者可以通过扫描图书背后的二维码,进入“北平抗战实录”公众号,了解更多丛书相关信息,未来还可以通过公众号进入北京电视台新媒体网站,实现跨媒体联动。
    立足京津冀看北平抗战史
    作为北京市属出版单位的主力军,北京出版集团更是从京津冀一体化的视角策划反映北平抗战史的选题,从而帮助读者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思考三地的协同关系。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编写)一书,用翔实的史料,全面评述了1937年到1942年期间,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在今天的京、津郊区大部和河北省内东北大部地区,为驱逐日寇而战胜艰难曲折,从困苦失败中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荣历史,讴歌了以白乙化、陈群、包森为代表的一批先烈浴血沙场、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献身的英勇事迹。
    《证据:日本侵华暴行调查档案全编(京津冀卷)》(北京市档案馆编),第一次以零次文献的形式,收录了762份记录日寇在京津冀地区所犯罪行实证的历史档案,并附有释文。这些档案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罪行进行实地取证的调查资料。其内容均以“某人或某处被敌人侵害之事实调查”为题目,记述了数百位男女老少及私人房产、店铺、粮局、银号、医院、村庄等处被日寇侵害的真实过程,较全面地反映了战争中日本飞机对京津冀地区进行狂轰滥炸,以及保定沦陷后日军屠城的惨况。该作品为控诉和清算日寇侵华罪行,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铁证。
    多体裁再现抗战烽火
    《铭刻:中国抗日版画纪年(1931-1945)》是部图文并茂的作品。它收录了约500幅我国画家创作的抗日题材版画作品,其中包括直接反映抗击日本侵略者内容的版画,还有反映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将士形象等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作品,是迄今为止收录最为全面的抗日版画集。
    其他抗战主题精品图书方面,也涌现出不少佳作。《烽火连天的京西抗日岁月》一书作者王朝仪,是一位参加过京西抗战的门头沟籍老八路,至今京西地区仍传播着他“虎口脱险”的故事,他以第一人称回忆了青少年时代的生活以及参加党所带领的京西抗日斗争的历史,初次向读者展示了京西地区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红色影像》是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奋斗历程的大型历史画册,全书共收录了近300幅拍摄于1933~1951年间的历史照片。小说《铁血平西》重点表现了房山作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该书语言凝练,气势奔放、恢宏,是一部描写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史诗性作品。
    《北京抗战图史》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北京市档案馆 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 北京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在中国抗战的14年(1931~1945年)间反映北平地区抗战历史的近500幅珍贵照片,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的武装抵抗、“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北平各界的反抗斗争、抗日根据地援助北平城、欢庆抗战胜利等重大事件发生时的精彩瞬间。全书分为“救亡怒潮”“卢沟醒狮”“烽火长城”“欢庆胜利”4章共21节。
    《沦陷时期的北平社会》 谢荫明 陈静 著 北京出版社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整整8年时间,北平处于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刺刀下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对北平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书通过档案、报刊、文献、口述等大量资料,剖析了沦陷时期伪政权的建立与沿革、殖民经济与资源掠夺、思想奴役与文化统治、教育摧残与社会变迁,以及市民生活等北平社会的方方面面,真实地再现了那段血泪历史,同时也展示了北平人民不做亡国奴的斗争精神。
    《广源轮案》 黄朝琴 编 中国书店出版社
    本书再现了70余年前旅美华人与日本进行抗争的历史原貌,为我们打开了一部旅美华侨的抗战史,让我们看到在华侨的海外奋斗史中,不仅饱含屈辱血泪,亦有慷慨激昂、扬眉吐气的华彩篇章——这是中华民族种性的体现、精魄的凝聚。正是这份绵延千里、历经数代而不绝的兴国爱族之心,令“国祚屡斩而不殊,民族屡危而复振”。
    《战争启示录》 柳溪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坚定的共产党人李大波、成长中的女学生方红薇、日蒋两面特务曹刚这3个人物独特的生活经历,既描写了红格尔图、百灵庙战斗的场面,又展现了敌伪营垒里血淋淋的“通州兵变”;既颂扬了京、津、沪、保定等地我党地下工作人员深入虎穴的英勇斗争,又揭露了日寇上层高级将领——“南进派”和“北进派”、“海军派”和“陆军派”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该书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
    《国际视野下的北平抗战》
    梁怡 主编 北京出版社
