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为提高经济效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以及各大出版集团也正在敦促各家出版社化解库存图书,而且还下达了列入年终考核的化解库存的目标任务。据笔者了解,各出版社化解库存的办法甚至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库存的图书以几毛钱一斤的价格卖给造纸厂化浆。笔者作为出版社的一名老员工,每当看到一本本经过作者精心撰写、编辑精心加工、设计师精心设计、承印厂家精心印制的图书,被一卡车一卡车拖去化浆时,心里是十分难受的。
于是在编辑实践工作中,一方面经过自己和作者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库存;另一方面如果一旦判断有误,出现了库存时,也要想尽千方百计,主动通过比化浆更有效的办法来化解库存,让库存图书能为社里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如何有效地化解库存,必须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放下身段 作者资源须活用
每一种图书,无论价值高低,也无论影响大小,都是作者多年心血的结晶,在作者心中就好比父母眼中的孩子一样,都是最优秀的,也都是爱不释手的。一旦知道凝聚了自己多年心血和汗水的劳动成果,即将拖去化浆时,任何人从内心深处都是难以割舍的。
化解之道:只要出版社尤其是该书的责任编辑敢于放下身段,主动与作者联系,商量化解库存书的办法,一般情况下,作者是会利用自己的资源想出许多有效的办法来的。例如,笔者曾为湘潭大学副校长王继平责编过一本学术著作《晚清学术思想研究》,这本学术著作洋洋洒洒50余万字,定价58元一本。出版时除了作者用书外,湖南人民出版社还在作者用书的基础上加印了3000册,但通过一年多的销售,库存了1500多册。当社仓库提出要处理掉这些库存图书时,笔者与王继平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了友好沟通,他答应以45%的折扣回购这些库存图书。王继平的这本学术著作,仅库存图书就为社里赚回了4万多元。又比如,笔者曾为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唐海燕责编过一本学术著作《湖南地方音乐研究》,出版社考虑到这本图书独特的学术价值,除了作者用书外,也加印了3000册。经过一段时间的销售后,未达到当时预估的销售效果,库存将近2000册。社仓库要处理这批图书时,笔者与作者进行友好沟通,作者把这本定价48元一本的图书以45%的折扣回购了全部库存图书。
心语:笔者一直主张,每一种图书都要建立一种责任编辑、作者、社营销人员三位一体的营销机制。图书付印前,三方要进行充分讨论,科学确定图书的首印数。销售过程中,一旦出现滞销的现象,要在图书责任编辑的主导下,召集有关作者,社营销人员,及时商量对策,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绝不能听之任之。不能让一本凝聚了作者、责任编辑等许多人心血的图书,最后惨死在营销环节,最终化浆了之。
寻找途径 特殊渠道管大用
湖南人民出版社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家图书出版单位,经过60多年的积累,出版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巨大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经典图书。这些图书是深受一批研究者和收藏者欢迎的。但由于出版社和读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往往这些优质图书到达不了一些特殊的读者手中。
化解之道:2013年,笔者及笔者的团队曾责编过一套大型丛书“湖南文艺六十年”,共有17卷19册,当时出版社就千方百计通过湖南省文联各专门协会扩大订书数、书商包销、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配等办法,使项目利润翻了一番。这个例子说明,像这类大部头图书,一旦出现库存积压,也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化解的。比如,湖南人民社上世纪90年代曾出版过一本大部头单本图书《黄埔军校名录》,2014年山西的一位老板上网查找资料时,发现了湖南人民社有这样一本图书,于是主动与出版社联系,在对这本图书的内容进行补充以后,重印了1000册。这样一本老版图书,经过大家的努力,给社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笔者与一位做大部头、高定价图书直销的朋友参观出版社版本图书室时,他对湖南人民社出版的“六体书法大字典”“中国经济通史”“中国货币通史”“中国文学编年史”等大型丛书,表示了代理直销的浓厚兴趣。如果这类大部头图书,一旦有了库存,就可以找到这样的特殊渠道,把库存化解掉。
心语:对于价值巨大、制作精良、印制精美、部头很大、定价又相对较高的图书,一定要寻找到一些特殊渠道加强销售。一旦出现库存,尤其要寻找到一些特殊渠道来化解库存,千万不要轻易地把这些图书做化浆处理。
做好馆配 开启另外一扇门
库存书在出版人眼里可能是负担、是包袱,但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宝藏、是资源。因此,把这些库存图书用好用活,使之能给出版社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不失为是一种处理库存图书的妙计良方。
化解之道:全国有3000多家高校图书馆,3000多家公共图书馆,还有数以万计的中小学图书馆,如果把库存书有计划、有步骤地免费赠送给这些图书馆,并与这些图书馆建立起友好联系,这将为出版社今后打通图书馆馆配渠道是大有帮助的。一家出版社应有2~3个人的团队来专门做图书馆馆配。假设一家出版社能与全国3000多家高校图书馆和3000多家公共图书馆建立起友好联系,累计就有6000多家了,假设某种图书每种馆配一种就可达6000多种,假设每种馆配2种,就达12000多种。图书馆馆配,一般每种图书装配2~5种,其市场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出版社的经营者要做个有心人,要通过库存书有效的化解,与这些图书馆建立起友好关系,为出版社未来的生存开启另外一扇门。
心语:这种做法,作者是满意的,图书馆也是满意的。出版业内人士经常说,要让每一种图书都能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把库存书免费赠送给全国各大图书馆,应该是图书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有益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有些人热衷于把一仓库一仓库的库存书化浆,是与他们个人丰厚的回报分不开的。一有图书化浆的消息,一些再生纸厂的人员就整天围着出版社的决策者,迫使他们下决心走化浆这条道。事实上,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
笔者作为一个老出版人,一直以来就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动不动就把一本好端端的图书进行化浆处理是不对的。这种做法过于简单,过于草率,也过于对图书的作者和责任编辑不负责任,尤其是对图书这一人类文明成果传承的载体是极不负责任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