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全球来看,版权贸易比较活跃的国家,其版权代理也都非常活跃。一些代理公司已发展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形成庞大代理网络的公司。版权代理公司在信息、资源等方面有许多出版社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利用版权代理公司开展版贸工作并与这些代理公司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出版社而言极为重要。
  专题受访人
  敖 德(耕林童书馆总编辑)
  邓逗逗(海豚传媒国际版权部高级经理)
  韩 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国际合作部版权经理)
  牟沧浪(北京森林鱼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编辑)
  卢 俊(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小中信负责人)
  李 佳(童趣出版公司编辑主任)
  洪星范(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
  高效能筛选
  挖宝是所有出版人的共同想法,这也是出版人的首要能力:筛选能力。这里面没有什么捷径,虽然的确有运气的成分,筛选能力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出版人对作者的创作风格、内容价值、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产品对应用户的显性和隐秘需求、流行趋势等多重变量要素具备综合判断能力,这么说起来就实际上没有捷径可走,但是也有一定的捷径那就是:众人追逐的,多半是机会最大的,但是与此同时也意味着风险最大,性价比和风险是一对不离不弃的冤家。跟版权代理打交道没有太大的技巧,最大的技巧就是总是能发现那些有价值的产品,并且超预期的完成他们对你的期望。要清晰地告知版权代理你要什么,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和热情。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如实地、按时按量地给版权代理提供版税报告和支付报告。
  了解自己的需求
  外版选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版代书讯,一是自主寻找。很多童书编辑每天能收到若干书讯,特别是各种国际书展的前后,书讯更集中更多。如果是已经入行数十年的编辑,并且迄今仍活跃在一线,就会明白什么书适合自己,以自己的能力能做好什么。了解自己,才有可能把书做成,才能叫挖到宝,否则宝也会被埋没。做成了,下次才有机会挖到别的宝。
  不追流行
  敖德2004年进入少儿出版,一直做引进版图书,跟版权代理公司保持良好关系,他表示要做到两点:一、守信,引进的图书,每年按照真实的销售数字,如实申报并支付版税,二、所引进的图书,一定要做好。无论是编辑环节,还是印刷环节都要做好,当然如果在原版的基础上再有新的提升和改变,会令版代和国外出版社更加满意。至于能不能挖到最新鲜的产品,他一贯的做法是按照自己的出版理念和公司特色去主动寻找产品,不太关注最新或者说最流行,“给孩子最需要的书,而不是好卖的书,当然,对于国际的出版潮流和趋势,什么样的书畅销,我们还是能够及时了解到的”。
  发掘品牌价值
  如果说引进童书和原创童书的发掘点有什么不同,引进童书重在发掘品牌,而原创童书重在发掘作者。本质上,两者之间是相关的,但略有不同。对于外版童书来说,大牌社的名牌产品,基本就是品质和销量的保障。比如英国DK的童书,永远是各出版社争夺的焦点。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是引进成本的扶摇直上,以及经营风险的持续增加。现在不少出版商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小语种国家的童书产品,当然,选择的标准还是一个,经过市场检验的品牌产品。对于外版童书,编辑选书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插画的画风,这对一本童书的畅销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千万要慎重选择。
  在大社名品之外寻找惊喜
  每年几个比较重要的书展上,编辑们都会盯着国外的大型出版集团,但除此之外,去逛逛那些不太知名的出版社,或许会有意外惊喜。国内外出版社在经营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国内出版社以品种数取胜的时代,国外的出版社已有仅凭一种图书便存活半个世纪的事例了。外版书是否出自“名门”出版社,并非畅销的重要指标。文本内容才是畅销书的生命。许多引进到国内的畅销童书,其版权都是在一些小型出版社手里,有的甚至是一家经纪公司。
  跟版代紧密互动
  随着童书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品种的细分,版代公司的业务划分也越来越细致,绘本、科普、少儿文学、玩具书、动漫、历史等,在与版代联系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出版需求,有个主攻的方向。确定出版方向后,就可以联系有相关产品的版代公司,去拜访他们,在那里可以看到很多样书。
  如果与版代公司是初次见面,需要将出版社的情况和需求给对方做详细的介绍,尤其是相关的绘本产品,比如,童趣经营了13年的米菲绘本,该产品在低幼绘本领域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这样的成功经验,会给出版社加分。当编辑看到心仪的好书时,就要给出相应的报价,尽快签合同了。合同签订后,仍然要与版代公司保持良好互动,定期提交版税和该书的有关情况,让版代公司看到出版社为此书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毕竟,良好的业绩是最好的回馈。一旦有了成功合作的项目,此后,版代公司就会陆续推荐相同作者和风格的作品,形成良性循环。相对一般出版社1~2名版权编辑的配置,湖北海豚传媒有6名版权编辑,负责各自区域的全面对接,她们当中有从事多年版权事务的孩子妈妈,有从小就立志要做编辑的推书狂热者。无论是日常的邮件、电话,还是每个季度一次的登门拜访,都从来没有间断过与版代紧密的互动。对于一个没有位于版代集中地北京的出版公司而言,尤其需要付出相对更多财力、物力和精力。
  搜集有效信息
  专注投入的力量,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跟踪Publisher’s weekly、Kirkus、School Library Journal等国外出版平台的重要书评信息,阅读来自各大版代的推荐,跟踪亚马逊网站上当月、当季、当年的编辑推荐和纽约时报畅销书,以及读者分享平台goodreads等。大量积累可以让编辑对书的经验和直觉转化为实际的判断力。通过书展、版权代理、国外网站收集资料,选取销量好、并且有获奖背景的图书。当然,作者的知名度也很重要。这些都是选书过程中的“硬件”指标。因为销量能够体现作品在读者市场中的接受程度;获奖情况是对作品内容、表现形式乃至思想内涵的肯定。至于作者知名度,名家名作历经读者和时间的考验,会有更多的佳作,比如中少总社引进的“丁丁历险记”、“林格伦”系列、“罗大里”系列,都是名家名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次是要考察是否符合国内儿童的阅读兴趣。现在少儿书引进项目主要是绘本和儿童文学两类。绘本类图书在内容上要考虑其文本和插图的结合度,故事本身是否有趣,插图是否有艺术性,是否能吸引孩子,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文学类的图书,除了文本本身的文学性、艺术性之外,还要考虑是否符合中国孩子阅读习惯,是否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
  编辑要学会看世界
童书编辑不仅需要和版代公司保持良好关系,尽可能通过国际书展或者登门拜访与世界顶级出版社,包括美国企鹅兰登、英国布鲁姆斯博瑞、德国柯莱特、法国纳唐、日本学研等实现链接,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在沟通项目、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学习最新的出版理念,紧跟世界出版潮流。除了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最新趋势和实操经验,还需要关注离大陆最近的我国台湾出版商、书店,在童书开发以及对于中华文化传承上的文本创新做法。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