    全书共6章,系统地展示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寇投降的14年间,外国人眼中的北平抗战情况。作者通过对多种历史档案、当事人回忆录、新闻报道、照片、各种战时的数字统计等当时外国人的文献资料分析,重点对北平沦陷之后日本的残暴统治、北平人民的不屈抗争,以及国际人士对北平抗战的同情与援助情况,进行了多侧面的展示,特别是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队和地下组织在北平抗战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做了充分论证。
    《隐忍与抗争——抗战中的北平文化界》 覃仕勇 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本书重点描述了沦陷期各大学的留平教授、文艺界的留守艺人以及国家馆藏资料文物的保护和转移过程,揭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往事,展示战争环境下文化界人士的特殊历程。书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学校的状况和教授境遇,北平学生的抗日杀奸团,书画界齐白石、李苦禅等,戏曲界程砚秋、齐如山等,以及北平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的馆藏转移,是国内第一本全面呈现北平文化界在抗战期间全貌的书籍。
    《中国抗日根据地发展史》 田酉如 著 北京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全面论述了在8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团体、抗日民众艰苦卓绝地战斗在敌后的英勇史绩,并再现了遍及19个省份的广大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前前后后、方方面面的史实。同时还对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交通通讯等多个方面,作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阐释,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全书分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在困难中坚持和发展、恢复和壮大四编,共计20章。
    《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的八年》 刘大年 白介夫 主编 北京出版社
    本书分为抗日前期、中期、后期和抗战中的中国文化四大部分,总计18章。用翔实的史料和严密的逻辑论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得道多助的血流成河的正义战争;8年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的14年抗战史中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8年抗战并存着由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分别控制着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既统一又相区别;8年抗战中文学艺术、文化思想理论所表达的民族精神、群众觉悟,是全国几亿人前赴后继、坚持抗战的灵魂。
    《百姓抗战故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编 北京出版社
    本书由“参军参战 奔赴前线”“血泪抗争 英勇不屈”“献金救国 倾力支前”“巾帼英雄 英雄少年”“以笔作枪 文艺抗战”等10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生动地讲述了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投身抗战、支援抗战的故事。他们中有送子参军的无私父母,有倾力支前的民工,有回国参战的海外华人,还有念佛不忘救国的僧侣……全书通过一个个感人的真实历史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与日寇浴血奋战、不当亡国奴的伟大斗争精神。
    《档案揭秘——抗战第一现场》 《档案揭秘·铭记》特别节目组 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本书首度联合全国30多家档案馆、20多家广播电台,以挖掘新的抗战史料为线索,走进历史幕后、直击现场,力邀著名军事史专家徐焰、马骏等,进行生动而鲜活的解读,描绘史料背后隐藏的历史细节与动人故事,以及我国广州、重庆、广西、山东、云南等16个省(区、市)的抗战岁月。该书用真实的细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付出与中流砥柱作用,不仅有血与泪的历史,更有光与火的力量与精神。
    《红色影像》 司苏实 编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是一本兼具收藏和研究意义的历史画册,共收录了近300幅拍摄于1933~1951年间的历史照片。这些图片包括红军官兵的训练生活剪影,八路军、新四军将士和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敌的写照,根据地军民劳动生产和民主改革的记录,以及解放军席卷残敌的画面,是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奋斗历程的大型历史画册。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刘青松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书写了卢沟桥在建成后的800多年间,作为一种象征被铭记的人、事、物,它的艺术价值、文化底蕴、抗战风云及其历史象征意义,它与北京、中国的精神纽带,与“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新国家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部重新发现卢沟桥之美、北京城市脊梁之厚重的历史地理之书,也是一部张扬卢沟桥精神,发出中华民族“醒狮”宣言的时代风貌之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