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卖书人
访谈嘉宾: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理事长 哈九如
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 张雅山
主 持 人:山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雨馨
哈九如(中)、张雅山(右)做客“红沙发”访谈。
在读者的眼里,“最美书店”更多的是指先锋、方所这样的独立书店,“最美”二字似乎与那种大型书城并不沾边儿。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两年,各地新华书店掀起实体书店改造风潮。重装营业后的新华书店吸引了不少读者,对于读者而言,现在去新华书店不再局限于买一本书,而是要坐下来享受一场阅读分享会或者音乐会。此次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理事长哈九如、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张雅山做客“红沙发”访谈,对于这两年新华书店的转型升级步伐及“新华新空间,阅读新体验”这一营销理念展开探讨。
各地“最美书店”纷纷涌现
近年来,很多地方的“最美书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哈九如分析认为,对于“最美书店”的探索,最早是从独立书店开始的。“他们发现很多读者有这方面的需求。由于独立书店面积比较小,读者又相对比较专业,因此他们较好地掌握了读者的心理,完成了读者的这种心愿。”
随着这种书店的逐渐推广,很多大型书店、书城,特别是新华书店,发现这是满足读者需求很重要的实践方向。这两年,全国各地有数百家书店都建立了这样的阅读体验性场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书店装修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现在很多城市都把自己的大型书店定位成文化地标,哈九如认为:“他们希望书店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地标,这对整个出版传媒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装修,仅仅是一个外表,书店还是要提供更好的精神产品,我们还要提供配套的相关产品和服务,这就是现在我们对大型装修的一种趋势的理解。”
新空间带来新体验
在此次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新华书店协会专门提供了“新华新空间——新华书店发展方向”的展示区,这也是新华书店协会首次以这样的形式亮相。鉴于很多人没有时间到书店选购图书,一台智慧售书机就能解决问题。另外,在展示区,我们能看到很多舌尖上的读物。耳朵能听,眼睛能看,舌尖上能不能品尝读物呢?也是可以的。比如,把凉山高原土豆里边产生的与土豆有关的知识记录在书里,然后通过品尝土豆来体验出版物中对它的描述。“我们做深度融合的产品,这对新华书店来讲又开阔了一个很重要的产业,如果说舌尖上、眼睛里、耳朵里都能体会到我们的出版物,出版业的明天一定是很美好的。”张雅山说。
谈及新华书店的改造难度,张雅山认为,第一,实体空间改造设计难度较大。第二,突破和改变国有的经营理念需要过程。新华书店店面在缩小可能有很多原因,张雅山分析认为,有的是为了化解经营压力,有的则是想重新通过引进新业态,与传统的购书环境相互促进,带动其他的销售。“总之,还是要以文化品位打造书店,卖书是一种文化品位,引进多种业态也是文化品位。”“新华书店如果只卖书,不在文化上下功夫,不是长久之道。”
污损图书增多并非坏事
谈及网络购书及阅读习惯的改变对于实体书店的冲击,哈九如认为,互联网对知识的传播和科学普及都极为有利,但对于实体书店而言,需要一个全新的思维。
“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这是新华书店立店之本,现在这种方式并没有违背新华书店的初衷,而新华书店怎么从这样一个环境下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哈九如介绍说,这几年,新华书店采取了一些应对性措施,比如,全国有不少新华书店都在天猫上开设网店,销量也在逐渐上升;新华书店和公共图书馆联手推出电子书。也就是说,新华书店已经介入到电子出版物的发行中,而且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把重点图书有针对性地进行投递,新华书店在这个方面逐渐显现出优势。
有些读者喜欢到书店咖啡馆喝咖啡,看一看架子上摆的书,正好这杯咖啡喝完书看完了,又放回去了。对于图书销量问题,哈九如回应称,书店咖啡馆要的是人气。如果不办咖啡馆,那本书也是放在书架上,对图书会造成一定污损。但是随着这几年全民阅读的深入,社会风气又逐渐好转,过去偷盗污损图书非常多,现在污损图书在增加。“这一变化得出的结论是,过去风气是把书偷出去卖了,但现在书是被看得污损了,我想图书被看得污损本身也是书店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书店是愿意这样做的。”哈九如说。
现在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在卖场看书的人没有在咖啡馆看书的人多。“每人手拿一本书,而不是像其他场所,孩子们都拿着手机,在书店咖啡馆他们拿的是图书。我们的纸质图书终于也有机会,让读者放下手机,拿起图书,我想这是新华书店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哈九如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