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新闻引发了国际出版业的骚动,英国培生集团将金融时报集团以8.44亿英镑出售给日本《日经新闻》公司后,又欲将《经济学人》杂志出售给意大利阿涅利家族。更有一系列消息暗示,在3年之约满后,培生欲放手企鹅兰登书屋,彻底放弃出版行业,转型为“世界领先的学习公司”。虽然对于资本市场,这只是个几十亿欧元的生意,但对于出版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地震。今年7月发布的《全球出版企业排名报告》显示,培生集团依然雄踞首位,“领头羊”的出走对国际出版意味着什么?是出版业利润太薄还是教育服务业的诱惑太大?对培生的解读,或可管窥国际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逃离之因:大众出版、数字出版不景气
国际大众出版业整体不景气。在大多数市场,数字出版收入在整体市场占比甚小(大部分低于10%),仍不能抵消传统书业衰退带来的整体下滑。
从培生年报看,并未感受到大众出版业务——企鹅兰登书屋(PRH)给其带来的经济压力。贝塔斯曼近期财报披露,2015年上半年企鹅兰登书屋的强劲增长使2015财年成为其近7年来最成功的一年。但近期披露的各种消息都暗示,培生很有可能卖掉企鹅兰登书屋,这又是为何?
尽管PRH表现耀眼,但大众出版业整体并不景气。从2014年国际五大出版商的财报整体来看,经营利润上涨的只有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完成了对禾林出版社的收购。2014年进入全球出版业排名榜单前20的大众出版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如阿歇特图书公司下滑3%,艾阁萌下滑7.7%,瑞典的Bonnier集团下滑2.9%。2014年在并购领域没有行动的西蒙·舒斯特、拉加代尔、哈考特3家出版社由于没有大的并购行动,销量和收入均有所下滑。
数据表明,在大多数市场,数字出版收入在整体市场占比甚小(大部分低于10%),仍不能抵消传统书业衰退带来的整体下滑。而国际出版界电子书增速的整体下滑更是让市场蒙上了阴影,美国出版商协会(AAP)最新数据表明,前5个月出版市场整体销售同比下降5.8%,其中电子书下降得更厉害,达10.2%。
而这与近期五大出版商相继与亚马逊完成新的销售协议不无关系,电子书定价模式从此由采购模式转为代理模式。几大出版商都受到了影响,西蒙·舒斯特的电子书销量占其总销售额的比例从2013年的24.4%下降到2014年的23.2%,阿歇特从30%下降到26%。
在数字出版的深度改革下,大众出版一时阴霾一片,教育出版市场也不是完全晴朗。2015年,圣智破产重组后的首个财年,营收同比下降2.2%。霍顿·米夫林·哈考特公司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2013年11月上市后才勉强摆脱破产。作为世界三大教育出版公司的麦格劳希尔教育的经营也不甚乐观,2014年总营收达到18.5亿美元,净亏损高达3亿多美元,2015年的亏损还在持续上升,营收也呈下滑态势。
逃离目的:专注核心领域强者更强
教育与出版都是较为成熟、充分竞争的行业,培生退出大众出版与新闻集团退出教育业,都是为了将更多优质资源投入优势领域,实现强者更强。
培生的教育化转型,首要考量是市场前景。
在过去5年,国际教育是培生增长最快的业务,销售额和营运利润每年都以16%的速度增长。而国际报刊和图书出版市场整体低迷,在培生整体业务板块中逐渐边缘化,例如2014年《金融时报》的销售额为3.34亿英镑,占集团利润不到7%,培生教育集团的比例则超过80%。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环境更加优越,这也是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新闻集团表示将对旗下教育部门资产减记3.71亿美元,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汤姆森最近表示,该公司拟出售旗下教育业务,并正在与潜在买家进行“高级阶段”的谈判。如果售出教育服务业务,意味着新闻集团将专注于新闻出版传媒领域。培生与新闻集团都是相关行业的巨头,一进一出恰似出版界与教育界的“围城”。
这是否意味着教育和出版业务难以兼顾,实现协同效应呢?
