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中,我策划组稿并统筹的《我和我的爱心团队》一书榜上有名,这本书还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全额资助。在此,我想谈谈该书的编辑历程。
  前期调研 确定报道团队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的通知刚发出来时,出版社组织讨论,当时我就想到前不久《新闻联播》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思路吗?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选题思路有了,我马上进行市场调查。我发现,早在2011年关于郭明义的图书就出现了,这些年还陆续出版了不少相关读物。哪个才是切入点?我把市场上能找到与郭明义有关的所有图书都买了下来,逐一阅读。调查结果是,郭明义的事迹、郭明义现象、郭明义精神、郭明义微博都有相关图书出版了。我找到一位熟悉郭明义的朋友,征求她的意见。她是郭明义爱心团队大队长,她建议我们从郭明义爱心团队出发,因为到目前为止,爱心团队的事迹尚没有图书出版,而爱心团队最需要宣传,因为郭明义非常重视爱心团队的发展。这些年经过郭明义的传播,爱心团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已经遍及全国各地。但是郭明义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希望更多人能加入爱心团队。我听后初步决定就以爱心团队为主题,宣传爱心团队和爱心人士。为了挖掘选题的深层意义,我又特地拜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春华。李春华特别支持我,“社会太需要这样的正能量了”,并主动提出来为我们写推荐语。于是,开始选题立项。
  深入采访 多方采集素材
  联系郭明义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朋友的帮助下,一个多月后,终于约到了他。我带领同事,扛起摄像机,带着录音笔、照相机等器材直奔鞍钢齐大山铁矿。早上6点整,在郭明义简陋的办公室里,他给我讲了爱心团队的起源、发展及如今状况,爱心团队模范团队的主要事迹,优秀爱心人士的善事,等等。郭明义让办公室人员把爱心团队的全部资料拿出来供我们使用,并给我们留了爱心团队的名单及联系电话。紧张的采访持续到下午5点结束。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采访了几个爱心团队和郭明义的同事及其工作单位附近的居民。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被郭明义的事迹深深感动,更加坚定了要把这本书做好做精的决心。我们带了100多张照片、4个小时的视频资料及一大包爱心团队的文字资料满载而归。
  因为时间和地域的原因,我们只能对散布在全国各地的爱心团队进行电话采访。我们按照郭明义的建议,分别采访了十几个爱心团队,还有一些杰出的爱心人士。这些爱心团队负责人和爱心人士全力配合,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图片资料。
  整理出版 图文深度融合
  整理资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要筛选图片,要组织文字,要突出主题……口述整理者贾淑芳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丰富的写作经验。但是她是第一次做口述整理,于是我们一起听录音、看视频,共同搭建书稿的框架,研究并确定整理思路,反复调整目录。在图书大纲确定后,我和贾淑芳约定,她整理一章,我们编辑一章,有情况及时交流并返回修改。因为资料充分,前期调研也准确细致,所以整理初稿很快成形。
  接下来的排版颇费周折,因为照片的筛选是一个浩大工程,我们要还原照片当时的拍摄情景,照片的安插位置、照片质量及什么照片最能体现主题精神,照片说明如何措辞,等等,都需要编辑和整理者反复讨论、定夺。书的前言我们就用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内文采取每个爱心团队配一张活动照片的方式,总论部分安排了郭明义跟工友在一起工作的照片,有意弱化郭明义,突出爱心团队。这也尊重了郭明义的嘱咐,不要宣传他,只宣传爱心团队。经过一个月排版修改,终于定稿。
  从图书策划来说,这本书虽然没能给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它的社会效益巨大,爱心团队成员及德育方面的专家一致给予了好评。当图书送到郭明义面前时,他欣慰地签了名,并将我们赠送的图书全部送给了各爱心团队。这对于编辑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