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8月30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部等部委联合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的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本届图博会展览面积增至6.6万平方米,共设综合馆、专业馆、国际儿童教育馆、海外馆、销售馆等5个展馆,功能丰富多元;参展国家和地区82个,参展商2302家,其中海外参展商(含港台)1305家,展出中外图书近30万种,1000余场精彩的专业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将轮番上演——图博会多项指标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它已不仅是中国出版业的名片,更是国家的文化名片,是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1986年初创之时,图博会功能单一,只为我国图书馆界采购国外科技类书刊服务。如今,图博会已由最初的以引进为主,发展到现在以版权贸易、专业交流为主,兼具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公共外交、促进全民阅读等功能的多元定位。走过28年的传奇历程,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书展平台,为亚洲最大的国际书展,更是跻身于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书展之一。尤其是,在全球书展业皆风声鹤唳、萎缩下滑之际,法兰克福书展8号馆都已取消,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各项指标一路上扬,堪称奇迹。
  在全球书展业当中,缘何图博会一枝独秀?“家门口”的世界级书展究竟是如何炼就的?自1986年以来,图博会走过了怎样的历史进程?折射了中国出版怎样的发展轨迹?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
  现在,正是解密时刻。
  图博会升级
  “对图博会的发展而言,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图博会承办方、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张纪臣说。在他看来,北京图书博览会发展到今天,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首先是得益于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得益于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指导,得益于科技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出版集团、各组委会成员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具体参与,也与中图公司历代中图人的努力和专业会展团队密不可分。
  1986年,图博会由中图公司创办,后来由政府部门主办,中图承办。一路走来,中图一直有一支专门的会展团队来策划、组织、实施图博会相关业务,力求每年都有创新,丰富拓展图博会的功能、定位,为中外出版交流、文化交流搭建平台。
  从内容创新看,今年的图博会新增国际儿童教育馆、销售馆,进一步丰富拓展全民阅读、大众销售功能。“不光是版权交易、专业人士交流,我们想集体呈现国内外最好的童书,让中国的家庭、儿童参与其中,以熏陶、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此外,配合全民阅读的功能,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与北京国际图书节融为一体,有机融入大众阅读。
  功能创新方面,今年的图博会多项举措促进版权贸易,特别是版权输出。譬如,所有参展的中文图书都贴上“版权信息卡”,用英文注明作者、出版社、书名、内容提要等;中图举办版权贸易经理人沙龙、“10+10”出版人圆桌会议,包括对中方出版社进行的“走出去”的培训等。
  形式创新方面,本届图博会打破了往届北京地区出版社一个展馆、外地一个展馆的格局,按专业来划分,更有利于业务交流;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图博会国际出版论坛,原来只有主论坛;现在则是上午主论坛,下午分论坛,设“一带一路”、出版业与融合发展、阅读与出版3个主题,交流更充分。
  今年的图博会服务更加周到,更加人性化,也更加务实。比如说,新国展比较远,但市内又没有能够容纳六万多平米展场的展览中心,怎么办?“我们今年设六条班车专线,设三元桥、工体等六个出发点。同时,现场设摆渡车、指示牌,各方面来提高服务质量。”
  如你所见,图博会在日益丰富拓展自己的功能,这也与国际一流书展由单一型向多元综合型拓展的趋势相吻合。
  “我们是国际书展,必须对接国际做法。另外,我们需要适应数字时代书展的要求,以及版权贸易、文化交流过程当中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央领导、各部委领导,包括行业提出的要求,以期持续达到世界一流展会的水平。”
  张纪臣分析,世界范围内的书展大致分三种:一是综合类,一是销售类,一是纯专业类。原来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美国BEA书展等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书展,都是纯专业类的以版权贸易为主的专业性书展;法国巴黎图书沙龙、香港书展等则以销售为主,或为兼具版权贸易的综合性书展,版权贸易不是第一位的。专业性书展,像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美国BEA书展等,这几年都在向综合性的书展转型。所谓综合性,就是增加了阅读功能、销售功能、贸易的功能、文化交流的功能。
  当然,在成为综合性书展的过程当中,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目前对这几个专业性书展来说,版贸功能依然是第一位的”。
  “家门口”的国际书展
  在家门口建构一个广有影响的国际书展平台,显然,对实施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全球出版产品版权贸易与商贸合作、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价值观念与世界的交融与对话、公共外交等诸方面,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扩展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话语权,书展是一个最佳的平台。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可以说,从总统——最高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对书展平台都是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认真培育和呵护。”张纪臣提及,包括我们国家,对北京国际图书图博会也是非常重视;从开始创办,包括后来各届,都有党及国家领导人来指导工作。
  所以,书展的文化交流功能、外宣平台功能日益凸显。今年的图书博览会吸引了阿拉伯世界、“一带一路”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数千位作家、文化名人、出版人前来,“我们有机会向他宣传展示、推广中华文化,让他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
  其二,文化话语权的功能,包括出版行业话语权。中国是出版大国,包括数字出版,去年达三千三百多亿的产值,“国外同行一听就非常羡慕。在专业交流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学习国外的经验,中国好的作品,发展的措施、方法等等,也得到了展现”。
  其三,家门口的“走出去”平台。随着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国外参展商来参展,一方面是来推广他的作品,同时越来越多购买中国的版权,与我们合作。与之同时,“美国的出版人跟英国出版人,英国出版人跟日本出版人也在进行交流。以前是中外交流,现在还有外外交流”。图博会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搭建的是国际出版交流平台。中国出版业整体呈现的版权贸易是逆差,但近几年来,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都实现了贸易顺差,比如去年,版权引进与输出之比是1:1.48。
  中图讲的“老”故事
  三十年前,图博会以引进为主不足为奇,因为那时候,我们主要的科研教学资料均靠引进。其时,中图公司隶属科技部,承担起服务于国家科教兴国的任务,引进国际先进科技资料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图公司与共和国同龄,1949年11月成立。成立之初,我们就定位于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教育的发展,服务科教兴国战略,同时,做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窗口。最开始,我们以引进为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文化‘走出去’的职能要求越来越迫切。”
  由此,中图承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从最初的以引进为主,到服务中国出版走出去,国际传播的功能越来越强。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图博会的专业活动策划、功能拓展、服务创新等方面,中图的会展团队在总局和组委会的领导下,均围绕着“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而展开。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谈及历代中图人对北京图书博览会的感情,“很难用一句话表达”,“我们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视为中图公司的金字招牌,是中图公司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委会的领导下,历代中图人倾尽全力、调动一切资源来打磨这个金字招牌。从1986年创办开始,中图就有专门的部门机构、专门的团队来负责图博会的策划、组织和实施。现在,中图会展中心有30多位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而平均会展从业年龄在10年以上,这是全国唯一、世界少见的一支这么多年来持续打造的书业会展团队。
  尤其是,在发展图博会的过程当中,中图尽力发挥行业优势,发挥进出口桥梁的优势,挖掘升华图博会的功能。历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图积极打造版权中心;组织若干专业活动,如国际出版论坛,是世界出版人公认的水平很高的专业交流盛会;与国家版权局一起合作的版权贸易研修班坚持20多年,对全国的版贸人员进行培训;国际出版人与国内图书馆馆长的论坛;今年,为促进“走出去”,图博会专门设立中国图书馆配区,由中图组织,把国外的图书馆、书店、采购商、销售人员请过来,进行现场采购,并与中国的出版人进行交流。
  29年持续心血浇灌,数代中图人的不断努力,图博会这个当年的“新生儿”,如今风华正茂。

(来源 :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