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关注过安武林老师的书,也听身边的朋友提起,他不但爱写书、爱看书,还爱利用业余时间淘书、藏书。也正因此,在策划这期选题时,安武林的身影便出现在了脑海里。不过一次看似简单的聊天却有着很多“不凑巧”。
安武林有时间时我却在外出差,我赶回北京后安武林却又踏上了书博会的路途,好不容易我们两人都在北京,相约第二天一起去淘书时,天公不作美又下起了雨,安武林常去的淘书点由于是露天的,所以,那天原该是人头攒动的场地也变得安静了不少。
但这次见面依然让我看到了安武林的众多藏书。在他家里,没有看到丝毫藏书的痕迹,但来到地下室一看,三间大屋子里布满了书柜,满满当当的书柜里尽是从各地淘来的珍贵书籍,“我是走到哪里淘到哪里,全国各地只要去过的地方都会去淘,最多时一次就淘回来300多本,甚至出差时都会特意带上一个大箱子。”他一边介绍着自己的淘书经历,一边给我介绍着每本书的珍贵程度以及“入选”理由。
安武林告诉我,他很少去北京人常去的潘家园淘书,因为那里淘书的人太多了,很难淘到好书。“小区附近也有几家卖旧书的摊位,所以,出门买菜顺道淘书也是日常的‘必要’工作。”当然,有时得知哪里来了好版本的书,也有过下了飞机,直奔书摊的经历。“淘到期盼已久的书,那种幸福感是只有沉浸其中才能体会到的。总之在兴趣爱好面前,似乎疲惫是几乎不存在的。”安武林说道。
在微博中时常可见安武林与书友分享、交流着淘书的乐趣,挖掘着各地的淘书场所。谈到从何时开始淘书、藏书,安武林说是来北京之后,而且淘书种类并不拘泥于某一类,涉猎甚广。在微博中,安武林这样评价自己的藏书——“我收藏书,是以阅读、研究为目的,不是为奇货可居,准备将来待价而沽。大多数书,可买可不买,无所谓。如果你要换算成人民币,那就没有意思了。”
“有时淘书也让我更加明白,这个世界的遗憾是没有办法弥补的。无论我淘到多少好书,都不能和我没有得到的某一本相比。”安武林讲道。
其实每每看到安武林的淘书记时,也获知不少淘书“技巧”。“淘书这东西,其实是个运气活儿。说不定你天天去,一无所获;恰好一次没去,好书却被别人淘走了,那个后悔劲儿就别提了。用说书人的专业语言讲,那叫‘肠子都悔青了’。因此,那些喜欢淘书藏书的人,真像无业游民,一有空就去书摊上闲逛。”安武林这样总结道。
“淘书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挑着这边的看着那边的。因为万一旁边来了新货没及时关注到,那可就‘损失’了。”安武林说,在他看来,一座城市没有历史,则缺少些厚重感;一座城市没有旧书摊,则不能算是书香城市。
每当淘到满意的书,安武林也会将喜悦与博友们分享,那种满足、那种成就感,不亲身参与,不设身处地感知是很难形容的,就如同期待许久的老友碰面进而将其请回家中的感觉。这不,就有博友给安武林留言,“我觉得安武林老师淘的书比读的书更多吧。每次看您的淘书记,就担心您怎么看得完!”也有网友写下打油诗——“每天淘书不嫌累,受冷挨冻似受罪。甘苦自知子非鱼,安能了解此中味。”
“我喜欢行走,喜欢旅行,喜欢淘书。行走和旅行利于思考,能开阔视野,能给我带来灵感,能给我积累素材,而淘书能给我带来快乐。”结束采访后,坐在车上浏览着安武林的微博,这样一段话再加上在他家中的攀谈,似乎让我理解了安武林的淘书之趣、藏书之乐,这也正是安武林的幸福所在。
(作者:李雪昆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