事实上,培生并未完全离开出版产业,其教育出版品牌朗文等将继续保留在培生教育出版集团,这块出版业务已很好地实现了与教育服务的融合,从而实现从出版到职业及语言培训、考试服务的产业链贯通。但大众出版业务——企鹅出版集团和报刊出版业务并未实现与教育业务的很好融合。
坚守行动:并购扩规模 直面消费者
无论是大众出版还是教育出版,都是有阴也有晴,面临着转型与市场重新洗牌的压力。国际出版业正在寻求新的增长点来刺激平淡的市场,或通过向教育服务、知识服务转型,或通过资产重组,或通过深挖渠道、拓展用户以及向新兴市场进军实现专业化、规模化与国际化。
首先,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减少成本,是国际出版企业的可选项。
例如2014年出版企业财报中表现最为耀眼的哈珀·柯林斯和企鹅兰登书屋,都是通过合并的“投资组合效应”实现了业绩的改善和经营收入的大幅增长。兰登书屋与企鹅出版社于2013年7月合并,2014年7月收购了桑迪亚纳出版社(Santillana Ediciones Generales)。企鹅兰登书屋2015年财报显示,其2014年总收入增长了25.2%。哈珀·柯林斯收购禾林出版社之后,其2014财年总收入增长了6500万美元,新闻集团同时预测哈珀·柯林斯与禾林整合后可节约2000万美元成本。
出版企业合并后,营销网络、版权资源的整合都为发展带来了新空间。并购禾林后,哈珀·柯林斯在全球的办事机构增至15个,能够以16种语言出书。这种国际性的延展使出版社在购买版权时能更有分量,收益和覆盖面也更大更全。
兼并重组除了短期内实现资本有效运营,提升企业价值,还是拓展新兴市场、完善核心业务结构的有效手段。例如培生集团的教育服务业务就是通过不断的并购形成,2009年培生以1.45亿美元收购华尔街英语,2011年以2.94亿美元收购环球雅思。2012年5月,培生以1.4亿美元收购计算机考试服务商Certiport,之后又以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在线学习服务商EmbaNetCompass。2013年收购巴西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Grupo Multi……
其次,在教育出版+教育服务的路径上,教育出版集团大有可为。
霍顿·米夫林·哈考特今年4月以5.75亿美元收购学乐出版集团旗下的教育技术公司EdTech,预计每年将节省成本1000万~2000万美元。威立向在线教育服务领域的开拓,成为其近年来业绩增长的最大亮点。该集团打造的Deltak平台提供在线攻读学位课程,通过与教育机构的合作,提供从技术到内容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截至2015年4月的2015财年报告披露,威立年收益同比增长4%,从17.75亿美元增长到18.22亿美元。其中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收益占到了总收益的60%,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
第三,电子书订阅模式和图书馆借阅模式曾广受出版商抵制,但最近都出现了破冰。目前五大出版商中只有阿歇特与企鹅兰登书屋没有采用电子书订阅模式。
第一家与Playster进行合作的出版商哈珀·柯林斯,从今年3月开始向其提供1.4万种库存书。
麦克米伦从今年1月开始扩大与订阅电子书平台的合作,在Scribd和Oyster上各自增加约1000种电子书,将原来的电子书提供数量翻了一倍。
2015年4月,企鹅兰登书屋与北欧的订阅服务商Mofibo签署协议,授权上千种英语有声书供其销售,同时近9000种有声书也上线订阅服务商Scribd的平台。这两单协议对于Mofibo和Scribd极为重要,品种数分别增长到5000种和4.5万种。
此前,西蒙·舒斯特已将重版电子书授权给Mofibo销售。2014年4月,西蒙·舒斯特与Playster合作,正式成为第二家在订阅模式数字内容平台上提供电子书的主流出版商,并同时向两大订阅服务平台Scribd和Oyster提供电子书。今年9月,西蒙·舒斯特在Kindle Unlimited中添加两种电子书,打破了五大出版商联合抵制KU的僵局。
截至2015年6月,哈珀·柯林斯、西蒙·舒斯特、麦克米伦先后与儿童电子书订阅服务Epic展开合作。Epic主要向12岁以下的儿童提供高质量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图书。哈珀·柯林斯还在K-12学生的数字内容平台Actively Learn上添加数千种畅销电子书。
第四,各大出版商加大了直接接触消费者的力度,发力D2C业务(Direct to Customers)。2015年3月,企鹅兰登书屋英国花费百万英镑开办了直面消费者的自有品牌网站,其在美国的直面消费者的新网站也同期发布。2015下半年还会发布一系列企鹅品牌的消费者网站。企鹅兰登书屋CEOMarkus Dohle表示,在以读者为导向的市场中,这是重建与消费者关系的重要方式。哈珀·柯林斯去年9月在美国发布其直面消费者的网站,随后也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布,同时还发布了免费的手机APP——HarperCollins Reader。
为了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扩展用户接触面,出版机构还通过与分销机构合作,收购分销平台来实现。霍顿·米夫林·哈考特是典型代表,在今年一季度与教育内容分销商MBSDirect达成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更新与电子书分销平台LibreDigital的合约。同时它还收购儿童电子书订阅平台MeeGenius,在面向消费者的直销D2C业务上持续发力。
西蒙·舒斯特近日与手机内容推送服务商佛力(Foli)合作,为美国各机场、博物馆和酒店的用户免费提供获取完整版电子书的渠道,以此扩大图书的受众规模。
第五,国际出版商加大了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布局和投资力度。哈珀·柯林斯本年度财报显示,主要增长来自于对拉丁美洲的投资,柯林斯印度成为旗下全球业务增速最快的部分,增速高达40%。2014年夏天,哈珀·柯林斯收购禾林后不久就开设了德国、伊比利亚、西班牙办事处,实现其全球化的转型。哈珀·柯林斯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默里表示,“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正在从一家英文出版商转型成为真正的全球公司”。
据《2014新闻产业分析报告》披露,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业营收增速已回落到2.7%,利润下降1.3%,与发达国家一样进入相对饱和成熟的阶段,如何实现新阶段的转型与发展,国际出版同行的上述探索实践或许值得借鉴。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