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产品我做主”
  从最初的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的一员到如今整个集团公司的总编辑,许剑秋在出版行业打拼了二十多年。对于每天打交道的这个行业,他有着自己的顿悟和理解。“出版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编辑在职位当中该是什么?出版行业到底该如何理解?”对于这些问题,许剑秋总结为“出版社是一个思想经纪平台”。
  “书是承载思想的载体。我们有一个口号,编辑是思想的经纪人,卖思想、卖知识、卖文化。我们应该从思想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出版,而不是从卖书的角度来看。当从这个角度看出版的时候,出版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出版只是这个产业链的切入点,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许剑秋感叹道:“出版社仅仅是做书吗?可能是做一份研究报告,也可能是做咨询工作,这是个完整的思想产业链,出版在思想产业链当中,不仅仅有书,还有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
  在从事出版工作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在出版社的管理方面,许剑秋也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他认为,出版社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才管理。但是对于出版社来说,选对人很难。而东方出版社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独到的一面。他们选择的人基本是从来没做过出版的,这样的人不会受传统出版的限制,能够跳出传统出版做出版。
  而东方出版社在架构管理方面的确也跳出了传统出版的规则。整个出版社没有营销部门,没有版权部门(筹备),也没有数字出版部门,所有的事情都得编辑自己去谈。这在很多传统的出版社是很难想象的,但东方出版社却做到了运筹帷幄。
  “真正的业务部门是编辑部和发行部,其他部门都是服务部门,包括总编室。”许剑秋介绍说,“我们实行产品经理制,我们的口号是‘我的产品我做主’。编辑成为产品的经纪人,有利于提高编辑的主动性。编辑们很苦也很累,但是他们做的事情锻炼人。你干得多是因为你有权力,没有权力的编辑就不是好编辑。”
  据了解,东方出版社即将成立两个部门,即国际业务科和数字出版科,这些部门作为支撑和服务部门,也是为编辑提供服务的。
  很多出版机构都设有营销部门,这是目前国内图书营销工作的重要支撑平台。而东方出版社的营销工作全部都是由编辑来完成的。对此,许剑秋认为,计划经济时代会设置一个营销部。然而图书营销不是简单的所谓产品推广、作者和品牌的打造。营销应该是贯穿于“产品研发”过程的从始至终的,最好的营销从产品研发开始,书出来了,营销已经做完了。这样,营销的责任主体是编辑。当下的营销手段也变得多样起来,主要以自媒体为主,每个编辑部都有一个微博、微信,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自己产品的营销。这样的效果可能比集中设立的营销部门要好很多。
  树立经管类图书的一面旗帜
  近几年来,出版行业全面进入市场化运作后,一个出版社的产品结构和市场战略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谈到东方出版社的市场战略,许剑秋说,目前主要分为三块市场:大众市场、教育市场、公益市场。出版社的整个布局和结构都是以市场为基础。从发行的角度来看,也是分为这三块。这其中公益市场主要针对政府捐赠,比如农家书屋、图书馆捐赠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管理这门源自西方的学说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在各种管理学说层出不穷的时候,国内对于管理学的内涵和实际应用却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原始认知状态。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出版行业作为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平台,其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
  对此,许剑秋感叹道:“有些人通过实业改变中国经济,我们出版人则通过出版传播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以改变中国的思维,由此逐渐演变成我们自己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
  “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去引进一些管理类图书,比如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真正的制造业还是很落后,我们就引进了日本的制造业管理图书。另一个就是服务业。”许剑秋说,“东方出版社很多管理类图书都是非常实务的,会告诉你店面如何设置,你去喝咖啡,会享受到什么样的感觉和服务。这也就是‘服务的细节’100本,‘精益制造’100本,就是我们的‘双百工程’。”据了解,东方出版社经过内部讨论,确立了“双百工程”出版战略规划,预计用5年的时间,陆续引进在制造行业独领风骚、服务业更是有口皆碑的日本系列书籍,以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这套书销售过程中,80%的品类都加印过,市场反响也不错,是常销书,可以连续销售十年二十年。目前国内市场真的需要这些东西,所以我们会不断寻找日本最优秀的作品来引进,我们跟日本竞争不仅仅是资源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能力的竞争。”可以说,东方出版社在经管类图书的打造方面,已经为业内树立了一面旗帜。
  数字出版应成为出版社的内部基因
  早在1998年,许剑秋就曾主持创办了“人民时空”网站,首开图书、音乐网络有偿下载和网络数字印刷业务之先河。从这个层面来说,许剑秋是中国第一个做数字出版的,他回忆道:“那时候的银行卡,只有一种卡可以用来进行电子支付,就是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一卡通下面的一网通。”可想而知,开展此项出版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如今,网购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生活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情况下,出版的形式也顺应了这种潮流,进入数字出版甚至全媒体时代。
  2013年,是公司数字出版业务的全面启动年,东方出版社正在为未来的数字出版转型做好基础建设工作。许剑秋介绍说:“实施全媒体战略主要是要抓好两个关键点:一是内部机制的建设,我们计划的做法是:编辑部门是产品研发和营销的责任主体,发行部门是网络发行的责任主体,总编室是协调和服务的责任主体。这样的机制设计就是使全媒体出版战略能够内化为全公司的正常业务和经常性业务,顺利实现从传统出版到全媒体出版的转型;二是外部合作平台的选择。下一步东方出版社要做好三件事:首先是选择信誉好的大型国际化的平台。其次是做好‘手机阅读图书馆工程’,努力使之成为国家级数字出版平台之一。再次是开发数字图书版权运营平台,此平台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版权保护技术(DRM),以拷贝控制为核心,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运用云计算技术运营数字图书资源。”
  对于东方出版社的全媒体战略,许剑秋心中也有很多感慨:“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为什么把权力和责任放在编辑部,只要几个平台一对接,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数字出版业务应该成为出版社的内部基因,DNA,而不是外挂的东西。很多人说做全媒体,做数字出版,只是形式上的事情,不是实质上的事情。而对我们来说,这是个服务平台,数字出版就是按一个按钮上线了。前期和后期的工作都由不同的部门来完成,数字出版是贯穿在出版社各项工作当中的。”
  画外音
  在对许剑秋进行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心里常常会产生一些感叹,许剑秋的很多观点和态度,东方出版社的很多做法和策略,都是对传统出版行业规则的一种创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颠覆,这样的创新和颠覆,不但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稳扎稳打的努力。也许现在我们看到的成效只是细微的,相信在他们的坚持和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打造出一批可以屹立于东方的“东方品牌”图书产品。
  2010年1月7日,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作为企业实体独立运营,将进入实质性阶段。东方出版社将作为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的主要品牌运营。作为企业实体主要品牌的东方出版社,在始终坚持正确出版导向的前提下,作为市场主体,致力于国内外优秀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大众文化生活读物的出版,为服务公益事业主体、发展文化出版产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许剑秋,人民东方出版传媒公司(东方出版社)总编辑。1998年,他曾创办“人民时空”网站,首开图书、音乐网络有偿下载和网络数字印刷业务之先河。2009年,他亲自策划的《郎咸平说》和《活法》两大书系,销售近180万册。许剑秋打造的经管类图书在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在财经书领域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2012年,他又主持并发起策划“双百工程”出版战略,预计用5年的时间,陆续引进在制造行业独领风骚、服务业更是有口皆碑的日本系列书籍,以服务于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这在业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久前,记者采访到了许剑秋,他就自己的出版从业心得、管理经验等与记者进行了一次畅谈。

(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